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韬与郑观应交往论略.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35796432
  • 上传时间:2018-03-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84.8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韬与郑观应交往论略2016/5 江苏社会科学··王韬与郑观应同为晚清著名的思想家, 自光绪初元开始往来, 迄光绪二十三年王韬辞世, 交往长达二十余年除却日常礼节性的往来外, 思想的交流和影响始终是其主脉由于1880年代中叶以前, 王韬在思想舆论界声名显赫, 占据先着, 因此, 就二人思想的交流和影响而言, 又主要以王韬对郑观应思想的影响居多, 事实亦大体如此今就所见申论一二, 疏漏不周之处, 幸识者进而教之一王韬和郑观应的交往主要围绕着郑观应的几本重要著作的次第出版而展开二人初次交往大约在光绪元年[1](1875) , 时郑观应慕王韬之名, 将已出版的 《救时揭要》 和部分成书的 《易言》 书稿[2]“从七千里外邮筒寄示”[3]王韬, 请其削正并作序王韬不久即为待出的 《易言》 写出序言[4]序中, 他感佩郑观应直衷热肠、 忠肝义胆、 慷慨激昂的忧世救时之心, 赞赏 《救时揭要》 和未成书的 《易言》 书稿词畅意显, 直王 韬 与 郑 观 应 交 往 论 略——兼及王韬对郑观应思想之影响萧永宏内容提要王韬和郑观应的交往主要围绕着郑观应 《易言》 、《盛世危言》 等著作的出版和修订而展开,此外, 在格致书院考课命题、 会见孙中山并帮助其上书李鸿章、 会见康有为、 为解决王韬生计求助盛宣怀等活动中, 郑、 王二人均多有往来。

      他们之间的交往, 主要以王韬对郑观应思想的影响为主脉王韬的 《易言》跋, 推动了 《易言》 的更新和 《盛世危言》 的问世, 是郑观应救时自强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指南和推手关键词王韬郑观应 《易言》 跋 《盛世危言》 《弢园文录外编》萧永宏,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210097[1]关于王韬和郑观应初次交往的时间有待进一步考实, 此处暂从光绪元年说[2]从现有资料来看, 光绪元年时, 郑观应不可能写成 《易言》 只能说此时郑有撰写 《易言》 的打算, 或者郑寄给王韬的只是尚未成书的 《易言》 的部分篇目[3]王韬:《易言》 序, 夏东元编:《郑观应集》 上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61页[4]关于 《易言》 的成书时间, 易惠莉 《郑观应评传》 有专门讨论, 见易惠莉:《郑观应评传》 ,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155-185页244晚清及近现代历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 2016/5··陈无隐的行文风格, 称赞郑观应为 “今之有心人” , 同时期盼有朝一日郑能受擢拔而出山, 将书中所言“措诸施行, 而收其功效”[1]约四年后,《易言》 全部完稿光绪五年 (1879) 春, 经郑观应一友人书信推荐并牵线, 王韬又一次通读了刚刚成书的 《易言》 书稿, 但荐举人请王韬 “就正” 的愿望却因王随后的赴日访问终止。

      约五个月后王韬回到香港也许手头事务繁杂, 直到光绪六年 (1880) 六月, 王韬才重拾旧事, 做起了推介 《易言》 的一系列工作他先是在 《循环日报》 转录上海 《申报》 刊发的郑观应所撰 《蠡测罪言》 一文, 半个月后, 又从 《易言》 中选录郑观应的 《论出使》 充作 《循环日报》“论说” 又越一月, 王韬撰写的 “跋铁城杞忧生 《易言》 后” 也分两次刊载于 《循环日报》 约略同时,《易言》 由王韬亲自校雠并交由他主持的香港中华印务总局承印出版[2]书出时, 王韬所撰的 “序” 、“跋” 分列该书首尾, 一同刊出上述一系列相继推介 《易言》 过程的每一环节, 都留有王韬对 “杞尤生” 和 《易言》 的高度评价如转录申报 《蠡测罪言》 时王韬特地写按语称:“杞忧生今之有心人也, 曾著 《易言》 一书, 于天下形势了如指掌, 其利病所在, 言之皆动中窍要, 而于中外之情尤稔,《申报》 主人称其学识明通, 遍历地球, 海邦情形皆其素悉, 发为闳议, 见者罔不心折诚然哉!近期所作 《蠡测罪言》 , 于论中俄情事真可谓洞垣一方矣, 杞忧生之经济不可于此觇之哉!使其得时则驾见之施行, 俄之强何足虑哉! ”[3]选录 《论出使》 时亦加写按语云:“此余友铁城杞忧子所著 《易言》 之一也。

      《易言》 一书, 议论纵横, 识见透辟, 坐而言者可起而行, 长沙敷陈之策, 宣公奏进之篇, 不是过也今登其 《出使》 一论, 先见一斑呜呼!即其说而观之, 不尤切于近日之时势也哉? ”[4]随后所撰的 《易言》 跋更明确的称 “杞尤生之书, 大抵发愤之所为作也” , 言其 “发上指而笔有泪” , 肯定 “杞尤生此书盖救时之药石也”[5]除了以上在公开场合对 《易言》 的大加抑扬外, 在私下的信函中王韬依然重申了这些评价, 而且有所延伸光绪七年 (1881) 春, 王韬又专门复函郑观应, 再一次诚挚的对 《易言》 表示高度认可信中除了赞佩郑观应 “经济宏深, 识见高卓, 洞垣一方” 外, 王韬更是特意肯定了 《易言》 朴实直白的文风夫著书在通时适用而已, 文词其末也輓近文人, 动矜奥博, 而宣尼辞达之旨亡, 著书之本意亦晦《易言》 一书, 遣词命句, 纯祖陆宣公奏议欧宋修唐书, 不尚骈俪, 而独收宣公所作, 亦未足为病也 ”[6]陆贽是唐德宗时的著名宰相, 同时也是引领唐代文风由骈向散转化的先锋, 他骈中求散、 融散入骈、 明白晓畅, 少用典故的文风对后世影响很大王韬肯定 “不尚骈俪” 的欧阳修修 《新唐书》 时唯独推崇和偏爱陆贽的奏议, 将其援引书中, 并说 《易言》 的文风 “纯祖” 陆贽的奏议, 这已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了。

      王韬对 “杞尤生” 和 《易言》 的这些评价, 也是王韬和郑观应思想交流的缩影王韬如此不惜笔墨又倾心倾力地宣传 “杞尤生” 和 《易言》 , 其基本动力正来自于二人思想的共鸣概而言之, 王韬赏识郑观应的主要是对郑蒿目时艰, 眷怀家国的济世情怀、 熟悉中外大势的开阔视野、 应对有方的自强方略, 甚至包括不尚华丽, 浅近直白文风等的高度认可而所有这一切又无不都是王韬具备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素养和风格换一种角度看, 与其说王韬是在大力揄扬 “杞尤生” 其人其书, 还不如说王韬是在借机尽力为同一时期的 “变法自强” 思想的开展推波助澜就此而言, 王韬对郑观应及其 《易言》 的揄扬, 也是王韬对1880年代变法思潮的有力推动王韬 《易言》 跋中的 “十年徒长, 深幸同时”[7][1]王韬:《易言》 序,《郑观应集》 上册, 第62页[2]光绪六年 (1880) 由香港中华印务总局出版的两册本 《易言》 , 上下卷结束时都注有 “天南遁叟校雠” 的字样[3] 《录杞忧生 〈蠡测罪言〉 》 ,《循环日报》 , 庚辰年六月初六日[4]郑观应:《论出使》 ,《循环日报》 , 庚辰年六月二十日[5][7]王韬:《易言》 跋,《郑观应集》 上册, 第166-168页, 第168页。

      [6]王韬:《与郑陶斋观察》 ,《弢园尺牍续钞》 卷二, 光绪十五年 (1889) 铅印本245王韬与郑观应交往论略2016/5 江苏社会科学··一语, 其实恰好道破了这一主旨因此, 王韬所撰的 《易言》 跋, 既是王、 郑二人在变法自强思想上深获共鸣的记录, 也是引领和推动同一时期中国思想变革的宣言和纲领对出道不久的郑观应来说,王韬的介入和鼓动, 则收如虎添翼之功, 它不仅加重和壮大了洋务思潮的声势, 而且扩展了郑观应的个人影响[1]总之, 郑观应其人其书知名度的提升, 郑观应变法主张的渐次普及和声张, 王韬确与有功焉能够体现王韬和郑观应思想交流的还有上边提到的光绪七年春王韬写给郑观应的信, 这也是目前仅存的一封王韬致郑观应信函这封信, 王韬除了对郑观应的 《易言》 大加褒扬和有所评论外, 同时也告诉郑观应他的一本旧著 《火器略说》 也于近期已经重印出版他向郑交代, 重印该书的目的, 是因为 “迩来日俄有事” , 故 “施放之秘、 测量之要, 弹丸火药轻重之术不可不讲” , 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使军营员弁 “手持一编, 奉为圭臬, 庶几有准有则, 无所偏倚” ,“出奇制胜以收效于疆场”[2]。

      当时, 中俄伊犁之争的双方谈判正在进行, 战与和的趋向一直牵动着国人的神经, 王韬、 郑观应均概莫能外郑在 《申报》 发表 《蠡测罪言》 , 就中俄冲突出谋划策, 王韬在信中专门介绍 《火器略说》 , 显然也是有备而来, 它也又一次说明了王、 郑二人在关注中外时局上的心心相印这封信末尾还提到王、 郑二人当初曾有过载酒看花、 醇酒妇人,“醉于红蕤小阁中”[3]的经历, 虽然目前对二人究竟何时见面相识, 还无从确认, 不过, 此前王韬只在光绪五年赴日访问时途经上海, 由此可知, 这次上海的短暂停留, 很有可能是王韬和郑观应见面结识的开端继 《易言》 出版之后, 郑观应另一部著作 《盛世危言》 (五卷本) 的出版同样倾注了王韬的心血郑观应致王韬函称, 该书出版前曾请王韬审订过 “学校” 附录等若干篇章的内容信云:“紫诠先生大人史席: 日来想贵恙已痊, 念念顷承友人送来岩茶二箱转呈, 晒纳勿却又幸尚有 《学校》 附录仍乞削正, 连前呈之两则, 于是晚或明晨掷下付印尤感 ”[4]郑观应所提到的 《学校》 附录, 即指王韬所作的 《去学校积弊以兴人才论》[5]与以前的 《易言》 相比,《盛世危言》 (五卷本) 在体例上加了不少附录[6], 这些附录均为时人撰写的有关时务的文章或选录 《申报》 、《沪报》 等的 “论说” , 除王韬外, 与郑观应熟稔的吴广霈、 杨毓辉等人的文章也在其列。

      继光绪二十年 (1894) 仲春五卷本 《盛世危言》 出版后, 郑观应在扩充修改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于光绪二十一年 (1895) 又推出了十四卷本 《盛世危言》 , 据书中郑观应所撰的 《 〈盛世危言〉 增订新编凡例》 交待, 十四卷本 《盛世危言》 的出版同样受惠于王韬的 “参订” 《凡例》 提到:“今中日战后, 时势变迁, 大局愈危, 中西之利弊昭然若揭距作书仅年余耳, 而事已迥异, 故未言者再尽言之, 已数易其稿请王子潜广文、 吴瀚涛大令及深通时务者同心参订 ”[7]王韬 “参订” 的, 应是这次新增的有关内容, 郑 “数易其稿” , 当然也少不了吸收了王韬的意见而且, 十四卷本 《盛世危言》[1]王韬在 《循环日报》 刊出 《跋铁城杞忧生 〈易言〉 后一》 和 《跋铁城杞忧生 〈易言〉 后二》 约四个月之后, 远在日本的黄遵宪即致函王韬, 询问郑观应的情况, 表达对其心仪之情, 并向王韬索要 《易言》 的稿本函中称:“再读贵报, 有杞忧子《易言书后》 二篇, 是公著述, 偶曾一读, 心仪其人, 访其姓名, 仅知为岭南人, 姓郑尊处有 《易言》 稿本, 可赐一读否? ” 吴振清、 徐勇、 王家祥编校整理:《黄遵宪集》 下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第434-435页。

      个别标点断句有改动[2][3]王韬:《与郑陶斋观察》 ,《弢园尺牍续钞》 卷二[4]郑观应致王韬函, 原件不知所藏, 今据原函影印件, 见易惠莉:《郑观应评传》 书前插页 《郑观应致王韬手迹之二》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5]据郑观应 《盛世危言》 (五卷) , 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刻本, 最初的 《学校》 篇附录, 仅此一篇夏东元编 《郑观应集》收有该篇附录3篇, 包括了后来增订本的内容[6]今藏南京图书馆的 《盛世危言》 (五卷) 光绪二十年 (1894) 春刻本, 共收录各类附录13篇[7]郑观应:《 〈盛世危言〉 增订新编凡例》 ,《郑观应集》 上册, 第238页246晚清及近现代历史研究江苏社会科学 2016/5··在增加 《捐纳》 篇时, 还收录了王韬的文章 《停捐纳论》 一文[1]另 《凡例》 中还提到 “或有见是说者 (指十四卷本 《盛世危言》 , 萧按 ) 乃比之贾长沙、 陈同甫痛苦陈词, 则吾岂敢? ”[2]说 “岂敢” 当然是谦辞不过, 这里的 “或” , 明眼人知道, 至少包括王韬, 甚至说主要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