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doc
5页一 . 工 程 概 况新密电厂二期 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输煤系统建筑工程 1#转运站位于二期工程西南边结构轴线东西方向宽 19.5 米,南北长 15 米,结构为整板基础,箱式地下结构基础底标高为 -20.50 米(相当于绝对标高 128.10 米)1#转运站周围建筑平面布置:北面通过2#栈道接卸煤沟,南面通过 1#栈道连翻车机室,东邻斗轮机煤场,西临郑尧高速,夹在经七路、经八路之间,场地空旷开挖条件较好二 . 测量依据1. ?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 ?GT/T8-972. ? 火力发电工程测量技术规程 ?DL/T5001-2004.3. ? 工程测量规程 ?(GB50026-93).三 . 前期准备1. 仪器使用前必须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鉴定单位鉴定检验 , 合格后方可使用 , 并加强维护保养 .2. 提前埋设好基准控制点 .3.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 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 连续使用 3~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 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 工作协调一致, 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 . 仪器型号及精度监测所用仪器为日本 TOPCON公司制造的 GTS—352C电子全站仪,测角精度为 2”,测距精度为± 2mm+2ppm五 . 变形观测水准点的布设1. 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原状土硬层,伸入 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 20—30m2. 水准点的型式与埋设要求如下图:六 . 检测员的安全防护在监测的前期准备中,由于观测点位布设在边坡底部往上 1/3 处,所以观测员不方便架设棱镜三角架,而边坡又比较陡峭,因此在监测过程中观测员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采取的措施是,在每个观测点位下方开挖出一个方便架设棱镜的小平台,或者使用便携式小棱镜观测这样就保证了观测员的安全七 . 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变形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 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精度准确性, 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观测仪器,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同时要保护好监测点不被移动,破坏,位移,周围用混凝土加固在架设棱镜时必须气泡居中,保证观测的准确性八 . 变形观测的方法和要求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1)变形观测次数: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次数,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基坑每挖一层观测一次如施工期间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如出现特殊情况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降雨等(2)变形观测时间:基坑变形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致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基准监测,监测次数不少于两次,以进行校核自基坑开挖时起,每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 , 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 为止2、变形观测要遵循“ 5 定”要求: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基点和被观测物上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上要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能保证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主观不确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能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结果的可比性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3、确定沉降观测的路线亦绘制观测路线图由场区水准控制网, 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做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统一路线由于现场临建、料具、设备、施工障碍物较多,造成通视困难,所以在进行沉降观测前,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安置仪器的位置,水准点的位置以及观测线路,绘制沉降观测线路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线路观测,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4、变形观测首次坐标测定变形观测点首次观测的坐标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 为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要求初测进行两次,在确定无误后再作记录5、变形观测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变形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一般观测工程若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6、观测成果整理: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纪录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然后将观测高程记入沉降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之间的变形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变形情况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沉降、时间之间的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变形量的关系曲线 .如下图所示(例)变形过程曲线图7.统计表汇总工程名称汽车卸煤沟施工单位中国十五冶金建设有限公司A2010年7 月8 月9月10 月11 月6(1) 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变形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
54)mm(量 3形变计累2(2) 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变形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变形曲线3) 根据变形量统计表和变形曲线图,预测基坑的变形趋势定期将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8. 测量资料整理本工程采用标准的测量记录手簿和相关表格, 施工中认真注意收集和整理资料, 保证资料的完整以及内业、外业资料齐全,确保竣工后交工资料准确无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