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高职贯通数控专业调研报告(DOC).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99303621
  • 上传时间:2022-11-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高职教化贯穿培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依据市教委“关于2010年开展中高职教化贯穿培育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在深化调研和验证的基础上,撰写贯穿培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试点专业的调研背景“数控技术应用” 专业是我校依据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规划而较早建立的一个社会需求较稳定的长线复合型专业历年来,该专业招生和就业始终保持良好势头,且已成为我校力求满足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核心专业上海发布的2007年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中指出,上海市制造业的岗位要求有了进一步变更,简洁体力操作或运用传统工具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岗位需求在逐年削减以机械制造业的“老三样”——车工、钳工、刨工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上海公共聘请网这三类岗位的聘请信息中,明确要求求职者具备数字化操作技能的比重达58.7%为此,从某种程度可以说,“老三样”已经变成了“新三样”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觉了制造业岗位的这一变更近年来,虽然毕业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如:企业慕名干脆招录该专业毕业生的,也有与我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给学生供应顶岗实习和毕业后干脆录用机会的,但在我们所调研的合作企业中,如:恩格尔机械(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实达精密器材有限公司、上海三重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应用精密制造(上海)有限公司等,以与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觉:“蓝领层”需求数量大,但相对比例将会有所下降,且“灰领层”数控人才需求的相对比例增加。

      企业中只会单纯操作的“蓝领层”已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进口的大量高档数控中心须要既能编程又能进行娴熟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将来几年,企业对“灰领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现推出中高职贯穿培育方式,不仅能较好地缓解特殊专业中高职培育相对脱节引发的冲突,还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素养复合型人才的特殊需求二、专业需求的预料分析1.人才需求预料分析上海作为中国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近十年来,制造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技术人才紧缺状况特殊明显,很多外资企业急需制造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供需比只有1∶12而现有数控技术人才远远无法满足需求数控技术人员已经成为上海紧缺的高级技术人才的代表性工种,由于须要具备机床操作、电脑编程、几何分析等多方面的专长,仅2006年一季度,上海以数控机床工为代表的机械加工类技术人员,用人单位的需求量达到9200人,但求职人数仅5300人,须要的数控机床工近4000人,供应的月薪平均达6000元,但全市总共只有约1000人前去应聘我校位于上海市闵行区闵行区作为上海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区域内产业规模总量持续扩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产业融合程度不断加强,建成了上海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09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2009年闵行区的总产值中,二产生产总值占64.9%(见下图)可以说,制造业已经成为闵行区最大的支柱产业,全国最大装备制造业集团上海电气的核心产业也主要集中在闵行目前,闵行区有上千家制造业企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制造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仅2009年,制造业增加的从业人员达到60891人,其中只有4227人是录用的大中专技校学生 闵行区近年来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调查分析中指出,在闵行区企业聘请的前四位主要岗位中,生产制造类的岗位排其次,占总需求的13%以上,且该比例始终在增大我校位于莘庄工业区内,与闵行工业区、新桥工业区毗邻,这些工业区都是以制造业为主,须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人员仅莘庄工业区中就有实体企业440余家,其中380多家制造类企业目前,我校实习生仅遍布到莘庄工业区内的62家制造类企业,严峻供不应求再加之老闵行的一些大型企业,如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电机厂、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等也大量须要数控技术工人目前,上海闵行区开设数控专业的高职主要有电机学院和东海学院2所,每年有毕业生不到300名若与每年须要新增该专业人才数量比较,仍有约很大缺口。

      2.人才规格预料分析 在我们调研过程中,企业给我们供应了一个重要的用工信号:对“蓝领层”的需求将削减,对“灰领层”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担当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与日常简洁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13%,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 所需学问与实力结构:驾驭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学问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学问,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实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化来培育,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气从一般机床操作工中培育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担当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修理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04%,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修理人员占12.44% 所需学问与实力结构: (1) 数控编程工艺员:驾驭数控加工工艺专业学问和确定的模具制造基础学问,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实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如在华东地区所调研的企业主要是汽车零部件、模具行业的民营企业,其数控编程人员占到数控技术人员总数的12.8%。

      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化来培育 (2) 数控机床维护、修理人员:驾驭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学问,驾驭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学问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修理实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却特殊缺乏,是企业(特殊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学问与技能要求较高,职业实力培训周期较长,仅依靠中职的技能训练或者高职的理论培育都是不够的,而是须要通过3年的中职强化基础技能,再通过2-3年的高职教化学习相关理论学问,才能培育出既具备很强的操作实力,又具有扎实的专业学问3.结构调整预料分析有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气培育提高的占36.26%,而干脆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48.3%,从社会聘请占15.44%这说明职业学校培育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须要由于高职专业课从零起点起先,而且专业课学时数少于中职,可能出现高职毕业生的专业学问和技能水平反而不如中职毕业生中职的毕业生动手能强,技能娴熟,但专业学问不够扎实高职的毕业生尽管具备较扎实的英语、计算机应用、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学问,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阅历,技能不够娴熟,因此,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也难以达到培育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上海经济结构调整须要数控复合型人才将来时间,上海须要花大力气调整与“数控”相关领域的人才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化与培训因此,有必要调整现行的培育模式和现有的数控专业的人才结构,试点数控技术应用的中高职贯穿教化,能基本适应机电制造业、机械加工业、汽车制造业与现代模具制造业多领域技术服务的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编程工艺员、数控机床装调与修理等复合型人才培育的需求,也能基本适应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须要中、高职贯穿培育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方案,其培育的学生主要是面对在生产岗位上担当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修理人员的灰领层三、本专业贯穿培育的优势通过调研,可以清晰地看到,将来数控技术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大,从学历层次上来看,最适宜的是高职层次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个角度分析,试点贯穿培育具有明显的优势:1.避开传统培育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该专业实施贯穿培育,在教学效能上明显优于传统的“中职+高职”或“中学+高职”的培育模式若按以往传统的(3年中职加3年高职)培育模式,主要缺陷:首先,在教学内容上难免有重复脱节现象;其次,即使中高职为同一专业方向,其课程设置与内容难免重叠;另外,在培育成本上也存在确定的奢侈。

      再次,在时间上不太适应经济发展和制造对此类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贯穿培育可以弥补上述不足,它将原来的中高职合并为5年,学习时间较传统“中职+高职”或“中学+高职”缩短了1年虽然时间缩短,但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周期反而增加2. 有利于中、高职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培育的有机整合五年一贯制贯穿培育方案在课程连接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独立高职的招生对象主要是“三校生”和“中学毕业生”两类,这两类人员在入学前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都不同在课程设置上,传统独立的高职不能很好地兼顾两类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技能特点如对于中学毕业生,在文化基础课的学习上会显得很轻松,但后续的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就会很吃力;而对于“三校生”,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就有可能出现炒“冷饭”的现象另外,由于学制只有三年,在三年时间内要完成全部的文化、专业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势必会导致技能、实践课程在学时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而两校共同制定的贯穿培育方案,可以弥补上述不足一方面,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实力发展特点动身,分阶段地设置课程,各课程之间可进行充分的连接由于贯穿优势,可以使得在前两年里,使学生的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打得更厚实,同时,可以较早地开设制造业相关专业方向课程,使学生从一进校就接受专业的熏陶,提高对职业的认知度。

      而在后三年,则主要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实力的培育,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多项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毕业时,技能驾驭多且扎实,可适应多种岗位工作须要,增加了就业面,就业前景好3.有利于技能型人才从习惯养成向自主钻研的转变从人的身心健康成长看:15—19周岁,属青少年成长发育期,是人的体能、心智发育期,若是培育技能型人才,应以习惯养成为主,是专项技能培育的好时段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中职选手在以操作技能类为主的项目上的表现,证明在此阶段培育专项技能是可以成功的到了19—23周岁,属青少年成长关键期,迈过18岁是成人,若是培育技能型人才,应以习惯养成向自主钻研转变,是个人实力的培育向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创新实力培育方向转变仍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高职组的竞赛项目,大多体现在操作技能和才智的结合贯穿培育可通过课程设置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实现上述转变四、学校良好的中高职贯穿条件(一)与我校进行中高职贯穿的合作院校是上海电机学院,该校1985年在全国首批试点举办五年制技术专科教化;2002年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高专院校;2004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以先进制造业专业为主,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数控技术应用,且该专业从1985年起就起先了五年一贯制的办学实践,有20年的五年一贯制阅历,不仅具备了良好的中高职贯穿所需的基础条件,还可以为两校的中高职贯穿供应阅历,使本次中、高职贯穿办学少走弯路二)我校已经起先了中高职贯穿的实践由于闵行区经济发展较快,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行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规格在不断提高,我校早已发觉传统的中高职脱节培育模式的弊端,意识到中、高职贯穿对数控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需求,我校在2009年已经起先探究中高职贯穿的道路两年来,已经与电机学院有过多次的沟通、座谈,并在2010年9月达成了中、高职贯穿的合作协议双方均表示:将建立建全互访机制,通过合作沟通,双方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的先进办学阅历,在中高职贯穿方面加强合作沟通,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提升办学综合实力,为闵行区职业技术教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多次的沟通、座谈,双方在本次数控专业的中高职贯穿上制订了可行的实施方案三)两校合作条件优越,可行性强我校与电机学院进行中高职贯穿办学,除了上述优越条件外,还有很多有利条件为中高职贯穿供应了可行性。

      如,1.两校都属于闵行区职业教化联盟能够共享区域职教联盟内的各种职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