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延迟因素分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088584
  • 上传时间:2018-05-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延迟因素分析作者:王晓丽,朱学敏,刘小莉,张波,黄渝敏【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就诊延迟; 健康教育心脏病与脑卒中、恶性肿瘤构成多数国家的三大致死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脏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证明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必须在 6 h 内使用方有效[1]然而,能在 6 h内接受有效溶栓治疗的患者非常少本文以引起患者就诊及治疗延迟的原因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54 例,其中男 28 例、女 26 例,年龄 46~70 岁所有病例均为发病 1 周内入院,并经心电图及心梗酶学指标证实病情就诊和治疗延迟因素调查均在到达医院 72 h 内完成,调查量表根据北京医学沙龙的就诊延迟因素量表修改完成2 结果2.1 患者就诊基本情况患者均可在发病后 30 min 内找到能提供帮助的人,患病后离开家的时间 1~30 h,多数病人及家属认为不需要紧急就诊,就诊途中由家属护送,没有请急救车患者到达我院并接受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4.88±10.46)h,其中小于 3 h 者 3 例(5.56%),3~6 h 者 10 例(18.52%),6~12 h 者 18 例(33.33%),大于 12 h 者 232例(42.59%)。

      2.2 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知道急性心肌梗死这种疾病的患者有 45 例(83.33%),知道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者 13 例(24.07%),知道自己是危险个体者 7 例(12.96%),知道溶栓治疗者 1 例(1.85%)2.3 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来源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了解与其文化程度、职业性质、经济水平等因素有关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知识来自于亲戚、朋友同类病史的有 28 例(51.85%),来自于既往该病史者 11 例(20.37%),来自于网络、书籍、电视等媒体者 6 例(11.11%),入院前尚不知晓此疾病者 9 例(16.67%)2.4 医院对患者的接诊情况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接诊时间为急诊约 10~15 min,普通门诊约 2~3 h患者到达医院后完成心电图检查的时间为急诊约 30 min,普通门诊约 2 h 3 讨论3.1 造成患者就诊延迟的原因本地区居民健康意识差,欠缺及时防病治病的观念,居民没有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各级医疗机构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不具备溶栓治疗条件时没有及时将病人转诊,具备条件的医院没有建立相应的快捷通道,导致患者就诊和治疗延迟,这与国外出现就诊延迟的原因类似[2]。

      3.2 改进措施和方法33.2.1 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公众的健康教育必须包括所有年龄段,教育的重点是怎样预防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人们自觉地采取健康的行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健康教育需要社会多个部门参与,作为医院能够采取的措施有:①一级预防,宣教内容主要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健康的生活行为模式、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方法可以采用讲座的形式,采用录像等媒体,每周定时讲解由门诊、病房及外出义诊进行宣传,建议所有 35 岁以上未患冠心病的人参加②二级预防,目的是预防和减少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别心肌梗死症状及梗死发生后如何就诊,梗死后的护理和康复知识3.2.2 建立就诊快捷通道医院应当对负责分诊的人员强化教育,使他们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知识,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是医疗急症,应尽早救治,指导病人直接到专业科室就诊专业科室应当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接诊及制定检查治疗措施[23]3.2.3 加强紧急救治能力相关专业科室应当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临床指南,加强紧急救治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抗凝、溶栓及介入等有效但有一定风险的治疗方法,建立治疗前后医疗及护理操作规范,由急性心肌梗死诊治小组负责协调实施。

      参考文献】[1] 郭金成, 华琦, 刘东霞, 等. 影响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就医的因素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6, 5(2): 114-116.4[2] 姜青文,于守宏.老年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8, 17(3):221.[3] Ottesen MM, Dixen U, TorpPedersen C, et al. Prehospital dela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n analysis of the components of delay[J]. Int J Cardiol, 2004, 96(1): 97-10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