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高考政治答题中思维缺陷的原因分析汇编.docx
6页新版高考政治答题中思维缺陷的原因分析汇编 摘要:高考复习减少失分比增加得分的意义更为重大,而有效弥补答题时的思维缺陷是减少失分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是从高考政治答题存在的思维缺陷为出发点,通过典型例题,主要分析了思维缺陷存在的原因,以便增强高考政治复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考政治答题;思维缺陷;原因 从应试的角度看,高考实际上就是做题,只要我们做好了每一道题,就能取得高考的好成绩当很多学生在复习中热衷于寻求增加得分点的途径和方法时,多年从事高三政治复习迎考工作的经验却告诉笔者: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是尽量减少失分点,减少失分比增加得分显得更为重要从一般意义上说,我们在高考政治答题时的思维缺陷主要是思维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其主要表现是:思维的单一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的离散性、思维的机械性和思维的随意性 一、答题存在思维缺陷的主要原因 1.缺乏必要的知识体系 尽管新课程政治教材淡化了知识体系,但每一模块的整体逻辑思路,即支撑某一学科的知识“骨架”依然存在,特别是学科主干或重点知识,教材还作出了详细的阐释因此,高考第一轮复习的基本任务就是要按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
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考点,就是由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知识构建成的一个体系,而其中“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又包括了三个层面的知识:①实践总是不断提出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人们去研究,从而获得新的认识;②实践为认识活动提供认识工具,促进人的认识的发展;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就是通过这三个层面的知识表现出来的而在实际的答题中许多同学很难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知识体系的残缺是导致答题时思维缺陷的基本原因 2.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 高考是对我们学科学习能力的综合检阅,就高考试题而言,一般是“形”在书外,“神”在书内,而这里的“形”就是社会生活知识,“神”就是教材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形”“神”俱备,才能应考自如在新课程高考中,有大量的试题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背景的,网络、志愿者服务、生活小故事、名言名句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进入高考试题 如利用网络参与经济生活、民主决策,进行民主监督、文化交流和传播……如果没有必要的网络知识,对网络缺乏必要的了解,就会影响我们答好这种试题。
可见,由于许多学生对这些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了解甚少,而导致了答题时思维的片面和局限 3.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 高考政治离不开党和政府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这是由政治学科的科性特点决定的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的每一次重大调整都会通过不同方式反映到高考政治试题中,特别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措施的调整 如涉及民生问题的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如财政、货币、税收政策等;涉及民权问题的民主政治的发展,如群众性自治、公民政治参与、民族政策等;涉及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政策的调整,如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公民道德等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敏感性,对现阶段党和政府的政策走向不甚了解,而致使我们在回答相关问题时思维出现单一和狭隘 4.缺乏必要的阅读能力 无论是新课程高考还是以往课程高考,政治试题一般是以一定的背景材料呈现的因此,阅读材料、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就成了答题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如:“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试题要求揭示郑板桥的这句话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答好此题,读懂郑板桥的这句话是前提正由于一些同学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材料的意思,而导致答题时思维机械、混乱。
5.缺乏正确的答题技巧 从答题技巧来看,答题有法,而无定法所谓有法,是指无论答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有一般的套路 如答非选择题的一般套路是:阅读材料,提炼材料信息;审清题意,把握设问要求;仔细分析,理清答题思路;反复斟酌,完善答案要点但由于许多同学平常没有按照这一基本套路答题,没有形成基本的答题习惯,因此,拿到试题就乱写一气,导致答题时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二、有效克服思维缺陷的对策 1.重视听讲 本人认为,高考复习课堂是关键高考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的“宗”就是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认真听讲,我们能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教材知识体系,特别是由不同层面知识构成的主干知识体系,能有效地弥补思维缺陷,找到政治学习的感觉,提高学科能力 复习时该怎么听讲?①要抓住主干知识,特别是要正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②要关注疑难知识,特别是要掌握释疑解惑的方法与技巧;③要将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用心听,用笔记,通过练习及时消化 2.重视考练 在我看来,高考复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考练都是高考的预演通过考练最容易暴露自己的思维缺陷,从而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及时、有针对地修复这些缺陷。
复习时怎么对待考练?①要精选能反映新课程高考要求的试题如果试题老套,那么耽误的不只是时间,而且会产生误导现在市面有很多资料有新课程之名,却无新课程之实;②要重视试卷讲评课特别是要认真领会老师分析失分的原因,以找到问题的症结,吸取教训,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3.重视悟性 政治课在很大程度上是“传道”之课道可道,非常道因此,除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悟性自己“悟”出来的道,才能更真切、更深刻地把握,也才能更恰当地运用这是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思维、防止思维的离散和混乱的根本途径 如何培养悟性?①要把握知识的内核,将知识点最本质的特征客观地呈现出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去延伸②要注重知识的类比道”是抽象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当我们遇到某种陌生的情景或不熟悉的知识时,要拓展答题思路,将其与教材相近的情景或知识进行类比,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③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归纳总结知识体系是教材的客观存在,归纳总结并不仅仅是画一画知识树或知识结构图,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对知识本质内涵的理解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 4.重视德性 这里的德性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标政治考试大纲》明确指出,政治学科考试应体现考生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培养良好的德性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使我们走出狭隘思维的重要环节 如何培养良好的德性?①要强调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新课程政治教材中,许多地方在讲完知识后,接下来讲的往往是对待该知识的态度,而教材的编者更多的是提出了这一态度,并稍作提示,因此所占的篇幅不大我们不能因此认为它不重要恰恰相反,这些地方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②对事物作出正确的选择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化,价值选择也多样化高考也强化了对事物价值选择的考查,我们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5.重视生活 新课程高考所考查的知识都是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都是为生活服务的知识可见,重视社会生活,重视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有机结合是高考的基本目标,也是弥补学生思维缺陷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们该怎样把握生活?①要全面了解社会生活,既要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生活,又要了解普通百姓现行的社会生活,重点是把握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基本走势,并从生活的发展趋势中揭示其本质和规律②将教材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生活中理解知识,用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跨学科综合能力等方面,修补自己的思维缺陷,发展思维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