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和阅读总复习.doc
12页七年级语文上册作文和阅读总复习 一、作文注意事项1、 认真审题,不要偏题分析作文的具体要求,注意文体和字数2、 话题作文,应围绕话题拟一个好的标题,题好一半文3、 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尽可能前后照应,开篇点题,结尾深化中心4、 行文语言尽可能生动,对人物、场景多描写可引用名言警句,运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5、 选材新颖,不落俗套;可尝试书信体、日记等写作形式,有创造性6、 段落灵活,根据需要实时分段,切忌三段式7、 书面整洁,书写规范,写好后不宜再做改动8、 先构思,思考成熟后再作文,不要匆忙下笔,边写边想作文前脑海里一定要有文章的轮廓,就是有写作的提纲二、现代文阅读指导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走一步,再走一步》1.本文开头为什么突出“闷热”?2.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3.末段说“看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4.找出“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5.对这位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吗?你是如何看的?你爸爸又是怎样教育你的?6画线处“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运用了_______描写7.画线句“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与下文哪句照应?8.文章最后一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能揭示文章主旨9.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10.“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什么作用?11.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参考答案:1.因为天气闷热,他们想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为下文作铺垫2.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以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3.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4.有信心→信心大增→产生巨大成就感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引导给“我”心理上带来的巨大力量,说明父亲教育方法的恰当5.言之有理即可6.景物7.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8.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9.这是脱险后的自慰,对父爱的体验和感激,战胜困难的自豪等的泪水10.鼓励、引导“我”,让“我”有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11.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达到目的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2、《紫藤萝瀑布》1.“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你认为“流向心底”的是什么呢?2.“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气味应该是无色的,作者这样写好吗?你如何理解这种感受?3.文中把紫藤萝比作瀑布哪些动词的运用与这一比喻非常吻合?4.下列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描绘的?(1)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5.文中画线句“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提示: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景物的方法〕6.选取一种你喜爱的花,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来描绘它的形和神。
7.前5段段按先写 ,再写 ,最后写 的顺序来描绘紫藤萝花,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每空限填两个字)8.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9.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10.描写眼前紫藤萝茂盛的句子是哪一句?11.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哪一句?12.第二自然段“辉煌”一词是什么意思?它写出了什么?13.“我只是伫立凝望”,“凝望”可否换成“观望”,为什么?14.第八自然段中“那时的”是指______时候15.第九自然段中“流着”照应了前面的哪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16.第八自然段察颜观色写出了什么?17.“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在文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8.“浅紫色”形容“芳香”是否搭配不当,为什么?19.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参考答案:1.生命的力量 2.略3.垂下、流动、迸溅 4.(1)比喻,抓住紫藤萝的茂盛 (2)比喻,抓住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 5.拟人 化静为动,形象生动,使描写之物富有人的情感,更具感染力 6.略 7.花瀑 花穗 花朵8.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的联系9.过去家庭所受苦难的回忆10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11.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12.光辉灿烂写出了花色美 13.“凝望”是目不转睛地看,而“观望”是怀着犹豫的心情看,与原文不符 14.“文革”时期 15.瀑布 16.写那时的花开的少,零星地挂在枝头的样子 17.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常会遇到坎坷就像这花一样 18.不,这样将视觉、嗅觉自然融为一体来品味花的美 19.从紫藤萝身上汲取力量,要尽快投入到生活中,把握住生活3《行道树》1.填空题:(1)《行道树》给我们介绍了 ;用了 手法写出了行道树的自述第3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 ;最后一句行道树告诉我们 ;第5自然段行道树告诉我们它最自豪的时刻是 2)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痛苦的词语: 、 、 、 2.简答题:(1)《行道树》第3自然段里为什么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2)“抖不落的烟尘”“夜晚苦熬”这份痛苦带来怎样的深沉?(3)行道树的这份深沉与痛苦就是一种牺牲,这种牺牲是什么精神的体现?(4)《行道树》中“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既然“别人都不迎接”,为什么“我们”去了?(5)为什么说“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和“快乐”好像有点矛盾?不矛盾的原因是什么?3.这篇文章中,“行道树”的象征意义是 。
4.选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说明其作用5.我们应当学习行道树的什么精神?参考答案1.(1)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拟人 行道树的痛苦是它自己选择的 行道树生长的环境 它是忧愁而快乐的树 清晨(2)抖不落的烟尘 夜晚苦熬 忧愁 堕落2.(1)①做什么事都要付出痛苦的代价②因为神圣的事业是要付出代价的,从事这种事业需要牺牲2)制造清新,勤生绿叶,献出浓阴,给市民带来快乐3)“以苦为乐”,“奉献精神”4)这是假设,“我们”去是命运安排的,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这很好地体现了奉献精神5)原因:①因为“忧愁”是说它有抖不落的烟尘,人们不重视它;“快乐”说的是它给人们带来清新的空气②“忧愁”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而“忧愁”,为市民健康而“忧愁”;“快乐”是因为“我们”能“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为城市制造清新忧愁”是它奋斗的痛苦,“快乐”是它奋斗的结晶文章正是通过行道树内心世界的独白,抒写了奉献者的襟怀,赞美了奉献者的崇高精神3.无私的奉献者4.对比如:行道树与沉浸于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城市的对比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5.学习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4《我的信念》1. 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2.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3. 你怎样理解“为实现这个理想……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渲染”这句话?4. 你怎样理解“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5. “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
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这表现了居里夫妇 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美6.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