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时政民谣的社会意涵.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45254051
  • 上传时间:2023-09-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1.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题目: 浅析时政民谣的社会意涵 学 院 杭州商学院 专 业 行政管理 班 级 行政13甲 学 号 1321210135 学生姓名 方 姝 联系 15858152054 任课教师 白 咏 效 老 师 成 绩 二○一六年三月目录一.引言 3二.时政民谣的解读 3(一)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好” 4(二)表达富有情境化——“坏” 4三.时政民谣的社会价值 4(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4(二)舆论监督的功能 5(三)“民间史观” 5四.时政民谣的社会构建 5(一)共同的记忆被民众所构建 5(二)社会产物被时代构建 6五.个人总结 6参考文献: 7浅析时政民谣的社会意涵摘要:中国时政民谣历史悠久,由于政治经济、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原因,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用歌谣来表达自己对于时事政治的看法与想法。

      发展到当代,有了它新的内容与特色时政民谣的流传,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公众的政治态度与政治价值,成为传递意见的一种手段,具有正负功能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其扬长避短,服务于主流政治文化本文主要对传世的时政民谣和已有的资料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探讨时政民谣对当今社会史学方面的意涵关键字:时政民谣 社会价值 舆论监督 社会构建一.引言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民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从口耳相传到逐渐出现在报纸和各种文学作品中,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民谣大多数涉及政治领域或政治现象,我们称之为时政民谣比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大腐败作报告,中腐败吓一跳,小腐败戴镣铐时政民谣不同于一般的文学或文化现象,它反映了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现象的基本态度、复杂心理和价值取向,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特殊文化现象,成为社会转型期老百姓表达意见、参与政治的一种独特方式,是普通老百姓及广大民众基于自身的民间生存利益立场上对国家的政治状况所做出的一种当下和未来的反映和判断,从中折射出的是某一特定时期内民众眼中的政治现象与时代风貌。

      因而,从古至今,时政民谣曾被是为劳动人民进行阶级斗阵的精神武器,有的弘扬正气,有的鞭笞腐败现象、抨击官僚主义,其中讽刺性和批判性较多比如:“大盖帽,两头翘,吃完原告吃被告,原告被告都吃完,还说法律不健全”,揭露了某些执法人员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 二.时政民谣的解读时政民谣即是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也是民间下层民众的传声筒,他们中有许多反映暴君统治下,广大人民遭受的悲催命运的民谣,也有普通大众对正冠修身、行为楷模的廉吏良将的肯定与歌颂,它们是民间力量按照自己生存的逻辑,以其直率或含蓄的方式表达出对“好”的歌颂,对“不好”的怒斥与谴责,在种种褒贬中显现出民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爱憎态度,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一)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好”改革开放十年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颂扬性时政民谣为数不少,而且份量重、含量大如反映人民群众生活变化的:“吃的讲营养,穿的讲高档,住的讲宽敞,玩的讲时尚细米面、家常饭;鱼肉蛋,不稀罕;大曲酒,家家有,想喝两口,喝两口”盖新房,娶新娘,看着电视喝二两”大米,白面当主粮,手捧现金上银行”等等这些民谣把人民群众的喜悦心境描绘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二)表达富有情境化——“坏”当代的时政民谣多涉及各种腐败现象,如讽刺贪官污吏们的公款吃喝、生活作风问题的民谣讽刺,某些人沉迷于打麻将的仿《朝天子》民谣:“麻将、骰子,子儿小、数儿大十万八万能吞下,全仗你摸着它母听了母愁,妻听了妻怕谁见致富发了家?眼见得摸破了这家,摸光了那家,只摸得一贫如洗罢[1]形式自由,语言生动精炼时政民谣形式不拘一格,语言质朴、精炼,三言两语就能反映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像这首《某位官员的一天》“上午随着轮子转,中午随着杯子转,下午围着骰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2]《老歌》山雀儿飞在山背后,难活的路儿还在后好面拌成疙瘩儿,年月慌乱没法儿太阳一上来东到西,活了前晌愁晚起[3]这首时政民谣中,民众借助民谣的形式表达自己实际生活的愁苦与无奈,用艺术的形式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这里没有阶级,没有政治,只是普通农民对生计的哀怨叙述三.时政民谣的社会价值(一)传递信息的功能时政民谣以通俗易懂、短小精悍、诙谐、幽默的形式反映老百姓对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和态度,承载着丰富的政治信息这些信息多是反映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 抓住这些信息是党和各级政府进行决策和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突破口。

      在当前正规信息通道不太顺畅的情况下,政治民谣发挥了一定的补充作用渴望民主,祈望参政议政,也是时政民谣极富政治色彩的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领导人在政治上更加开明,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愿望更加强烈,要求公开地、理直气壮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话就要说,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要说[4]这首民谣反映了人们追求民主的强烈的执著精神要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有话就要说”,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二)舆论监督的功能时政民谣以其讽喻性批判性的特点发挥了独特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旦某一政治问题被编成民谣,人们便会产生共鸣,并一传十、十传百,迅即在社会上传诵,产生相当的社会影响,必然对当事人或者部门产生一定的压力,促其改正过错和解决问题积极健康的政治民谣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还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和警戒作用[2](三)“民间史观”在民间社会尤其在现代教育和传媒发展以前民众的识字率低,社会生活的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风土人情等就只能被精炼为短小精悍的民谣以供口口相传;并构成民众对社会历史的认知民谣、民谚的内容无所不包,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绝不是纯粹的文学“创造”,相反,它有确定的论“所指”,以社会生活中的人、物、事、情为其内容。

      例如在清人杜文澜所撰《古谣谚》的尚恒元、彭善俊编著的《二十五史谣谚通检》的 以及张守常辑《中国近世谣谚》的中,几乎所有的民谣都有详细的文字注释说明,解释谣谚的由来、所涉及的人物故事及背景[5]四.时政民谣的社会构建时政民谣是一个特殊时代的文化产品,是一个融合了时代特质,反映时代精神的历史产物,在其创作、流传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参与成就了它的丰富,也使得它不断的处于一种被建构的过程之中一)共同的记忆被民众所构建时政民谣是民众共同的记忆,是维系这段历史情感的一根纽带作为一种扎根于民间的艺术形式,民谣直接反映着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是一种融合了民众生活、情感、体验与认知的民间意识形态[3]在传统民间社会缺乏文字信息的历史叙述中,时政民谣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记录着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时政民谣具有记录普通民众生活与文化的历史价值二)社会产物被时代构建民谣,特别是时政民谣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着社会各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时政民谣都在强调其“民众性”特征,将其视为完全的“民众意识”的展示,但实际上,民谣作为一种话语形式和舆论形式,它的产生与运行机制中并非仅仅是民众,社会精英往往也通过掌握民谣这一话语形式并利用民众传播来操控社会舆论[3]。

      民谣这个开放的舆论阵地,社会内部各方势力都在借助“民众的声音”实行政治教化与思想宣传,建构属于自己的时政民谣因此,对时政民谣的考察离不开对其背后真实社会历史信息的分析五.个人总结时政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成为一种表达意见、传递信息的手段,具有双向的功能其广为流行的现实和反映的诸多问题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使这文化扬长避短,服务于主流政治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大业通过自身许多其他途径无法比拟借鉴的优势对百姓所不喜、不忿的现象进行着一次次的抨击和战斗,通过它我们能认识到人性和社会中的假恶丑现象,也能了解和体会真善美的难能可贵,从而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促进社会的和谐美好参考文献:[1] 茹宁. 政治民谣——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1999[2] 张海欣. 浅论民谣在当代的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05[3] 向德彩. 民众意识抑或舆论话语——民谣的民众性论析[J]. 浙江学刊,2008[4] 赵镇琬. 中国古代民谣[M]. 新世界出版社,2011.[5] 武占奎. 中华风土谚志前言[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