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国时期东北蒙古族师范教育述略.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713546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52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国时期东北蒙古族师范教育述略   摘要: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教育的发展比同时期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发达,并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时期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在蒙古族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过程、办学宗旨、教学计划与学制、教学管理体制、办学特点等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东北蒙古族,师范教育,蒙旗师范,蒙旗教育委员会  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发展始于清朝光绪年间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中等学校,而此时的中等教育主要是师范教育,大力培养师资队伍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东布特哈设立了初级师范预备科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3月,黑龙江提学使张健勋将黑龙江北部的布特哈、墨尔根、瑗珲各初等小学校合并成立了满蒙师范学堂,校址在齐齐哈尔兴育学堂(后来的俄文学堂,现东四小学),限两级,学生90人,教职工10人该学堂招收西北各城和西南各蒙旗子弟(主要是布特哈、墨尔根、瑗珲、呼玛四城和扎赉特、杜尔伯特、郭尔罗斯三旗的曾学过满、蒙文,又会讲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培养能兼通满、蒙古、汉三语的师资这也是东北地区蒙古族师范教育的开端。

      蒙古族师范教育在整个民国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和民族师资,为蒙古族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既有省立的简易师范学校和,又有官办的师范学校和私办公助的师范学校,如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绥远蒙旗师范学校和兴安学院等其中,民国十八年创建的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和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可以说是当时东蒙地区甚至整个蒙古族师范教育的楷模和旗帜这两所蒙旗师范学校是培养蒙古族近代科学文化人才和民族师资的重要摇篮   一、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创建及其发展  1.学校的创建1928年春季,由郭道甫、喀喇沁左旗的王宗洛(特格西博彦)、科左前旗的博彦满都和克兴额、齐齐哈尔达斡尔人金鹤年、苏鲁克旗的王新宇和敖汉旗的王召南等人在沈阳倡议成立蒙古文化促进会,极力说服蒙古上层王公贵族复兴民族文化,培养蒙古族师资他们首先说服了驻在沈阳的达尔罕王那木吉勒斯楞(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王爷),请他成立学校达尔罕王于当年秋季从旗内选派120名学生,在沈阳小南门外成立了学校,命名达尔罕第二校接着达王又在郑家屯设立了第一校此时,在沈阳设立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信息已传到草原各蒙旗1929年春,在东北蒙旗创刊的《蒙旗旬刊》上,用蒙、汉两种文字刊出兴办蒙旗师范学校的详细内容和招生简章。

      当时确定学生为公费待遇,由学校负担其食宿、书籍、学杂用品及两季制服,少部分学生假期探亲也酌请发给路费   2.办学宗旨该校以造就蒙古族教育人才、促进蒙古文化为宗旨[1]除造就民族小学师资外,还规定要培养为民族事业奋斗的人才,这是应郭道甫的要求规定的,他非常重视这个规定,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3.管理体制与人员编制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于1929年7月1日正式成立,校址在沈阳市大南关下头艾家胡同(原同泽女子中学校址)这是个有小操场的四合大院,学生都是寄宿制为迅速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当时东北保安总司令长官张学良亲自担任董事长、袁金铠任副董事长、郭道甫为首任校长学校特别重视聘请学识渊博之人任教,教师水平高,工资待遇也比一般同级学校好,因而对教学水平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4.学生来源与学级编排和学制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招收的是东蒙各旗的蒙古族学生和呼伦贝尔、布特哈、齐齐哈尔一带的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学生,共400余名后来蒙旗各地学生纷纷报考,逐渐增至500余名,其中大部分为蒙古族学生郭道甫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从第二年起就招收了汉族、朝鲜族学生百余名,与蒙古族学生同班学习,待遇上一视同仁该学校的所有学生,由所属盟旗发给助学金,伙食也是官费(每月现大洋15元)。

      [2]当时布特哈、齐齐哈尔地区的达斡尔和鄂温克族入东北蒙旗师范学校的学生有70余名首批入学的达斡尔族学生18名这些都是由于郭道甫等知名人士为培养少数民族师资,多年来奔波于南京、北京、沈阳,以及东、西各盟旗,做了许多传奇式的宣传、鼓动、募捐的结果   学生报到后,校方先是出题考试,用蒙、汉两种文字答卷,按实际程度,将学生分为讲一、讲二、补习三个学级规定讲一学制两年,讲二学制三年,补习一年[3]每周学习两小时蒙文,不设外语课,其余均与普通中等学校相同从第二年开始,有愿意深造的学生可以从两年毕业的讲一级,升入新学制的后期师范科(相当于高中),学习高中课程那时讲一级学生多于讲二级,名额不足的增招同等学力的汉族学生20多名编为一班,分文理两科两班授课家事讲习班一级,新学制师范修业年限3年,采用高中教科书文科教师有时另选教材,减去理化,增授政治学、经济概论   5.教学计划与学生管理1)学校的办学纲领、科目设置、课程安排、学生管理等,都是以造就人才为出发点的这所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与当时国内普通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基本相同,就是不设外语课,增设蒙文课[4]教材用当时东三省普遍通用的前期师范学校教科书和初中教科书,蒙文教材主要用克兴额等人编印的蒙文教材。

      学生的入学教育、入学后的各方面管理等均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1929年7月1日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大部分学生穿着藏青包呢制服,董事长亲自光临,辽宁省长刘尚清、教育厅长莫家象、东北元老袁金铠、蒙旗处长袁庆恩、东北军模范旅长王以哲等军政要人均到场,当时一些蒙古名流也专程来校讲话,以资鼓励[5]开课后,学生各自奋勉,努力学习,情绪高涨除每日七至八小时的授课外,还规定自习时间,每日早晚三至四小时,星期日、假日都不休息,寒暑假许多学生也不回家偶有少数学生外出不归,学校闻知后,严格限制,学生自治会也加以告诫校长有时亲自上蒙文课,并经常召集学生到他家讲“蒙古问题”、“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等,经常有15人左右参加校长指定读《社会发展史》、《社会科学概论》、《唯物史观》,以及列宁的关于殖民地与民族问题、帝国主义与被压迫民族问题等苏联革命小册子这些书都由校长亲自买来分给大家看[6]开学伊始,即由校长倡议,成立“学生自治会”,内分总务、学艺、体育、卫生、伙食、纠查等部每部推荐一名学生主管,干事数人负责各有关具体事项学习、生活、卫生、文体活动、纪律、校际比赛、出刊等由学生自治会负责,经民主讨论执行推选滕续文、哈丰阿为会长和总务部长掌理诸事,各部聘请一位指导教师。

      校长、老师们还于星期日和假日,在沈阳基督教青年会、总工会、第一师范礼堂等地讲演蒙古问题和宗教问题,蒙旗学生也都踊跃参加2)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930年夏,组织学生去抚顺煤矿参观,回来后召集全体师生举办报告会有的学生在校长的启发下,以《参观抚顺煤矿有感》为题,在校刊上发表长篇文章这些活动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3)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该校有自己的校歌和校刊校刊刊登有关蒙古族教育观、学校教育方针的文章,以及师生的感想、心得、建议等还刊登有关研究探讨蒙古问题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有张学良将军和郭道甫的讲演记录稿,学生们在讲演会上的演讲稿也陆续刊登把校刊办成了师生共同研究学术、披露心得、联络感情、交流知识、加强团结、统一思想的园地,颇受师生欢迎学校为了培养具有革命思想的人才,自办校以来,每周日上午召开讲演会、报告会,题目不限,内容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教育、蒙汉团结、爱国主义、道德修养、学术研究等原来规定教师自愿参加,后来听讲的教师越来越多学校非常重视民族语文的发展和普及小学教育,提倡女子教育也是学校的一贯主张在开办蒙师的第二年,于师范学校下设附属小学,招收200余名学生,同时设女子家事讲习班,招收成年女子约30人。

      [7]   6.办学经费来源作为当时素有东、西蒙最高学府称号的奉天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其办学经费来源由奉天省每年拨付14000银元,不足部分由东、西蒙的各盟旗分担资助其中布特哈、齐齐哈尔、呼伦贝尔三地各分担资助学费每年约在1600-3000银元之间除此之外,还得到布特哈旗筹办处的积极支持他们从讷河、克山、克东、拜泉、德都等县64万公垧地的地租款项内支付银元不足部分由德古来、巴金保、金耀洲,会同腾续文等向各地求助,从而很好地解决了该校全部经费   7.办学特点1)学生大都来自蒙旗各地,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又有共同语言,而且年纪都在20岁左右,求知欲旺盛,学习动机较强,学习情绪较高他们对当时的时局大都不满,看到反动统治者腐败无能、蒙旗王公贵族生活奢侈无度、省署官衙利用权势垄断资本、贪官污吏为虎作伥、蒙汉劳苦大众苦不堪言,学生们更坚定了奋发图强、改造社会之信念,对学习充满热情,振奋异常2)学生都是寄宿,不以班分,蒙、汉同学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感情极为融洽,生活纪律严谨,稍有不规或松弛,自治会成员会极力帮助劝勉3)经费充足,远远超过辽宁省公、私立的27个中等学校经费并不经过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而直接从长官公署支领。

      4)教学计划、学校行政不受官方监督审查5)校长、教师大都是当时较有声望的人,如校长郭道甫、教师克兴额和王宗洛等   这所学校培养出不少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如蒙古族的哈丰阿、特木尔巴根、阿思根,达斡尔族的郭东布、敖玉祥、孟斗祥等[8]   二、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的创建及其发展  1.学校的创建及办学宗旨1914年,在省城齐齐哈尔时报馆胡同的蒙旗事务所院内开办了蒙旗初等、高等小学校1915年为了适应蒙旗初、高等小学毕业生升学的实际需要,在齐齐哈尔市北关创办了黑龙江省蒙旗中学,[1]招收省内各地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青年学生至1920年,该校在校生56名,教员12名,初具规模1925年因经费困难和生源不足而停办,并入省立师范学校1929年9月2日,由扎赉特、郭尔罗斯等地的蒙古族和齐齐哈尔地区的蒙古族及达斡尔族发起成立了蒙旗教育委员会,[1]并决定筹资在齐齐哈尔重新创办蒙旗师范学校为了创办学校,达斡尔族著名历史人物、教育实践家金耀洲在齐齐哈尔市会同孟昭德等人,邀请金鹤年等10余位老前辈和关心民族教育事业的老知识分子座谈讨论,经大家商议推选金耀洲、孟昭德二人去奉天,向在东北蒙古、汉、达斡尔族上层颇有威望的郭道甫求助。

      郭道甫热情接待了金、孟二人,趁当时内蒙古哲里木盟10个旗的王公在奉天聚集开会之机,带领他俩前去王爷们的住处,大声呼吁,恳请援助王爷们听后都很同情,经过研究仍让省外四旗捐款办学,并当场委托达赉特旗王爷巴达玛拉布丹、郭后旗的公爷多庆轩(又名多尔帕勒木)二人会后去办理复建蒙师之事郭道甫又领他俩去见了张学良将军,张学良慷慨答应,并立即让秘书写信给黑龙江省督军万福麟的儿子万国宾请他给予帮助以金耀洲为首组织的筹备小组进行了建校准备工作   1929年秋,经蒙旗教育委员会和蒙古、达斡尔族等有志于民族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的努力,终于冲破了省督军吴俊升以经济困难为由不同意兴办蒙旗师范学校的障碍,创建了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该校隶属于黑龙江蒙古族教育委员会本校以启发蒙民知识,造就师美,振广教育为宗旨”,[9]校址设在黑龙江省城   2.办学经费来源这所私办公助的蒙旗师范学校经费相当充足,由黑龙江省政府每年拨款大洋二千元(此款由黑龙江省上缴税金中扣除),黑龙江省教育厅拨给部分经费,其余由齐齐哈尔附近的蒙古各旗王公和蒙旗办事处、蒙旗教育委员会共同筹措解决该校有自己的渔场、粮租和土地,这些收入约10余万元,全部做学校的补助经费。

      这一点从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年齐齐哈尔、奉天地区的中等师范学校的经费情况中可以看出见下表:     3.学制与教学计划根据《黑龙江蒙旗私立师范学校章程》规定:“本校拟设师范四级,但因招考学生程度不齐,得暂设小学级以补充之附:小(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