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和分析.doc
3页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和分析引言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 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 人力资源作为提升核心竞争的重要资源 , 越来越受到的高度重视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深化 ,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 ,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不断攀升 , 据统计 ,20XX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 749 万, 比 20XX年增加 22 万 ,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但现实中很多每年都计划吸收一批新员工 , 但却很难招收到满意人才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 , 经常发现毕业生眼高手低 ,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 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人才存在脱节现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 , 掌握人员招募与培训、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等各环节基本技能 , 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从事具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相对于其他专业毕业生求职就业来说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 , 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是否比其他专业的毕业生更加理性呢 ?本文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切入点 ,论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具体就业意向。
1 调查对象与方法调查目的 : 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意向情况 , 为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提供依据调查对象 : 合肥师范学院 20XX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46 名学生调查方法 :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该问卷分三个部分 , 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具体就业意向项目以及对就业工作的意见组成 总共发放问卷 146 份, 收回初步有效问卷 133 份为了直观分析就业意向情况 , 因此我们在毕业后打算这个问题上 , 将选项为考研、 自主创业、其他等选项的问卷剔除 , 最后剩下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的有效问卷 82 份为检验问卷的有效性 , 通过 SPSS统计软件 , 进行了可靠性统计量检验 , 得出结果如表 1 所示从表 1 中可以看出 , 问卷的信度在以上 , 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信度 , 可靠性较强 , 信度检验通过2 调查结果分析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按照性别划分 : 男性 30 人, 女性 52 人 ; 生源地划分 : 农村 63 人, 城镇 19 人如表 2 所示男女生分别占 %、%;农村城镇分别占 %、%,可以看出调查对象中女生、农村地区所占比重较大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重点选取了求职准备时间、就业形势认识、择业途径、就业地区、意向单位、希望月薪标准、对就业政策有的了解程度、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对就业的帮助程度等 8 项指标进行分析。
求职准备时间较短 从表 3 可以看出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求职准备时间主要集中在半年以内、半年 -1 年这两个区间 , 累计值占到 75%一般来说 , 求职准备时间分为长期和短期准备时间长期准备时间贯穿整个大学四年时间 , 短期准备时间主要是应聘前的准备从求职准备时间调查时间可以看出75%学生选择在大四阶段做求职准备就业形势认识较清楚 在就业形势认识方面 , 认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占到将近一半 , 占到 %,认为就业形势乐观占到 %,就业形势不清楚占到 11%,可以看出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较清楚累计占到 89%一般来说 , 就业形势的认识程度对于学生就业选择具有指导性作用 , 就业形势认识越清楚 , 就业选择更加理性择业途径偏络化 在择业渠道选择方面 ,%的学生选择络投递渠道 , 络投递简历尤其便捷、成本低、不受时间、空间制约等优势 , 但有效性、针对性不强而校园招聘是专门面向无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开展的招聘活动 , 一般来说针对性强 , 应聘成功的概率较大就业地区省内比重大 在就业地区选择方面 , 毕业生们更倾向于选择省内城市 , 所占比重为 %,沿海发达地区所占比重为 %,而选择户籍所在地的仅有 %一方面。
这与调查对象 %来自农村地区有很大关系 , 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更倾向于经济相对发达、 个人发展机会较大的城市地区 意向单位选择多样化就业单位的选择一直是毕业生很关心的就业意向指标从表 3 可以看出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意向单位选择方面呈现多样化趋势 选择私营、国有的比重分别占 %、%说明毕业生在就业单位选择方面 , 打破了传统就业思维 , 意向单位选择符合自身特点薪酬标准选择较理性 薪酬标准反映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 也是学生选择就业单位较为重视的指标之一一方面学生想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 , 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 , 学生们对薪酬标准的选择更加理性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 学生选择 20XX-3000 元的月薪标准的人数占到 %一般来说 , 影响薪酬标准的因素很多 , 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行业标准、经济实力、劳动力市场等因素 , 学生在选择薪酬标准时更加看重的发展平台、福利等因素对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不够对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程度方面 , 调查结果显示 %的学生对国家就业政策不太了解 , 说明学生关于就业政策了解程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 从而在选择就业、创业等方面缺少具体政策指导。
学校就业指导课对就业帮助一般 学校就业指导课对就业帮助程度 , 认为比较有帮助、很大帮助的累计值占到 %,说明大部分学生均认为学校开设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对求职有帮助 但同时也有 %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 , 因此建议学校应该做好就业指导课程的调查工作 , 科学合理安排就业指导课程 , 指导学生理性求职影响因素分析 从单位地理位置、 单位性质、社会地位、 单位薪酬、个人发展机会、专业对口、家庭影响等 8 项指标进行分析如表 4 所示通过表4 分析可以看出 ,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 , 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单位个人发展机会、 单位薪酬、单位地理位置 说明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时更加看重单位提供的个人发展平台 , 其次是单位提供的薪酬 , 再次是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说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就业考虑因素方面较理性3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 , 我们了解合肥师范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20XX届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意向整体来看 , 毕业生就业意向趋于理性 , 但在就业时间准备、国家就业政策了解程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针对就业考虑因素 , 也较为理性 , 更看重单位提供的个人发展平台因此 , 基于上述调查分析 , 建议今后工作重点 : 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教育工作 , 加强毕业生就业心态调试 , 同时不断完善就业指导课程 , 让毕业生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工作。
另一方面拓宽国家就业政策的宣传渠道 , 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 , 让国家就业政策更好的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