
航空航天产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docx
28页航空航天产品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依托民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调动业内外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加强民航安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航空安全实验、科研验证、技术标准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提升推进民航安全智库建设,打造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安保审计、飞行数据分析、事故调查等领域的专家队伍强化创新在民航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重大需求、技术瓶颈和科技前沿,加速数字变革,推进民航运行服务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深度融合,完善民航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升级行业发展动能优化国内货运网络提高客运航线腹舱利用率,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和重点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间布局全货运航线网络,高效衔接客机腹舱、卡车航班等资源,畅通航空货源生成地和重点消费区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空空、空地联运等业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集疏运时效性支持偏远地区通用航空物流网络布局,提升偏远地区物流集疏能力鼓励无人机物流创新发展一、 提升网络安全水平网络安全是民航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智慧民航建设的基础保证以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为重点,积极应对网络安全威胁多样化和复杂化新挑战,确保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业务信息系统和关键数据资源安全。
一)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网络安全规章制度制定网络安全相关标准规范,使民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建立并完善民航网络分级分类管理办法,按数据安全敏感等级、开放范围等开展数据管理,制定数据共享机制、使用及管控要求加强重要数据保护,防止泄露、损害、违法使用旅客个人信息提升网络安全监管能力严格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民航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完善行业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完善信息通报机制建设行业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平台,加强实时监测依法依规落实网络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二)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安全态势感知体系和网络安全风险预判机制支持开展安全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形成部署灵活、功能自适应、威胁精准识别、云边端协同的安全防御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关键岗位人员和供应链管理,提高核心网络系统安全运行能力、网站防攻击能力及重要信息防泄露能力推进民航重要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和核心设备的安全可控和,加快适应民航新型基础设施和智慧民航建设新形势加强航空信息网络和工控网络安全技术研发强化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动态响应和恢复处置能力,建立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机制,提升事前防范、事中监测和事后应急保障水平。
加强与安全服务机构合作,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协同应对水平构建网络安全威胁知识库,组建应急处置技术队伍,支持建设行业应急处置仿真实训平台和网络攻防靶场,提升实战对抗和事件溯源能力充分利用既有灾备资源,加强行业重要信息系统容灾备份三)建设一流的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以突破资源容量瓶颈为重点,着力提升质量效率,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实施容量挖潜提升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和空中交通管理体系,发挥整体协同效应,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 筑牢空防安全体系以提高空防效能和行业运行效率为目标,以智慧安保建设为抓手,坚持法治化、责任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完善管理制度,健全模式机制,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转高效的空防安全体系一)推进空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法治化建设,完善空防法规标准,推动计划实施落实放管服要求,构建积极的空防安全文化推进民航公安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完善航空安保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强空中安保队伍建设,加大航空安保应急处置力度落实责任化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航空安保管理模式精准化,完善空防安全管理体系,落实企事业单位空防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安保信息研判和预测警务,提升航空货运安全保卫管理效能。
创新机场平安建设综治模式,持续深化平安民航建设二)提升空防体系协同能力提升外部协同能力促进国家层面空防安全工作体系建设,建立与相关部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及空防反恐安全议事协调机制,构建空防安全治理新格局建立健全境外航空安保风险防控体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规则制定,打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空安保合作平台增强内部协作能力加强与行业部门信息沟通,建立与民航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安全保卫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民航公安机关情报和指挥业务职能协同融合,完善各警种间的密切配合,实现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席会商、机场视频共享、业务协同、指挥决策建设高质量航空安全员和安全监察员队伍,规范安保权责,强化机组整体协同配合,建立机组空中安保协同训练制度三)推进民航智慧安保建设建立智慧安保大数据应用协调机制,提升民航安保互联网服务能力,推进民航安保大数据建设和智能化应用以数据、信息、情报为引领,建立四纵三横两级的民航安保情指勤舆实战运行工作机制优化完善安全检查、空中安保、监管审计、机场消防、打防管控等工作流程,提高全国民航安保一体化实战能力研究制定机场智慧安保系统及新技术应用指南等规章标准研究推进全自助、半自助安检三、 航空航天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的机遇1、航空航天行业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为行业发展建立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2、航空航天行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大国间的贸易摩擦、出口管制等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国产航空航天的部分配套装备、产品及材料仍存在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航空航天产业掌握自主核心技术的需求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二)航空航天行业面临的挑战1、航空航天行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相对缺乏航空航天行业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相关产品涉及微波与天线、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加工、材料成型等多领域知识及技术,对既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与此同时,项目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较高的执行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多学科业务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满足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目前,高端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仍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2、航空航天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由于我国航空航天产业起步较晚,同时受制于国际技术封锁,航空航天产业及相关配套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技术差距。
尽管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发展迅速,生产制造水平日益提升,但国内航空航天仍存在产品体系不完整、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基础技术研究薄弱、技术储备不足等差距,这是我国航空航天制造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四、 形势要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航发展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大国博弈加剧,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格局等深刻调整,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实施,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国际民航竞争格局加快演化,我国民航发展外部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民航更好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扩大内需战略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协同推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贯通升级,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要求民航充分发挥国内国际畅通互联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和枢纽经济,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可控二)人民出行新需求要求民航全方位优化提升服务水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例提升,航空市场潜力巨大,民航发展仍处于成长期人民对航空服务的便捷性、公平性和多样化、品质化有更高期待,要求民航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服务质量。
三)民航强国建设新阶段要求民航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我国民航正处于全面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的起步阶段,要求民航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契机,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和创新引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推进民航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综合分析,十四五时期民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航空需求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具有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创新驱动模式加快形成、行业改革全面深化和重大风险主动应对等阶段性特点全行业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开启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五、 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把握开放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可控性,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全力拓展民航国际发展新空间,为世界民航发展提供更强动力一)加快民航高水平对外开放实施更大范围的航权开放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和东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航空运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升与南亚、中亚等地区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
加大欧美市场航权资源储备推进与主要贸易伙伴及相关国家逐步实现更加开放的货运航权安排统筹航权安排、运力和运价管理手段,为航空公司开拓市场提供保障推动重点区域民航更深层次开放进一步完善以枢纽为导向的航权政策,提升国际航空枢纽竞争力加快提升厦门、福州区域航空枢纽能力,助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服务地区对外开放要求,深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等重点地区航空运输开放政策落地优化青岛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民航在更宽领域扩大开放科学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完善民航对外交流与合作机制,依托国际合作平台,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和区域国际合作及研究推进自贸协定民航领域谈判,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统筹国内外资源,增加民航优质服务产品供给鼓励民航企业走出去,提升民航产品、技术、服务和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支持航空公司通过航空联盟、代码共享、股权投资等方式开拓国际航空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二)强化对外开放保障能力加强国际航空发展政策系统集成科学研判国际航空市场发展新形势,加强国际航空发展政策整体设计,制定实施支撑航空公司提升国际竞争力行动计划,纳入行业综合性改革试点,提高国际政策的系统性和战略性,实现多方协同、统一行动,支撑我国国际航空运输高质量发展。
强化对外开放的法律法规保障研究推动民航制度型开放,完善民航法律规章,为多元市场主体创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提升民航国际化、法治化水平,创新市场监管手段,为国际航空运输各主体之间合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空间强化投资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与外商投资规则相适应的监管制度加强涉外法律法规跟踪研究,引导航空公司等民航企业提升合规经营意识和保护自身权益三)积极参与全球民航治理积极融入全球民航发展秉持全球治理观,积极分享中国经验,主动引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领域的国际航空治理体系建设统筹行业资源,充分利用民航国际组织平台作用,分阶段有重点地推动国内成熟先进标准国际化深度参与民航国际组织重要决策,协调推进与相关国家在安全、安保、航行、环境等领域建立战略对话机制深化民航国际合作领域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发挥民航在对外交往中的独特作用,积极参与中外经贸磋商、投资协定、自贸协定谈判等工作,争取更大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