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华师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n
  • 文档编号:45089373
  • 上传时间:2018-06-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8.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名一、名词词解解释释: :1、大索貌阅、大索貌阅 大索貌阅: 为改变户口隐漏的现象,隋朝政府利用三长制这个基层组织展开严格的户口检 查称“大索貌阅” ,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税 通过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 288 万余,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2、输籍定样、输籍定样 输籍定详:开皇五年,文帝行“输籍定详”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 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 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吸引佃户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制, 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三省六部、三省六部 隋朝始置三省六部,内史省,出令决策;门下省,审核颁布;尚书省,执行,下设具体分 工的六个部门具体执行,他们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唐朝沿袭隋制, 有所损益中书省,出令决策;门下省增设政事堂,审核议定颁布;尚书省,六部,执行 之三省制的特点:三省各有分工而又互相依存,成为一个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的 有机整体三省长官在政事堂讨论,形成决策,由中书省起草的诏令要经过门下省下发, 尚书省的奏案要经过门下省省读。

      在三省制的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 是最高行政机构,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要说明一点的是即使在唐一朝这一制度也是在不 但的随着现实变化而变化的,只是幅度较小而已,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量的积累之后的质 变 4、玄武门之变(不重要)、玄武门之变(不重要)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 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 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 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5、政事堂、政事堂 政事堂是唐代宰相议政办公之地政事堂会议是唐初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构 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高宗时迁至中书省,玄宗时改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枢机房、兵 房、 、户房、刑礼房等五房,至此政事堂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机关 6、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 年)十一月,安禄山发兵 15 万,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安史之 乱爆发代宗广德元年(763 年) ,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结束 ((7、科举制、科举制 8、府兵制、府兵制 9、均田制、均田制 10、两税法)、两税法) 11、头下军州、头下军州 头下军州是契丹贵族对俘虏来的汉人和渤海人采用的统治方法,是契丹仿照唐制建立的私 人州县,作为贵族及官僚的领地和私有奴隶,为辽代制度所特有。

      头下州在行政管理上, 其军政管辖由朝廷任节度使掌握,行政管理由头下主委官自理;在经济上州境内的税收除 酒税需缴纳政府外,其他的税全归本军州的贵族所有随着辽中央集权的加强,头下州已 逐渐收归中央直接管理头下军州是契丹特有的军事行政的联合组织 12、、怯薛怯薛 怯薛是由贵族弟子充当大汗身边的护卫亲军,建立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常军,同时构成整个 蒙古国军的核心怯薛掌管王室的家事工作,同时他也是蒙古帝国最初的中央行政机构 作为大汗的近臣,参与军政事务的策划,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蒙古早期国家行政中枢的职能 13、猛安谋克、猛安谋克 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由最初的围猎 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 点 14、庆历新政、庆历新政 指的是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等主持的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以裁汰冗官、选拔贤能为手段 的一次改革,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改革的内容有:“眀黜陟” 、 “抑侥幸” 、 “精贡举” 、 “择官长” 、 “均公田” 、 “厚农桑” 、 “修武备” 、 “重命令” 、 “减徭役” 、 “覃恩信” ,由于改革 措施触犯了官僚和权贵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猛烈反对,新政推行了仅一年左右相继被取 消,史称“庆历新政” 。

      15、绍兴和议、绍兴和议 绍兴和议:1 宋向金称臣, “世世孙孙,谨守臣节”2 宋金疆界,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3 宋岁贡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绍兴和议使宋金对峙的局面确定下来 16、澶渊之盟、澶渊之盟 1004 年辽军南下攻至澶渊威胁开封,宋军挫败辽军,双方议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 辽萧太后为叔母,宋每年输辽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双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 宋辽对峙开始,进入了长时间的相对稳定时期,政治经济和平往来 17、二元制、二元制 二元制是辽代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和北面官的因俗而制的双轨统治机构南面官依“汉制” (唐朝的制度)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士大夫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 (契丹 旧制)统治契丹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一律任用契丹贵族二元制是契丹统治 和官治的一个特色制度 18、鹅湖之会、鹅湖之会宋淳熙二年( 1175 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 “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 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 “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 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 论,朱熹认为伦理纲常是客观存在的天理,要做到格物致知;而陆九渊认为伦理纲常是 本心固有。

      故朱熹说陆九渊的学问为 “易简功夫” ,陆九渊说朱熹的学问为 “支离事 业” ,这就是著名的 “鹅湖之会” 19、行省制、行省制 元行省制是 元在地方的行政机构,简称行省,长官为丞相,全国共设立十个行省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而是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 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 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行省制的确立, 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中央集权,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政治改 革,对后世有重大影响 20、斡脱钱、斡脱钱 斡脱,蒙古和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蒙古贵族提供本银,委托中亚木速蛮商人 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从中坐収高额息银入元后,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或其他商务活 动的,均称斡脱,词意已不仅限于中亚商人了,甚至发展到海外,当时除斡脱钱外,寺院, 官府,地主们都兼营高利贷,高利贷的盛行,加速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21、达鲁花赤、达鲁花赤 达鲁花赤是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始设于成吉思汗时期,有元一代置而不废 22、胡蓝之狱、胡蓝之狱 胡蓝之狱:明初的胡惟庸案、蓝玉案,史称“胡蓝之狱“。

      洪武十三年,左丞相胡惟庸以 “谋不轨”的罪名被诛,太祖借此大兴党狱洪武二十六年,颁布《逆臣录》 ,以谋反罪杀 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等,牵连万余人,这两次党狱,不但元勋宿将被杀殆尽,而且许 多江南豪族也被诛灭 23、东厂、东厂 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 永乐十八年(1420 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是维护皇权的重要手段权力在锦衣卫 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 端 24、西厂、西厂 西厂只存成化、正德两朝,其权力超过东厂、锦衣卫,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西厂雇 用地痞流氓,诬陷、迫害正直大臣,摧残无辜百姓,这是明朝政治最黑暗时期,也是独裁 政治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 25、锦衣卫、锦衣卫 洪武十五年(1382) ,朱元璋为了加强监视,特别设立了特务机构锦衣卫,成为他实行特 务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务政治,与明朝相始终锦衣卫由皇帝 亲自主持,下设 17 所,人数最多达五、六万人,负责保卫皇帝安全,掌诏狱,侦缉官员和 百姓言行,不受法律约束,可直接实行缉捕锦衣卫隶属于皇帝的亲军体系,长官为指挥 使,下领官校.锦衣卫职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26、土木之变、土木之变 1439 年(正统四年) ,脱欢死,子也先嗣太师位,自称淮王。

      也先梦“求大元一统天下” ,力图向中原扩张1448 年(正统十三年) ,也先以“通贡”赐赏减少等为借口,分兵四 路内犯1449 年七月,也先自率一路攻打大同时太监王振专权,他挟英宗仓猝亲征八 月初,英宗带 50 万大军刚到大同,王振各路军接连失败,就急忙决定退兵,回师至土木堡 (河北怀来县境内) ,被也先追上,明军死伤过半,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27、嘉靖大礼仪、嘉靖大礼仪 大礼仪是明嘉靖年间确定兴献王朱祐杬尊号的争论,因系朝廷礼法之至大者,故名正 德十六年(1521 年),武宗从弟(即世宗)即皇帝位,下令礼臣议其生父朱祐杬尊号首辅杨 廷和等主尊朱祐杬为皇叔父;观政进士张璁等议尊朱祐杬为皇考嘉靖三年(1524 年)四月, 追尊世宗父母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 、 “本生圣母章圣皇太后” ,后世宗又采张、桂言, 去“本生”之称朝臣 200 余人跪于左顺门前力争,激世宗怒,下狱者 134 人,廷杖而死 者 16 人九月,尊孝宗为皇伯考,献皇帝为皇考这一事件对嘉靖朝政治影响颇大 “大礼 议”反映了明中叶政治历史变化的脉络和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 1、文官政治的成熟表现 2、中国传统政治伦理“道统”的复萌 28、泰州学派、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中明以降的平民阶层首先是商人阶层的空前广泛与其地位的显著上升。

      新的社 会因素的成长,对社会生活及其意识表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出身看,泰州学派 无疑是一个具有平民色彩的学派泰州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何心隐则直接从社会结构、人 际关系的政治构想层面推进着上述进程他所设计的社会组织“会”以师弟、朋友为重要 的伦理关系、以“均” 、 “群”为基本的组织原则,而正统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妇等纲常伦理关系则退居次要地位这种政治构想显然迥异于先儒民本思想,而表现出争取社会平 等的近代性的平民意识 29、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留是清初真正的最 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成“国议” ,权力很大,凡军国大政 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这种满州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欲独揽大权的皇帝相抵触, 而且也不利于清政权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半皆贵胄世 爵,不谙事务”的实际情形所以康熙时设南书房,皇帝特诏密旨多命南书房撰拟,从而 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乾隆时撤销 30、南书房、南书房 南书房:清代内廷机构座落于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 年(1677)始设,选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 诗文。

      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具有“特颁诏旨” 的起草权因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康熙帝为了 整个清朝统治的需要,设置了南书房这个中枢机要秘书机构,来分夺国议和内阁的权力, 以加强皇权南书房的地位和职掌就说明它已经成为与国议和内阁并峙而且更加重要的机 构,成为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南书房的设置,是清朝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雍正朝建立的军机处的前身 31、军机处、军机处 亦称“军机房”、 “总理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雍正七年,用兵西北,以内 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 处理紧急军务之用由于军机处本是一个非常的临时机构,摆脱了正式官僚体系的壅滞、 繁琐的毛病,非常适合皇帝加强君权的意愿,在准噶尔战事平定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军机 处的权力,使其超越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成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军机处任职者无定 员,设首席军机大臣,一般由满族亲王或大学士担任军机大臣须每天值班,等候皇帝随 时召见军机处具体职掌为:撰拟谕旨和处理奏折;议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