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浇口位置.doc
1页最佳浇口位置★必须将浇口设计在壁厚最大的区域 ★浇口不能设在高应力区域附近 ★对于长零件,特别是增强型配混料,如电动机可能,应该沿纵向而不是沿横向或在中心设置浇口 ★如果在两个或以上的型腔,零件和浇口应与沿注道对称布置 ★轴向对称零件,例如齿轮、盘、叶片等,最好使用隔板浇口并且应在中心设置浇口,或者在三板模具上设多个浇口,以获得良好的实际流动特性 ★有一体式铰接的零件在布置浇口时,应使熔合线远离铰接点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避免将熔料停止流动部分设计在铰接点附近 ★杯形零件(例如小壳体、电容器杯等)的浇口应设计在底座附近,以避免产生空气气穴 ★对于管形零件,应使熔料首先填充一端的圆周,然后再填充管本身的全长部分这样,可使熔料流动前沿避免产生不对称形状 ★在塑孔栓、熔出型芯和其它金属镶嵌件周围镶嵌模塑时,熔化的树脂应能够在镶嵌件周围流动,以尽可能减少镶嵌件位置的不准确 ★对于不可见缺陷(例如浇口痕迹)的外露表面,可以将浇口设在内部,用遂道式浇口供料至弹出销上 ★在复杂的零件及具有不同形状的多型腔模具上,浇口位置应尽可能使熔料流动前沿在填充过程中避免产生短暂停止 这些建议显然并不能函盖所有应用情况,在实际情况中总是要妥协以求得平衡,这取决于具体模制工艺的复杂程度。
不过,应在计划阶段就尽可能深入地考虑我们的上述建议模拟模具填充试验对该情况极为有帮助,应尽可能采用浇口的常见形式: 1、针点式浇口 ① 结构形式 ② 圆弧尺的作用:增大浇口入料口处截面积,截小熔体的冷却速度,有利于补料 ③ 多腔模中用(C)形式的针点式浇口 ④ 当塑件较大时,用多点进料 ⑤ 当熔体流径浇口时,受剪切速率的影响,造成分子的高度定向,增加局部应力,开裂,可将浇口对面壁厚增加并呈圆弧过渡 ⑥ 模具采用三板式(双分模面) 2, 潜伏式浇口 又名隧道式浇口 进料部位选在制品较隐蔽的地方,以免影响制品的外观,顶出时,流道与塑件自动分开,故需大的顶出力, 以对于过分强韧的塑料,不适合于潜伏式浇口 3. 侧浇口 又称边像浇口 一般开于分型面上,从塑料边像进料,形状长短形或接近短形 4. 直接式浇口 又称中心浇口或称主流道型浇口 特点: ①尺寸较大,冷凝时间较长 ② 压力直接作用于制件上,易产生线余应力 ③ 浇口凝料的除去较困难 ④ 流动的阻力小,进料的速度快,用于大型长流程式的单腔制品,可以较好地补缩 5. 圆隙形浇口 用于圆向形或中间带有孔的塑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