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诗词《题西林壁》注释及赏析.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45457248
  • 上传时间:2023-02-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02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诗词《题西林壁》注释及赏析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一样 (4)识:熟悉;清晰注:这里不是看清晰,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晰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风光 (6)缘:同“原”,由于;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赏析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一样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目呢?由于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定带有片面性。

      游山所见如此,观看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熟悉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动身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熟悉难免有肯定的片面性;要熟悉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需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扩展阅读:苏轼的简介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苏轼是宋代文学成就的代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宽阔,清爽豪健,善用夸大比方,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着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进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奉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展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转变了词史的进展方向。

      扩展阅读:苏轼的文学成就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见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丽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全都,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由于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足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的性情怀抱和人格共性苏轼让布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抱负、富有激情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仰头走入词世界,转变了词作原有的松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轼一样,苏词中也经常表现对人生的思索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索,增加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认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坚韧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拟完整地表现出由乐观转而冲突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共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别走向同一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