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原地区中老年男性体型特征与服装号型.docx
5页论中原地区中老年男性体型特征与服装号型 摘 要:通过对中原地区中老年男性体型测量数据与国家《服装号型》体型分类标准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研究,提出应设立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的《服装号型》标准;为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我国《服装号型》标准提供参考数据关键词:中老年男性 体型 数据 服装号型引言服装是以人为本的商业产品,特别是到了中老年,他们的服装合体程度更为明显有必要针对性地对中老年体型进行体型测量这里将主要探讨中原地区中老年人群(30岁到65岁)的体型特点,从测量数据出发,分析其体型特征及与之相适应的中老年服装号型,从而为中原地区中老年男性服装的生产提供一项有实用价值的参考数据1 人体测量样本来自中原地区郑州、新乡、洛阳、周口、漯河五个城市共计2000余人,年龄范围为30—65岁(性别为男性),在抽样过程中,力求年龄层次及身长范围能够全面反映中原地区的男性群体的体型特征样本信息:姓名、出生年月、职业、年龄、计测时间、出生地、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颈围、肩宽、上肢长、下肢长、上体长计测条件:人体静止站立,眼睛平视前方,上肢自然下垂,手掌掌心朝里,左右足后跟靠齐并拢,用记号笔画出各基准线、基准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经过同一测定点的测定值的统一性。
计测工具:卷尺、测高计、杆状仪、测距计、触角计、可变式人体裁面测量仪等2 数据前期处理年龄的取样标准以测量时间、年份与出生年份为基准,然后分别求各项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将需要的数据标准化以后,分别以±3为标准对数据进行错误排查寻找出错误原因并进行细部数据的调整和控制,最后将超出给定的标准化数值以外的特体值排除去掉3 测量结果与分析3.1 国家号型标准体型分类我国国家标准《服装号型》中,以成年男子身高、胸腰的差值为基础,将男子体型分为分为Y、A、B、C四种体型,即瘦型体、正常体、微胖体和肥胖体四种以胸腰的差值为分类标准,Y体型的胸腰差值22~17cm、A体型的胸腰差值16~12cm、B体型的胸腰差值11~7cm、C体型的胸腰差值6~2cm依据国家号型标准将所测量的样本进行分类,其中将胸腰差大于22cm和小于2cm的体型划分为特殊体型,称这两种体型为特瘦体型和特胖体型通过对所取样本进行归类划分,从测量结果及统计分析可得出,中老年男子特胖体型、特瘦体型在所有体型中是不可忽略一部分,特瘦体占4%、特胖体占2%而国家标准四种体型,Y体占13%、A体占27%、B体占34%、C体占20%,可以看出中原地区中老年男子体型B体和C体已经超过比例半数,而特瘦体和特胖体也有了相当的比例,但现行的国家服装号型体型分类标准不能涵盖特瘦体与特胖体这样特殊人群体型,致使这类人群在购买服装时,服装多部位出现不合体的现象。
3.2 均值分析测量样本的整体均值及所测样本年龄段和身长段的均值统计结果1)随着年龄的变化,从30~65岁这个年龄段的身高、上体长、上肢长、下肢长有逐渐减小趋向,(2)随着年龄的增长,胸围、腰围、臀围、领围的数据明显增大从统计结果得出腰围的变化最快,其次是臀围,胸围的变化3)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骨骼相应的发生变化,两肩之间的距离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减小,体重也有相应的变化4)目前我国中老年人体型的发展趋势,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劳动强度的改变,人体的围度数据呈上升状态,较十年前的数据而言,腹部明显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明显增加,脖颈、四肢相应变短3.3 中间体的差异变化根据对中原中老年男子体型的分析,B体型和C体型在中老年男子体型中的属于常见体型所占比例超过54%分别把B体型和C体型人体测量样本分离出来与国家服装号型标准中的B型体和C型体作比较得出,国家号型标准中B型体与C型体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围度方面,胸围和臀围之间分别相差4cm和2cm;腰围相差8cm;总肩宽则相差1.2cm;高度上只有颈椎点高相差较少而中原中老年男性的B型体与C型体之间除了臀围和肩宽的数值与国家《服装号型》标准数值相对接近外,其他指标的数值都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值。
中原中老年男子B体型与国家号型标准的B型相比,两者在腰围、胸围和肩宽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而C体型与国家号型标准中的C体型在身高、颈围、臀围和肩宽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中原中老年男子中不论是B体型还是C体型,关键部位的数据大多都小于国家号型标准中的相对应体型在国家号型标准中,各部位的档差值与身高和胸围的增减方向是相同的但是根据上述分析,中原中老年男子B体型和C体型与国家号型标准B、C体型的差异并不是同方向的因此,根据所得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确定中原中老年男子的需要做体型划分4 结论(1)中原地区中老年男子30~40岁年龄段为一个界限,以其为界线,身体的许多部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较之小于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讲,身体胖了许多;40~50岁年龄段为另一界线,此年龄段人的体型在所测年龄段里体型相对最胖,体型逐渐向驼背型转变,40~50岁年龄段的人体型变化比较而言是最大的2)从以上的分析和图表中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中原地区中老年男子由于脂肪的沉积,在胸围、腰围、臀围3个指标方面增加值,有了相对大地数值在中原中老年男子中胖体型占大多数,所以有必要建立中老年男子这一年龄段的《服装号型》规格尺寸对《服装号型》进行年龄段的划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3)比较所测数据与GBl335—97所给数据的均值与标准差的差值,除了胸围~腰围、胸围~臀围略有减小外,其余都呈增大状态身高、上下肢的长度有明显减小趋向;围度方面增长最大的是腰围,其次是臀围,再就是胸围、颈围这些变化都表明目前中原地区男性体型发展趋势4)通过对GBl335—97中的体型按胸腰差分类、体型分类方法进行比较后发现,GBl335—97中的体型按胸腰差分类简单、快捷,能够适应服装生产与方便消费者购买,分类结果从各项均值来看基本能够反应实际情况,但与实际现实中的服用者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不能作为人体工程学研究工作中体型分类的依据我国《服装号型》标准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制定,不能单纯的按体型来分类Reference:[1]戴鸿. 服装号型标准及其应用[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8[2]李兴刚,李元虹.上海地区中老年男子体型变化和服装号型划分研究[J].上海: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9卷第6期, 2003.12:18-21[3]刘 瑜,张祖芳.基于中老年体型特征的服装号型研究[J].上海: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卷第1期,2004.3:20-23[4]王爱华,陈明艳,杨子田,张文斌. 我国北方地区成年男子体型分析[J].上海: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0卷第4期, 2004.8:49-55[5]李艳梅.改善我国服装号型标准的对策研究[J].上海纺织科技.第34卷第6期,2006.6:2-3(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