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学】梗死(东南大学).ppt
33页第五节 梗死(infarction),概念: 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梗死绝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的阻塞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梗死形成的原因,1. 血栓形成 最常见 2. 动脉栓塞 3. 动脉痉挛 4. 动脉受压闭塞,梗死形成的条件,1. 器官供血类型 肺、肝(双重血供) 肾、脾、脑(终末动脉) 2. 局部组织对缺氧的敏感程度 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最敏感 骨骼肌, 间质细胞一般不敏感,,,梗死的形态特征,1. 梗死灶的形状: 与血供范围有关, 锥形、地图形 2. 梗死灶的质地: 与器官类型有关, 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 3. 梗死灶的颜色: 白色(贫血性),红色(出血性),锥形梗死灶,梗死的类型,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的多少和有无合并细菌感染,将梗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贫血性梗死 2. 出血性梗死 3. 败血性梗死,贫血性梗死(anemic infarct),常发生于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和脑组织贫血性梗死病变,大体: 梗死灶呈灰白色发生于脾、肾的梗死灶呈锥形 梗死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常见充血出血带贫血性梗死病变,LM: 贫血性梗死是一种凝固性坏死, 晚期病灶由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取代。
梗死边缘(反应带),,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 1. 严重瘀血如肺瘀血是肺梗死形成的重要先决条件 2. 器官组织结构疏松肠和肺的组织较疏松,梗死初起时在组织间隙内可容纳多量漏出的血液肺出血性梗死,大体: 常见于肺下叶,好发于肋隔缘呈锥形,尖端朝向肺门,底部紧靠肺膜,肺膜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梗死灶质实,暗红色,随后肉芽组织长入,梗死灶变成灰白色肺出血性梗死,LM: 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 梗死灶边缘与正常肺组织交界处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出血肠出血性梗死,原因: 多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在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肿瘤压迫等情况下引起出血性梗死肠系膜,,肠扭转,,肠套叠,,,肠出血性梗死,病变: 肠梗死灶呈暗红色,肠壁因瘀血、水肿和出血呈明显增厚,随之肠壁坏死导致质脆易破裂,肠浆膜面可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 临床上可有剧烈腹痛、呕吐,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及腹膜炎,引起严重后果败血性梗死(septic infarct),由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引起常见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梗死灶内可见有细菌团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若有化脓性细菌感染时,可形成脓肿梗死对机体的影响,1. 部位 对缺氧的耐受性 2. 大小 3. 有无感染,梗死的结局,一般由肉芽组织取代, 随后形成瘢痕组织、包裹、钙化 。
脑梗死则例外,脑梗死液化成囊腔,周围由增生的胶质细胞包裹陈旧性肾梗死(瘢痕),,脑梗死则液化成囊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