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球运动要点-地理.doc
7页地理(1)地球与地球运动一. 经纬线的应用1. 划分半球 东半球_______________西半球_______________ 南半球_______________北半球______________2. 定距离 同一经度上纬度相差1°的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 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水平距离约为111千米3. 定方向4. 定位置二. 经纬网的应用1. 绝对位置 2. 相对位置l 南北:北极为最北点,南极为最南点l 东西:step1:确定劣弧段(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的弧段) step2:按地球自转方向确定方向3. 确定两点间最短航程问题(画图判断) 在地球表面上,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段1) 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两点的大圆是经线圈,这两点的最短距离需经过极点①同半球 北半球先向正北,经过北极点后向正南方向,南半球反之北北北南or南南南北 ②异半球 确定劣弧,在考虑经过哪个极点 (2) 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程不经过极点。
3) 晨昏线为大圆例1】:极地考察站地理坐标建站时间长城站62°13′S,58°57′W中山站69°22′24″S,76°22′40″黄河站78°55′N,11°56′E昆仑站80°25′01″S,77°06′58″E1) 我国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A. 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2) 在黄河站看北极星的仰角为°05′ B. 11°56′ °55′°3) 在我国长城站的昼长为一年中最大时A.长城站、中山站和黄河站的昼长均为24小时4) 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A.820千米 B.1020千米 AB【例2】: 60° 30° 70° 29° 30° 20° 124° 125°1) A、B两点的地理坐标 2)A在B的________方向 0°【例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经纬度为___________ C B A2)B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半球 20°3)若一架飞机从C点经过B点飞到A点, 90° 其飞行方向为先向______后向_______ 60° 40°【例4】: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方向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例5】:我国某城市夏至日正午房屋影子为零,若在夜晚观测北极星,则其仰角为__________ 【例6】:读图: D A.从A到B的方向是:向西南 A B.从C到D的方向是:从东北到西南 D.A到B的方向同C到D的方向相反 C B三.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1. 影响因素 总体:太阳辐射强度 日照时数 具体:1)太阳高度角:纬度高低 反比 2)地势高低: 海拔高低 正比 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 3)天气状况: 水汽越多(反),云层越厚(反),大气密度越大,削弱作用越强。
同时天气状况也会影响到光照时间的长短2. 分布规律1)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西部非季风区多于东部季风区,地势高的地区多于地势低的地区.2) 极值区及成因①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 晴天较多,日照时间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较少,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②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四. 时间和日期的计算和应用1.地方时: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例:2008年5月8日北京时间约上午9时登峰,旧金山(西八区)当地时间是___________2.时区:(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两端的界限?15X±3.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 HA=90°-丨A点所在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丨 五. 晨昏线的应用1. 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A 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D B F C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 与晨线(或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的经线,在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12:00 在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是00:00 (1) 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2)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北半球冬至日4.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5. 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 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度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并可进一步深入求 某地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4-夜长 或 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7. 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六. 光照图的判读 光照图形式多变,进行判读时,除了利用上述简介的一些方法外,还要抓住以下关键的“点、线、面”解题关键主要特征与相关现象点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北回归线上或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所在经线各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依次递减;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切点:晨昏线和纬线圈的切点所在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在经线一条是太阳直射经线(昼半球中间经线),另一条是0时经线(夜半球中间经线)极点无东西方向,只有南北方向;无地方时,无明显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极点的太阳高度即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致每年3月21日至9月23日,北极点为极昼,南极点为极夜只在每年春分日和秋分日,晨昏线经过极点,与经线圈重合线晨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到昼的界线为晨线,昏线则相反太阳高度为0°晨昏圈是地球表面的大圆,晨昏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始终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在赤道处的夹角度数就是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冬至日和夏至日,夹角达最大,为23°26′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是日出,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是日落日期分界线0时或24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理论上);沿地球自转方向,超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超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面昼夜的范围,南、北极圈内极昼和极夜的范围若越向北,昼越长,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反之,为冬半年。
北极圈出现极昼,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出现极夜,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只在每年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南、北极点周围无极昼、极夜现象【例7】:北半球冬至日,北京7时33分日出,16时53分日落;下图为40°N的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当时北京时间和北京的夜长分别为 20°W A.1时40分,14小时 B.10时20分,12小时 C.2时20分,10小时 D.2时20分,14小时 2)当图中α的角度逐渐缩小至最小时 α 170°【例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