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接触网补偿装置教学培训PPT接触网基础知识演示课件.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85289530
  • 上传时间:2024-09-0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77.5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八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又称张力自动补偿器,它安装在锚段的两端,并且串接在接触线承力索内,它的作用是补偿线索内的张力变化,使张力保持恒定 一、滑轮式补偿装置滑轮式补偿装置 •1、主要组成部分•补偿滑轮(滑轮组)•补偿绳•杵环杆•坠砣杆•坠砣•连接零件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2、补偿器的安设与要求 •、安设•补偿器串接在锚段内线索两端与支柱固定处,根据接触悬挂类型的不同有不同的补偿器结构•、要求•半补偿时,接触线带补偿器,多采用两滑轮组结构,滑轮组的传动比为1:2,即坠砣块的重力为接触线标称张力的一半•全补偿时,接触线与承力索两端均带补偿器,接触线补偿器的安设与半补偿相同承力索补偿器则采用三滑轮组式,传动比为1:3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3、补偿器的a、b值 概念la值:坠陀杆耳环孔中心至补偿(定)滑轮下沿的距离为a值lb值:坠陀串最下一块坠陀的底面至地面(或基础面)的距离称为补偿器的b值 ‚ 要求l在最低温度时,a值应大于零l在最低温度时,b值应小于零•“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规定,补偿器a、b值的最小值不小于200mm,在进行接触网设计时,a、b值不小于300mm。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③a、b值的计算及坠砣安装曲线 式中: ——设计时规定的最小值(mm); ——设计时规定的最小值(mm); ——设计时采用的最低气温( ); ——安装或调整作业时的温度( ); ——设计时采用的最高气温( ); ——补偿滑轮传动系数(即传动比的倒数); ——锚段内中心锚结至补偿器间距离(mm); ——线索的线胀系数( )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二、棘轮式补偿装置二、棘轮式补偿装置l棘轮本体大轮直径为566mm,小轮直径为170mm,传动比为1∶3,补偿绳为柔性不锈钢丝绳,比普通不锈钢丝绳性能更好,工作荷重有30kN、36kN两种.l主要优点是具有断线制动功能,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当线索断裂后,棘轮和坠砣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棘齿卡在制动卡块上, 从而可以有效地缩小事故范围、防止坠砣下落侵入限界。

      l棘轮装置的棘轮与其它工作轮共为一体,可以解决空间受限时的补偿问题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三、横承力索张力补偿三、横承力索张力补偿•由于气温变化悬殊,对软横跨进行补偿,采用软横跨定位绳补偿装置,即弹性补偿器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1:2传动比补偿滑轮组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1:3传动比补偿滑轮组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棘轮式补偿装置安装图 第第八节节 接触网补偿装置接触网补偿装置本节小结:•1、补偿器作用;、补偿器作用;•2、补偿器的形式、组成及安设要求;、补偿器的形式、组成及安设要求;•3、补偿器、补偿器a、、b值的含义及值的含义及b值安装曲线在工程中的应用;值安装曲线在工程中的应用;•4、补偿器的检修补偿器的检修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一、中心锚结的作用和安设一、中心锚结的作用和安设1、、中心锚结的作用中心锚结的作用 在链型悬挂的中部,将接触线和承力索(半补偿时将接触线固定在承力索上)在支柱上进行可靠固定,称为中中心锚结心锚结.2、、中心锚结的安设中心锚结的安设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二、中心锚结的结构及要求二、中心锚结的结构及要求1、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1)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的结构图(2)半补偿中心锚结安装要求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二、中心锚结的结构及要求二、中心锚结的结构及要求2、、全补偿链形悬挂的中心锚结全补偿链形悬挂的中心锚结4、简单悬挂中心锚结、简单悬挂中心锚结3、、接触网防串中心锚结接触网防串中心锚结•直线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曲线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三、中心锚结检调及故障分析三、中心锚结检调及故障分析1、中心锚结检调2、常见故障分析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作用:作用:Ø张力补偿张力补偿Ø缩小事故范围缩小事故范围 Ø防串动防串动返回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Ø一般布置原则是使中心锚结固定点两侧线索的张力尽量相等,并尽可能靠近锚段中部。

      缩小事故范围 Ø当锚段全部在直线区段或在曲线半径相同的曲线区段时,该锚段中心锚结应设在锚段的中间位置Ø当锚段布置在既有直线又有曲线且曲线半径不等时,该锚段的中心锚结应设在偏离锚段中间位置靠近曲线多、曲线半径小的一侧 Ø在特殊情况下,锚段长度较短时(一般定为锚段长度以下),可不设中心锚结,将锚段一端硬锚,另一端线索安装补偿器,此时的硬锚就相当于中心锚结返回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 半补偿链形悬挂中心锚结1-接触线 2-中心锚结线夹 3-承力索 4-中心锚结辅助绳5-钢线卡子 6-绑扎段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Ø中心锚结线夹两侧辅助绳长度应相等,安装后两侧张力均匀不出现弛度Ø辅助绳两端与承力索连接处,各通过两个相互倒置的钢线卡子紧固在承力索上,两钢线卡子间距为100mm.Ø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弦高出 ,避免线夹处的接触线出现硬点,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负弛度Ø中心钱结结构内不得安设普通吊弦,中心锚结结构也不得侵入邻近弹性吊弦内Ø由于有中心锚结,使所在跨距受风面积增大,为防止接触线应受风力影响偏移过大而出现脱弓事故,设计中要求中心锚结所在跨距长度比设计规定跨距缩短10%。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站场防串中心锚结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直线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曲线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 中心锚结检调分为以下几步: 1、检查中心钱结线夹安装是否端正,有无裂纹缺陷、螺栓紧固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有油 2、检查中心锚结绳有无防腐油层、锈蚀、断股,两侧张力、长度是否相等,有无松弛现象 3、检查钢线卡子安装是否正确,螺栓是否紧固、有油、锚结绳露头是否绑扎 4、测量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返回 1、中心锚结线夹安装不正,导致刮坏受电弓的事故 2、钢线卡子松动,中心锚结辅助绳脱落引发弓网事故 3、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有硬点,接触线磨耗严重容易出现断线事故 4、中心锚结辅助绳松弛,当受电弓通过时因接触线升高造成刮弓事故 第九节第九节 中心锚结中心锚结本节小结:1.中心锚结的作用;.中心锚结的作用;2.半补偿和全补偿中心锚结结构;.半补偿和全补偿中心锚结结构;3.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简单悬挂中心锚结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一、吊弦的作用及制做一、吊弦的作用及制做• 1.作用.作用• 在链形悬挂中安设吊弦,使每个跨距中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对接触线的悬挂点,这样使接触线的弛度和弹性均得到改善,提高了接触线工作质量另外,通过调节吊弦的长度来调整,保证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使其符合技术要求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2.普通环节吊弦的制做.普通环节吊弦的制做• ①其特点是具有柔韧性,悬挂后不影响接触线纵向移动或与承力索的相对位移• ②普通环节吊弦制做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吊弦的分类、结构及要求=、吊弦的分类、结构及要求• 1、普通环节吊弦、普通环节吊弦• 环节吊弦的结构如前所述要求其安设后应能保证接触线和承力索的纵向移动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 2.支柱定位处吊弦.支柱定位处吊弦• 支柱定位处吊弦按悬挂类型的不同分为简单支柱定位吊弦与弹性支柱定位吊弦两种• 弹性支柱定位吊弦亦称为弹性吊弦弹性吊弦以一条辅助绳与短环节吊弦组合而成,其结构有Y型和∏型两种弹性吊弦辅助绳在城力索上的固定点距悬挂点的水平距离为7m,支柱定位旁第一吊弦距定位点的水平距离应为8.5m。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3.软横跨吊弦软横跨吊弦• 软横跨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之间的吊弦称为软横跨直吊弦软横跨直吊弦不分环节,采用两股直径为4mm的镀锌铁线拧合而成软横跨直吊弦根据技术要求,最短不小于0.48m•4.隧道内吊弦.隧道内吊弦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三、吊弦的计算三、吊弦的计算• 1.吊弦的布置.吊弦的布置• 吊弦一般都是均匀布置在跨距中的,吊弦间距一般规定为8—12m,布置吊弦时,以8~12m的吊弦间距来确定每个跨距中应该布置的吊弦很数k,支柱定位点至第一吊弦的距离e为4m;弹性链形悬挂时,支柱定位点至第一吊弦的距离e为8.5m计算出吊弦间距x0值,对于简单链形悬挂按公式(2-3)计算,对于弹性链形悬挂可按公式(2-4)计算 • l-2×4• x0=—————•         k-l• l-2×8.5•     x0=——————• k-l• 在接触网设计时,将跨距长度划分为几种,然后确定所需要的吊弦根数,并将计算结果列表。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2.吊弦长度的计算.吊弦长度的计算• 当k和x0确定后,吊弦长度则可根据悬挂类型、结构高度、承力索张力和弛度,以及吊弦所在的位置来计算吊弦的长度,吊弦长度可用公式(2-5)计算得出• 4x(l-x)• c=h- ————F0 (2一5) • l2• 吊弦长度也可由下式计算得出:• gx(l-x)• c=h- —————• 2Tcp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3.吊弦偏移的计算.吊弦偏移的计算• 规定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倾斜角不得超过30°由于我国采用的是半斜链形悬挂,又规定吊弦在横线路(垂直方向)不超过20°• 半补偿链形悬挂吊弦偏移值按下式计算:• E=Lαj(tx-tp) (2一7)• 当为全补偿链形悬挂时,承力索和接触线在温度变化时均发生纵向位移,相对于半补偿链形悬挂而言,吊弦的偏移值很小,当线索材质不同时,可由下式计算:• E=L(αj-αc)(tx-tp)(2-8) 第十节第十节 吊弦吊弦•四、关于吊弦线夹四、关于吊弦线夹•根据接触悬挂和吊弦安装地点的不同,吊弦与承力索的连接方式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滑动连接两种方式。

      •小结:吊弦的作用、种类、计算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一、线岔的结构及技术要求一、线岔的结构及技术要求•线岔的概念线岔的概念•在道岔上方形成交叉或转线的接触网装置叫线岔在道岔上方形成交叉或转线的接触网装置叫线岔•线岔的作用:线岔的作用:•保证机车受电弓安全平滑地由一接触线过渡到另一接触线,达到转换线路的目的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线岔的结构线岔的结构•是用一根限制管将相交的两接触线相互接近,如图2-55所示限制管两端用定位线夹固定在下面的接触线上,并能使上面的接触线在限制管和下面接触线间有一定间隙,使其自由移动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 4.单开道岔,线岔的技术标准如下:.单开道岔,线岔的技术标准如下:• (1)两相交接触线交点的垂直投影,应在道岔导曲线处两内轨相距630~760mm间的横向中心处,其中心偏差不得超过20mm• (2)岔两端,两交叉接触线间距离500mm处,两工作支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应相等,误差不超过10mm,另一端非工作支比工作支接触线抬高不小于50mm• (3)限制管位置应符合安装温度要求,即在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与两接触线交叉点重合。

      若高于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应偏向下锚端,低于平均湿度时,应偏向中心锚结方向,以防卡滞现象• (4)在限制管范围内,上面的接触线在下面接触线与限制管之间要留下1~3mm的间隙,以保证交叉导线可自由移动• (5)线岔在受电弓抓托点范围内,两接触线均应安装吊弦,吊弦距限制管100mm,吊弦的纵向距离不能大于100mm在两接触线均为工作支距线岔支点1.5~2.0m处装设电连接线一组• (6)两接触线相交时,正线位于侧线下方,站线接触线相交时,繁忙的线或交点距中心锚结近的线在下面,以便得到较好的运行条件• (7)为使线岔位置正确,定位点拉出值应为350~400mm,一般为375mm,最大不能锚过450mm• (8)无挂弓危险,各部零件良好无损,无锈蚀,安装牢固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二、线岔的定位二、线岔的定位•以道岔的型式而定以道岔的型式而定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图中线岔内两接触线的交点0向下垂直投影,应在两内轨轨距630—760mm之间(如图中ab线段之间)对9号和12号道岔,最好在两内轨轨距730mm与辙岔角平分线的交点上。

      为了使线岔交点投影位置正确,必须由交点向岔尖方向1000~2000mm图2-57单开道岔的线岔安装位置范围内(即图中A和B之间)设置两接触线的定位,由定位点来调整交点使线岔位置正确在施工测量上,用导曲线轨和基本轨之间的距离(即图中c和d的距离)为600mm、690mm分别确定定位点和接触线交点此种方法完全可以满足9号、12号道岔的要求• 在施工设计中,应尽量按图中AB范围内设置道岔柱及软横跨、硬横跨支柱,若布置困难时,可在道岔处按上述要求范围内,单独设立道岔定位柱•4 .’•定连接和可滑动连接两种方式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小结:小结:•线岔的作用•线岔的标准 第十五节第十五节 分段绝缘器分段绝缘器•一、分段绝缘装置立体结构一、分段绝缘装置立体结构•二、测量方法二、测量方法•普通测量:普通测量:•((1)测量工具:)测量工具:•道尺道尺•线坠线坠•测杆测杆•钢卷尺钢卷尺•记录本记录本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 第十一节第十一节 接触网线岔接触网线岔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