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修复复习资料--打印.doc
5页一. 名词解释5个(15):1.生物修复:广义:指利用生物的特性,吸收,降解,转化环境中的污染物,使受污染的环境得到改善的治理技术狭义: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条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技术2.化学修复:利用加入到污染环境中的化学修复剂与污染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污染物被降解和毒性被除去或降低的修复技术3.植物修复: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其根际圈微生物体系的吸收、挥发、降解和转化作用来清楚环境中污染物质的一项新兴的污染治理技术受污染的环境中有机物除少部分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被稀释、扩散、挥发及氧化、还原、中和而迁移转化外,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其降解转化5.原位微生物修复:在污染土地的现场加入化学修复剂与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各种化学反应6.异位微生物修复:主要是把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通过一系列化学过程,甚至通过富集途径转化为液体形式,然后把这些含有污染物的液状物质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专门的处理场所加以处理的方法7.原位土壤蒸气浸提:利用真空通过布置在不饱和土壤层中的提取自土壤中导入气流,气流经过土壤时挥发性半挥发性的有机物挥发随空气进入真空井,气流经过之后土壤得到修复。
土壤蒸气浸提:利用真空通过布置在堆积在污染土壤中开有狭缝的管道网络9.植物固定:一方面,通过耐性植物根系分泌物质来积累和沉淀根基圈附近的污染物质,使之失去生物有效性,以减少其毒害作用另一方面,利用耐性植物在污染土壤上的生长来减少污染土壤的风蚀和水蚀,防止污染物质向下迁移或向四周扩散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环境10.植物挥发:利用植物将水体和土壤中的一些挥发性的污染物吸收到植物体内,然后再将其转化为气态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对污染水体和土壤起到治理的作用11.提取:通过溶剂处理、蒸馏、脱水、经受压力或离心力作用,或通过其他化学或机械工艺过程从物质中制取有用成分12.矿化作用:指有机污染物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彻底分解为H2O,CO2和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表征植物对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积累能力14.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 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15.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16.水污染: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
17.超积累植物:指那些能够超量积累重金属的植物,也有称之为超累积植物或超富集体17.环境污染:指自然的或人为的向环境中添加某种物质而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产生危害的行为19.物理分离修复:借助物理手段将含有污染物的颗粒从环境介质中分离开来的方法20.蒸气浸提修复: 土壤蒸汽浸提技术是在污染土壤内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装化为气态污染物排除土壤外的过程21:物理修复:利用污染物与环境之间各种物理特性的差异,达到将污染物从环境中去除、分离目的的技术通过人为设计,将欲恢复重建的水生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的比例在空间分配、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染物固定或包封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过程24.电动力学修复: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土壤中的带电颗粒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土壤污染物在电极附近富集或被收集回收利用热传导或辐射实现对污染土壤的修复三.简答8个(5分)1.生物修复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现场进行,节省了很多治理费用(2)环境影响小(3)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物浓度(4)可用于其他处理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5)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缺点:(1)耗时长(2)运行条件苛刻(3)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生物利用(4)特定的生物只能吸收、利用、降解、转化特定类型的化学物质,状态稍有变化的化合物就可能不会被同一种生物酶破坏2.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作用。
1)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转化:微生物对有毒重金属具有抗性,可以使金属离子发生转化:甲基化作用、还原作用、氧化作用2) 微生物对重金属离子的吸收吸附:通常所说的微生物的吸附仅指失活微生物的吸附作用,而微生物活细胞去除金属离子的作用称为生物累积3. 污染物质在微生物修复中的迁移转化途径1) 污染物质的扩散:污染物质从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由于存在浓度梯度,污染物质必然发生扩散2) 吸附与沉积:吸附是在两项介质的界面上发生的沉淀污染物质的沉积主要是指污染物质从液相转移至沉积物固相3) 微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吸收与吸附不同,吸收是生物的主动过程4) 污染物质的降解与累积:污染物质的生物降解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也可在体外发生因生物的活动使污染物结构变化累积5) 污染物质的生物富集:污染物质在生物体内积累,当生物体内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转化为富集6) 污染物质的生物转化:污染物质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内发生一系列的转化降解4. 植物修复作用机制植物修复作用主要是通过之物自身的光合、呼吸、蒸腾、分泌等代谢活动与环境中的污染物质和微生态环境发生交互反应,从而通过吸收、分解、挥发、固定等过程达到净化脱毒效果。
1) 植物的吸收、排泄、累积:植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营养物质;植物也像动物一样,需排出多余代谢废物;污染物质进入植物后不断累积最终形成富集现象2) 植物根的生理作用:根的形态可以影响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降解程度3) 植物根际圈生态环境对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5. 污染水环境的修复技术及原理原理:水环境修复技术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生态的方法减少水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是污染了的水环境能部分或完全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 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主要分3类 ①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铝盐)促进磷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②物理方法,如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等③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 6.大气污染的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1) 植物修复是以太阳能为动力,利用绿色植物及其相关的生物区对环境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去除、屏障或脱毒,已达到大气污染的修复2) 微生物修复包括①无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煤的生物脱硫脱氮技术;②有机废气的微生物修复:微生物以废气中的有机组分作为其生命活动的能源,经代谢转化为无机物及细胞组成物质。
7.污染大气植物修复的优缺点优点: ①绿色净化清洁并储存可利用的太阳能②经济有效,具有潜在的环境价值③美化环境,普遍接受;④适用植物修复的污染物范围较广缺点: ①植物修复的本身耗时长②污染物可通过食用含污染物植物的昆虫和动物进入食物链③有毒污染物可能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毒性更强的物质④植物修复能力受水力控制8. 固体废物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1)对土壤的危害:固体废物任意露天堆放必将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貌植被固体废物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后,会发生积累2)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堆放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可随风飞扬,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3)对水体危害:固体废物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减少,生活垃圾未经无害化处理任意堆放也会造成水体污染9. 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原理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1) 氧化作用 包括Fe、S等单质的氧化,NH3、NO2等化合物的氧化,以及一些如甲基、醛有机基团的氧化2)还原作用 包括高价铁和硫酸盐的还原、NO3-的还原、羟基或醇的还原等,还原作用需要缺氧或者厌氧(无氧)的环境3)基团转移作用 如脱羧、脱氨、脱卤等(4)水解作用 使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如纤维素降解。
此外还有酯化作用、缩合作用、氨化作用、乙酰化作用、双键断裂反应、卤原子移动等10.简述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答:重金属化合物的沉淀-溶解作用;重金属的氧化还原转化;重金属元素的络合作用;水体中胶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某些重金属的甲基化作用11.简述物理修复的五个原理:(1)物理分离修复技术技术原理答:依据粒径的大小,采用过滤或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依据分布、密度大小、采用沉淀或离心分离;依据磁性有无或大小,采用磁分离手段;根据表面特征,采用浮选法进行分离2)蒸汽浸提的原理及特点原理:在污染环境中引入清洁空气产生驱动力,利用土壤固相、液相和气相之间的浓度梯度,在气压降低的情况下,将其转化为气态的污染物排出土壤的过程特点:可操作性强;处理污染物的范围宽;可由标准设备操作;不破坏土壤结构以及对回收利用废物有潜在价值3)固定/稳定化修复: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污染物固定或包封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过程即:固化指将污染物包被起来,使之呈颗粒状或大块状存在,进而使污染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稳定化是指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变小的状态和形式,即通过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实现其无害化或者降低其对生态系统危害性的风险。
4)电动力学修复:通过电化学和电动力学的复合作用,土壤中的带电颗粒在电场内定向移动,土壤污染物在电极附近富集或被收集回收污染物去除主要涉及电迁移,电渗析,电泳和酸性迁移四种电动力学过程5)热力学修复:涉及利用热传导或辐射实现对污染环境的修复,如高温原位加热修复技术、低温原位加热修复技术和原位电磁波加热技术等12.化学修复五个原理:(1)化学淋洗修复:借助能促进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溶解或迁移的化学/生物化学溶剂,在重力作用下或通过水力压头推动淋洗液注入到被污染土层中,再提取液体进行分离和污水处理的技术主要对象是有机物及重金属2)化学固定修复:在污染环境中加入化学试剂或化学材料,并利用它们调节污染环境条件、控制反应条件、改变污染物的形态、水溶性、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污染物钝化,形成不溶性或移动性差、毒性小的物质而降低其在污染环境中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其向其他环境系统的迁移或结合其他修复技术手段永久地消除污染物,实现污染环境的化学修复.(3)化学氧化修复:向污染环境中加入化学氧化剂,依靠化学氧化剂的氧化能力分解破坏污染环境中污染物的结构,使污染物降解或转化为低毒、低移动性物质的一种修复技术4)化学还原修复:利用化学还原剂将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还原从而去除的方法,主要修复地下水中对还原作用敏感的污染物,如铬酸盐、硝酸盐和一些氯代试剂,反应区设在污染土壤的下方或污染源附近的含水土层中.(5)原位可渗透反应墙修复 :一个被动的反应材料的原位处理技术,这些反应材料能够降解和滞留流经该墙体地下水的污染组分,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组分的目的。
墙体可能包含一些反应物用于降解挥发的有机质,螯合剂用于滞留重金属、营养及氧气用于提高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1. 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2.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CO2浓度上升所致3. “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是我国控制固体废物的基本技术政策4.《京都协议书》是针对全球变暖环境问题而制定的水华,在海洋则称为赤潮6.水体中,藻类的生产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其生产量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