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学年安徽省六安皋城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3页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H2S B.SO2 C.NO2 D.N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比原子大 B.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D.决定原子的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电子3.媒体报导了部分白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常见塑化剂DFHP属于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有关塑化剂说法不正确的是( )A.塑化剂属于化合物B.塑化剂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塑化剂分子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9:32D.塑化剂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的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加热液体 B.过滤C.检查装置气密性 D.收集二氧化碳5. “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6.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 B.湿衣服晾干C.食物腐烂 D.木材制成桌椅7.下列变化中氧元素由游离态变为化合态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B.分离液态空气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D.干冰升华8.小柯为比较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实验后把两试管中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如图乙),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可能的组成有①Mg2+②Mg2+和Fe2+ ③Mg2+和Cu2+④Mg2+、Fe2+和Cu2+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列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A.加块状固体 B.读液体体积 C.闻气体气味 D.给液体加热10.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组成,它属于A.纯净物 B.化合物 C.混合物 D.氧化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用品——圆规材料的组成情况:(1)图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填序号)(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3)写出②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结合氧气性质的有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中盛有碳的燃烧匙应______,(填序号)①迅速伸入②缓慢伸入,检验产物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2)C中瓶底少量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 ;(3)B中文字表达式为_____;C中文字表达式为_____,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把光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目的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某研究小组同学以水为主题,进行以下两个主题的研究:I水的净化:同学们在黄海边旅游时,用瓶装了些海水带回实验室,仿照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按照如图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因含大量氯化钠而略带咸味,氯化钠由_________构成(填粒子符号)2)下列净化水的单一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a.静置沉淀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蒸馏(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具有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二氧化氯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请用化学用语表示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5)研究过程中,同学们查阅资料时发现,目前许多旅游景点安装了直饮水机,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③中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 超滤膜的作用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II 水的变化: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请根据下图水的两种变化和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3属于_________变化,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2)如图4电解水实验中,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 (填序号) 环节,还需要_________来进行验证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表达与交流(3)如图5对应于如图中_________ (填“甲”或“乙”)变化,该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4)关于电解水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生成氧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与空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相同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14.(一)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如图所示,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编号,下同),C、D、E三种收集氧气的方法中,不能采用的是_______3)为测定高锰酸钾分解生成氧气的体积,应选用如图装置__________(填编号)4)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二)称取一定质量的铜,放入足量稀硝酸(HNO3)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表示产生气体的化学式),用排水法收集产生的气体R,生成气体R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R的化学式是________,t1时生成气体R的质量是_____g2)称取铜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水果中因为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因为会呈现出某种香味,回答相关问题:(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只有答案不给分)(1)乙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精确到0.1%)(3)若22g乙酸乙酯在体内代谢时,其所含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CO2,则产生的CO2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16.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 代表碳原子, 代表氢原子)。
1)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______提示:碳元素写在前面)(2)1个物质X_______构成3)物质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4)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5)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 0.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gNO3由银元素、氮元素、氧元素组成,发生的分解反应得到的产物中不应含有其他元素,故A、B错误,氮气没有特殊气味,故选C点睛】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2、B【解析】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气分子质量比氧原子小; B、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C、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D、决定原子的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详解】A、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如氢气分子质量比氧原子小,不符合题意; B、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符合题意;C、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必须有“化学变化中”这个条件才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决定原子的质量大小的主要是质子和中子,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符合题意点睛】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是稳定结构,不得到也不失去电子,化学性质稳定;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
3、D【解析】A、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塑化剂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此选项正确;B、塑化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8):(16×4)=144:19:32,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此选项正确;C、塑化剂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4):(1×38):(16×4)=144:19:32,此选项正确;D、塑化剂是由塑化剂分子构成的,1个塑化剂分子是由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4、B【解析】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此选项正确;B.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此选项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气管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此选项正确故选:B5、D【解析】膏中的“氟”指的元素,与其具体存在形态无关,反物质名称中的的均指元素,故答案选择D6、C【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粉笔折断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木材制成桌椅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7、C【解析】化合物中的元素就是化合态,单质中的元素就是游离态详解】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前高锰酸钾中氧元素呈化合态,反应后锰酸钾、二氧化锰中氧元素仍呈化合态,生成物氧气中氧元素呈游离态,氧元素由化合态部分变为游离态,故不符合题意;B、分离液态空气是物理变化,液态氧气中氧元素任然呈游离态,故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氧气中氧元素呈游离态,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呈化合态,故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受热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氧元素始终呈化合态,故不符合题意8、C【解析】M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Cu,故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而不与硫酸镁反应,故溶液中一定有镁离子和生成的亚铁离子,当铁将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没有铜离子,当铁没有将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有铜离子,故②④正确。
故选C9、B【解析】试题分析:块状药品取用的方法是“一平二放三慢滑”,A错误;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正确;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C错误;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D错误考点:实验基本操作10、C【解析】“黑火药”由硝酸钾、硫磺、木炭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② 石墨 3Fe+2O2Fe3O4 【解析】(1)由圆规材料的组成可知,图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铁,故填:②;(2)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故填:石墨;(3)金属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