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无声的教育家) 无声告白讲了什么范文.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泽玥15****2海阔
  • 文档编号:204962260
  • 上传时间:2021-10-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49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无声的教育家) 无声告白讲了什么   “豆腐沫”疯了      武训,山东堂邑县(今聊城西)武家庄人,因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七,又被叫做武七他生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5岁时就死了父亲,依赖母亲做针线、捡破烂维持生计,无工可做时,他母亲就带着他四处乞讨当他讨饭时,每逢遇到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便驻是而听他几次向母亲哭诉请求上学,母亲都含泪说:“咱家穷得没饭吃,还有钱让你上学吗?傻孩子,不要胡思乱想了!”不久,他的母亲得病去世,年幼的武训投靠到伯母家他又一次提出要上学,伯母凄然地告诉他:“书,不是穷孩子念的,还是长大了扛活换饭吃吧他幼小的心灵又是伤心,又是不解:为什么穷人就不能上学呢?   武训自幼身体瘦弱,又傻头傻脑,人们便给他个绰号“豆腐沫”,来讥笑他的糊涂可怜14岁开始,武训替人家佣工,主人家总是欺负他,不给他工钱有一次,他被主人打出门来,回到本村的破庙里,他慨叹自己悲惨的身世和命运,并把这一切都归结于念不起书不识字,这时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三天后,武训从破庙中跑出来,若癫若狂,还高唱自己编的歌:  “扛活受人欺,不如讨饭随自己;别看我讨饭,早晚修个义学院  一天的功夫,全武家庄的人都知道这个“豆腐沫”疯癫了。

      而武训却在这次“疯癫”之后,找到了未来生活的道路    “义学症”唱“义学歌”    武训并非不知道办义学是件难事,尤其是他这么个乞丐,更是难上加难,但他下定决心,无论多么困难,他也不怕,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办成义学武训把自己的头作践成奇形怪状,身上的衣服又是各色的补丁,他并无奢望,他只愿人家肯来耍笑他果然自他改装以后,人人觉得他好玩,乐意给他东西,或是食物、铜钱他把乞讨来的好一点的食物出卖,变成钱积蓄起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好的,他唱道:“吃好的不算好,修个义学才算好他一天到晚,没有片刻的休息,别人不愿干的事,他干;别人不肯做的事,他做除了乞讨以外,他常常帮人家推磨、晒粪、铡草、拉砘子,他还会捻线缠线,出售赚钱在他立志办学的初期,这些收入是他积钱的主要来源  武训不喜欢多说话,只爱唱歌他无时无刻不在唱歌,无时无刻不在想办义学有了这一理想的支持,他全身充满了活力,他就凭着这一种精神,耍各种把戏来博得人们的嬉笑和袋中的钱财武训因为急于筹集义学的款项,有时还作出可怕举动求人施舍他常吃蛇、蝎子、破砖碎瓦,乃至吃屎喝尿,以此向人讨钱  就这样,他在世人的讥笑和侮辱、轻贱和同情之中,用非常人所能理解的方式坚定地履行自己的兴学理念。

      在别人眼里,他过的是非人的生活,但在他内心里,他是快乐而充实的    兴办崇贤义塾    经过十年的苦做苦过,武训有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他听说馆陶县有个武进士娄峻岭为人慷慨好义,他立即前去求见,想请娄进士代为存放娄进士一听来意,很受感动,立刻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武训积下钱,就存到娄进士家  又过了几年,他的钱越积越多,听说本县柳林镇有一位杨举人,为人公正廉明,武训觉得这是存钱的好地方,于是跑到杨府求见杨府家人见他是叫花子,不给传达,他便一直在杨府门口跪了5天,才得以见到杨举人武训把乞讨积钱、兴义学之事原原本本述说一遍,感动了乐善好施的杨举人,不但答应帮他存钱,并且表示要助他办学  由于款项的增多,武训开始典买田地,备作学田,所买者以碱地洼地为多,他雇工翻垫,以期变成肥田在他49岁时,前后典地230余亩,其财力也足以办学,他便向杨举人提山建义学之事,杨举人却劝武训先娶妻生子,武训唱道:“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  光绪十三年(1887年),义学落成,取名为“崇贤义塾”这一年距武训立志行乞兴学已经整整30年了  学舍落成后,武训和杨举人商议筹备开学,聘请老师时,有人推荐:“寿张县有一位举人崔先生,是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但听说他家道小康,恐不肯出来做事。

      武训听了这话,立时跑到寿张县崔先生家,长跪不起,请他可怜可怜不识字的穷孩子崔先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去为他教学崇贤义塾开学典礼上,杨举人、娄进士,还有地方上的热心人士都参加了,武训当众敦请杨举人为学董,主持义塾的一切  义塾开学了,但武训仍过着乞丐的生活每当讨饭的余暇,便去看老师的授课是否勤勉,学生们读书是否用心有一次他来到义塾,看见学生都到齐了,而老师还在睡觉,他便悄悄地推开老师的门,恭恭敬敬地跪在床前,不住地流泪等老师醒来,猛然见到这种情景,心中还不知因为何事,正要询问,武训开口说:“先生,学生们早已到齐了一句话说得老师惊慌惭愧,从此再不敢晚起了    千秋大业 万古流芳    学董杨举人及武进士娄峻岭,因深受武训的感召,把武训行乞兴学事迹拟了一个禀帖,要求堂邑知县郭春煦专呈上宪立案郭知县亲临柳林视察,果然见到崇贤义垫与众不同,赞美不止适逢武训讨饭归来,便去叩见知县,知县亲自扶他起来,与他谈话,见武训衣衫褴褛,即赠银十两,嘱他另置衣服,武训再三辞谢,仍存放起来,作为办学之用  不久,山东省巡抚张曜见到堂邑县公文,下令郭知县,说要传武训武训仍足穿着褴褛的衣服,一手提着破篮子,一手拿着打狗棒,态度非常自然。

      张巡抚详问武训兴学情形,武训所答,极为得体,自始至终,从容不迫张巡抚大为惊奇,叹为自古以来未有之奇人,即吩咐赏银二百两,又赐他一种黄布钤印的缘簿,让他容易募化,续办义学后来张巡抚又代奏朝廷恩准,给武训建造了一块“乐善好施”的牌坊从此,武训的名声震动远近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武训来到临清,忽然患起病来,因医治无效,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二十三日溘然长逝,享年58岁  武训去世后,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的东侧,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学生们皆放声痛哭  所有武训生前事迹,当时国史馆已奉令为之立传,同时,梁启超亦为他特撰《兴学节略》,以资表扬自民国后,经冯玉祥、陶行知等政治家、教育家的宣传,武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兴学事迹也被列入学校教科书中,南通的一所师范学校还将武训像与孔子像并列,足见其影响与地位  (杨小曼摘自2022年6月7日《中国青年报》) 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