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同名12643).docx
4页调查组人员:宣江华、李立娜、郭士睿师范类大学生就业素质的现状与调查分析内容摘要: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师范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职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调查,了解师范生就业素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师范大学生就业教育建议的建议在高校学生中,师范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其他类的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就业目标相对来说更有针对性,专业对口的可能性也更大一) 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基本现状1. 自我认识状况调查发现, 大部分师范大学生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这些途径包括: 征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以了解自己, 调查的师范生中有 723 %选择使用这一途径; 通过各种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有 54 %这说明师范大学生大都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愿望, 他们的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是, 仍有小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也不想去了解自己调查中, 有 277 %的学生根本没有征求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6 %的学生未曾通过心理测验去试图探询自己的能力倾向、气质等另外, 还有 176 %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试想, 一个连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清楚的人, 又怎么可能为将来的职业做好准备呢?2. 就业探索状况。
师范大学生要为就业做准备, 就需要首先了解就业, 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调查表明, 656 %的师范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获取就业信息; 60 %的师范学生确立就业目标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52 %的学生试图了解人才市场的状况, 并有据此改变自己的职业定向的打算; 723 %的学生的职业定位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712 % 的学生向老师或父母等了解就业特点但是, 仅有236 %的学生到就业场所实地参观访问以上数据可见, 师范大学生了解就业信息的途径无外乎是媒体和他人 (包括父母、老师等)学生获取了信息, 自己加以分析, 就形成了引导他们就业选择的路标若没有高等师范院校就业指导老师的正确引导, 学生就可能形成错误的观念殊不知,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才是求职时最有分量的砝码3. 目标设置状况众所周知, 成功要靠目标来领航, 强烈的成功欲和信心能极大地激发一个人的能量与热情, 使其精神抖擞地为目标的实现做出努力就业目标既可以是方向, 也可以是十分具体的职业前者的特点是大范围, 为个人职业理想确定了奋斗方向, 今后调整的可能性比较小; 后者的特点是十分具体, 瞄准的目标很实际, 大学生多半喜欢这样的目标, 激励作用强。
目标的依据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客观上看, 是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和个人所处的就业环境, 以及从微观上看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 “现在的我”和 “明天的我”的状况, 忽略了任何一个, 都会影响目标的正确选择据调查, 有 606 %的师范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是教师, 36 %的学生确立了就业目标具体实施步骤, 225 %的学生对将来自己如何晋升、发展有明确的设计; 612 %的学生有改变目前职业定向的准备; 634 %的学生有明确选择职业的标准4. 现实准备状况师范大学生在了解就业信息、确定就业目标后, 下一步就是充分利用在学校学习期间的条件, 在各方面特别是就业目标所需要的方面提高自己, 使自己具备就业所需的素质, 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调查显示, 仅有 367 %的师范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就业实践; 663 %的学生广泛与人交往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831 %的学生学习与他人的竞争合作;844 %的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903 %的学生课外学习外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 875 %的学生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782 %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提高实践能力; 487 %的学生掌握了求职方面的技巧; 403 %的学生接触并了解就业准备一词; 613 %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已为工作培养了必要、充分的能力; 835 %的学生有报考研究生的意向。
二)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存在的问题通过对上述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现状的了解, 我们可进一步对他们的就业素质存在加以认识和分析1. 一部分师范大学生不了解自己, 并且也没有了解自己的意愿, 对自己未来的生活没有目标职业理想应该是务实的而不是虚幻的, 脱离自身条件的目标是没有激励价值的目标, 是空想而不是理想自身条件是确定目标的重要依据, 根据自身条件来确定奋斗目标, 要做到 !知己∀ 和 !知彼∀只有了解了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想要从事何种职业, 才能在大学期间为这一职业目标而做好准备调查中发现, 有一部分师范大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所谓的为职业做的准备都是无目的和无意义的2. 师范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存在问题, 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每个高等师范院校基本上都成立了学生就业部门, 但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用人单位、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 及时进行信息交流, 科学合理地分析、预测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仍不到位据统计, 572 %的大学生将宣传媒介作为他们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 家庭成员的影响、学校的就业指导分别列为获取就业信息渠道的第二、三位。
这说明, 当前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没有完全到位, 学校教育在帮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形成正确择业观方面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尽管师范大学毕业生自己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就业信息, 但是, 就个人来说, 对各个用人单位的信息仍然是缺乏了解的, 而且, 如果每个学生都完全凭自己去获得这样的信息, 很难从各种不同的就业信息之间进行比较, 也不容易做出反馈可以这样认为, 师范大学毕业生对于各种就业信息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在自主性的双向选择中, 就业指导部门为他们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是非常必要的师范大学生在就业准备过程中偏离了专业知识, 过分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的学习调查表明, 师范大学生们往往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 而过多地用力于 “实用” 知识的学习一些人把合格师范生的标准概括为所谓 “四语精通” (文字语言、外语、计算机语言、攻关语言), 三头过硬 (笔头、口头、手头)实际上, 在现代社会里, 一个人不经过学习, 不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很难谋生因此, 在学校期间, 搞好专业学习, 积极完成学业, 对师范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学好专业是顺利就业的必备条件因为在工作岗位上, 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不具备职业所必需的本领, 就无法履行岗位职责, 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为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其次, 学好专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只有学好专业, 完成学业, 才能找到职业而在职业舞台上, 只有灵活运用专业知识, 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使付出的劳动得到社会承认, 聪明才智得以发挥, 个性得以展示, 人生价值得以实现3. 师范大学生在求职技巧的掌握方面存在不足, 对职业生涯缺乏科学的规划许多高等师范院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导、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机构, 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一体化的就业知识教育和正确的指导, 不少师范大学生缺乏关于社会分工及社会就业方面的知识, 就业意识仍很淡薄, 就业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调查发现, 高等师范学校中的学生多数并没有学习过就业指导课程, 也没有系统地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学校在就业素质指导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学生自身也没有明确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三)思考与建议综合上述统计数据与简要分析, 针对师范大学生就业素质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对其进行就业素质指导的如下建议1. 加快高等师范院校专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从工业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实践来看, 从事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的人员, 大都接受过广泛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知识的培训, 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的, 如特性与因素匹配理论、人格与生涯匹配理论、发展理论、计算机系统指导理论、行为理论等在这些理论影响下形成的各具特色的就业指导模式, 对于我们正在启步的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0世纪 90年代中期, 国家教育、劳动部门分别制定了 “就业指导纲要”、’就业指导办法”, 确认就业指导在学校教育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就业指导课程应该是一门实践性和指导性很强的课程, 而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社会参与性,本身的素质不能满足教学任务的需要这就需要增加教育投入, 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化就业指导人员来充实我国就业指导队伍因此, 要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必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2. 从实际出发, 以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活动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社会机构,有明确的目的, 能够按照社会整体发展的要求, 有选择地传递价值观念和就业知识, 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现阶段, 高等师范院校的管理者应当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系统的教育计划中, 在现有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学校教育的就业指导功能。
如开展就业咨询活动, 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具体化的指导与帮助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其职责包括: 提供就业信息, 指导自我评价, 开展择业咨询, 指导心理调适, 进行就业教育, 组织就业招聘, 安排社会实践, 收集反馈信息此外, 学校要引导师范大学生在大学期间, 积极为就业 “热身”爱因斯坦曾经讲过, 对一个人来说, 所期望的不是别的, 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一种美好的事业高等师范学生的人生目标的确立, 与其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内容和参与活动的范围密切相关, 他们在校期间的所学所做都应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即就业前先 “热身”3. 帮助师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 人力资源配置己由原来政府完全决定的计划模式转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模式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师范大学生, 都必然要面临从学校踏入社会、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职业的人生大转折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毕业生来讲, 越早接受就业指导, 就越能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各高等师范院校应把就业指导列入必修课程,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体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1) 教育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各高等师范院校可在学生入学后按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学期进行指导宣传就业形势、社会对各种职业的需求、未来的就业趋势等, 这应是就业指导的首要任务 ( 2) 教育师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选择职业都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择业动机是就业观念的核心问题, 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持续性 3) 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毕业生在有了充分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择业观后, 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求职方法因此,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应特别注意教授求职知、方法和技巧 4)加强学生就业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 提高综合素质, 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之,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社会化工程各师范院校除了在校内开发相对独立的就业指导活动领域以外, 还应当加强与社会、企业界、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 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门类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从实际出发, 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社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使就业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卫生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several group number, then with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