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91248043
  • 上传时间:2024-09-1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44K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第一节 土地利用结构 一、土地利用结构的概念 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总体结构 土地利用详细结构 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类型面积公顷比例(%)类型面积公顷比例(%)耕地54781.0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6870.33园地3650.10交通用地3570.10林地45998788.75水域3540.10牧草地245874.73未利用土地254784.92 土地利用详细结构(耕地)类型面积公顷比例(%)灌溉水田145821.11望天田2143.10水浇地3585.18旱地478969.35菜地871.26 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 1、珍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 2、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面积相对 稳定的原则 3、因地制宜的原则 4、力求土地利用的最佳社会、经济、 生态综合效益的原则 5、按产业政策安排用地的次序原则 6、公众参与的原则 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依据 1、政策法律依据 2、土地供需依据 3、各部门计划规划依据 4、土地利用控制指标依据 四、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编制方法 综合法基本原理: 各类土地面积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在数量上和空间上具有平衡关系。

      由于土地总面积是固定的,土地面积的总体性表现为其内部构成的各类用地之间的此长彼消 土地内部构成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A = B A:规划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增加量之和 B:规划期内各类用地面积减少量之和 每类用地面积变动情况可以用下式表示: Ht = H0 + C + D Ht ——— 规划期末用地面积 H0 ——— 规划期初用地面积 C —— 规划期内用地增加量 D —— 规划期内用地减少量 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步骤(综合法)(一)核定各业用地需求量(二)分析各业用地供给量(三)规划期内各类土地增减分析(四)规划期末各类土地面积计算(五)编制土地利用平衡表 (一)核定各业用地需求量2020年的土地需求量 耕地 3254 园地 357 牧草地 6541 林地 32410 水域 514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358 交通用地 324 (二)分析各业用地供给量2020年的土地供给量 耕地 3014 园地 289 牧草地 5541 林地 30010 水域 298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254 交通用地 200 宜耕荒草地 259宜园荒草地 230宜牧荒草地 2100宜林荒草地 24789 供需分析类型需求 供 给供 - 需原有开发合计耕地325430142593273+19园地357289230519+162牧草地6541554121007641+1100林地32410 30010 24789 54799 +22389 (三)规划期内各类土地增减分析1、耕地规划期内减少耕地数量: 建设占用耕地面积 退耕还林、还园、还牧面积 灾毁耕地面积规划期内增加耕地数量: 未利用土地改变为耕地的面积 2、园地规划期内减少园地数量: 建设占用园地面积 退园还耕面积规划期内增加园地数量: 未利用土地改变为园地的面积 退耕还园面积 3、林地规划期内减少林地数量: 建设占用林地面积 退林还耕面积规划期内增加林地数量: 未利用土地改变为林地的面积 退耕还林面积 4、牧草地规划期内减少牧草地数量: 建设占用牧草地面积 退牧还耕面积规划期内增加牧草地数量: 未利用土地改变为牧草地的面积 退耕还牧面积 5、水域规划期内减少水域数量: 建设占用水域面积规划期内增加水域数量: 新建水利工程占地面积 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规划期内减少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拆迁和废弃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规划期内增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新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扩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 7、交通用地规划期内减少交通用地面积: 改建和拆建交通运输设施用地面积规划期内增加交通用地面积: 新建交通运输设施用地面积 扩建交通运输设施用地面积 8、未利用土地规划期内减少未利用土地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耕地的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园地的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林地的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牧草地的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水域的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未利用土地改变为交通用地的面积 (四)规划期末各类土地面积计算 Ht = H0 + C + D 例如:耕地减少(D) 增加(C)建设占用 23 开发宜耕荒草地120 退耕还林 46退耕还园 10退耕还牧 20灾毁 5H耕= H0 + C + D =3226+120-23-46-10-20-5 =3242 (五)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表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规划结构对比表 各类用地指标平衡表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规划结构对比表类型现状(2005年)规划(2020年)面积公顷)结构(%) 面积公顷 结构(%)耕地31006.1832546.49园地2500.503570.71林地3100061.813241064.63牧草地50109.99654113.04居民点及工矿用地4100.825141.02交通用地2000.403580.71水域3100.623240.65未利用土地987019.68639212.75合计5015050150 第二节 土地利用布局 概念: 将确定之后的规划末期的土地利用结构在土地上布局,是土地利用的再分配。

      是把规划设想落实到图纸上 一、各业用地配置耕地(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园地(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牧草地(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林地(以适宜性评价结果为主要依据)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 土地规划约束性指标土地规划约束性指标 耕地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面积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