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与整合国际格局向何处去.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矛盾与整合国际格局向何处去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各国都在忙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历史机遇与挑战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已经取代东西方两大集团间的对抗,成为新世纪国际格局进展中的重要特点然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意义及其与政治多极化的不平衡状况,给国际安好与和平进展造成了确定的障碍20世纪90年头以来,经济相互依存下的国际合作与单边主义并存进展,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不断加剧,南北经济之间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冲突与整合成了国际社会的一种现象本文将从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集中分析国际社会中存在的新问题,试图从新的角度把握新世纪国际格局的进展方向 一、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冲突与整合 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使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等各个层面实现了全球互动在全球化打破了地区经济纬度的同时,触动了社会价值与社会认知的冲突与整合全球化不是纯粹的经济或政治的全球整合,“其目标甚至首先指向了文化价值方面”(注: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第39页 冷战时期,全世界被意识形态所分割当国际关系格局冲破意识形态的操纵时,人们突然察觉别国的文化价值观念已经渗入进来。
在全球范围内,各民族在首先做出排他性回响的同时,也遇到了文化认同的危机然而,当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和技术文明给当今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时,为了自身的进展,各个民族程度不同地从物质层面上采纳了它,但也无法拒绝暗藏在物质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于是,非西方文明的国家在世界格局的转型期选择了吸纳与排斥西方文明的双向行为范式当两种不同文明相遇到时,双方都表现出猛烈的排他行为,并且加强了对自我文化的认同,然后便进入了排斥与采纳对方的两难境地当西方推广其文化的普世性时,世界便在一种文化全球扩张与其他文化自我认同的张力中分开与整合 不同文化之间既有冲突,但这种冲突也加强了文化内部的融合的活力从历史角度看,当不同的文化还未发生深层的互动时,同质文化内部的冲突经常表现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欧洲大陆的大量次战役大都表现为同一文化内部的物质利益层面上的冲突当全球化进程将一种文化及其载体推向全球层面的互动时,文化内部的冲突开头减缓,乃至终止;文化内部的冲突转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例如,冷战终止后所谓“西方民主”的告成及其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给不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文化对立乃至冲突制造了诱因从某种意义上说,“9·11”事情具有文化冲突的特点。
此外,文化间的互动又促进了同质文化内部合作的加强,欧洲终究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走向一体化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西方文化对非西方文化的单向整合所带来的冲突显现出来,加剧了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之间的慌张关系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各种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磨合,这既是一个自然进展、多元整合共生的客观过程,也是一个人为导向的过程在整合过程中掺和了人为导向因素,具有强势经济和政治外壳的“强势文化”就易于在全球推行文化单极主义全球正在致力于营造一个多元互补、共存共荣的世界,但不摈弃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企图建立一个西方普世主义世界的可能性文化普世主义就是“以某一既定的社会理念或社会观系统为前提预制的单极化或一元化普遍主义也就是说,某种强势社会理念或者是由某些强势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气力所支撑的文化价值观念系统,可能被强行地确定为现代全球化运动的既定目标并加以强行推行注: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第2期,第42页)这种普世化行为必然将世界推向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冲突之中 苏联解体后,西方以为其经济、政治及社会制度和文化价值取得了全球性的告成,于是就认为非西方国家应当认同西方的民主、人权、自由市场以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
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的对抗就是一个现实的例证东西南北进展的差异性抉择了对人权理解的差异性非西方国家强调人的经济和社会权利,包括进展权利优先;西方国家却推行人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优先的普世性这两种观点都出于维护人权的最终目的但是,人权的有效性在于将人权置于国家和地区的特殊性中,鲜明,西方国家却疏忽了这一差异 尽管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确定的将来事物,并且能创造一个复合的全球文化空间,但现在就认为它已经到来却为时尚早文化的全球化本身是一个弥漫各种冲突的全球互动过程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是现实的存在,而其根源在于西方价值观的全球性扩张文化互动也具有两面性,差异是整合的前提,而对立那么是整合过程中的一种极端方式整合不等于一种文化吞并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优势互补、多元趋同共生的过程和状态 二、南北经济的冲突与整合 科学技术的进展缩小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物质可能性在财力创造资产的才能急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的稀缺性便显现了出来,导致无限增长的生产才能与资源的有限供应之间发生了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就要实现资源在一个国家内和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务必保证资源在任何时空点有充分的自由滚动性,也就是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滚动实现自由化。
经济全球化正是在这样的进展背景和进展要求下产生的,并且以不成阻挡的气力席卷着全球的任何一种经济布局和制度 资源能否实现合理配置,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假设没有人为的干预,它会公允而合理地配置资源,由于自由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竞争的公允性然而,公允竞争只要求竞争者不管才能大小,都务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却导致了一种社会不公现象作为国家,其才能大小有天壤之别,让经济落后的进展中国家按照现有的进展状况以同等的嬉戏规矩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社会中举行竞争,它必然会被这只“无形的手”无情地抛出公允竞争秩序之外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源并没有在全球实现公允而合理地配置,反而使南北经济进展更加不对称,国际经济秩序也因此更加不合理,不公允 导致南北经济进展不对称的理由好多,但总体上讲不外乎以下两个理由 首先,第一次和其次次工业革命使西方一跃成为一个兴隆地区,拥有了向外部扩张的“铁爪”,并先后将世界其他几个文明古国置于其现代工业文明的主导之中南方国家开头被北方兴隆国家殖民化殖民主义使南方国家更加困苦落后,并使整个世界陷入了不公允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调配体系的“深渊”之中在人类资产不断增加的同时,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由此导致的贫富两个世界间的对立也在不断加大。
南方国家,更加是最困苦国家承受着现行国际金融制度及经济自由化过程的振奋代价,而北方国家却是受益者,他们试图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经济机构来扩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将对自己有利的经济政策强加给其他国家,并把南方国家的经济纳入由自己主宰的世界经济秩序之中以强制的手段实现经济政策与制度的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弥漫冲突的过程,手段的强制性越强,南北经济的对立也就越加剧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其次,学识经济加剧了南北经济进展的不平衡和慌张关系20世纪90年头以来,兴隆国家,更加是美国开头 实现由工业经济向学识经济的转变这次转变速度快、牵扯面大、影响范围广,使世界贫富两极分化局面更为严重1965年,最富的7个国家的人均收入是最穷的7个国家的20倍,1995年已达成40倍(有些统计说明,现在已达成60倍)1960年,世界人口中最富有的20%的人比最穷的20%的人的收入多20倍,1990年已达成60多倍注:格拉德·博克斯贝格等著:《全球化的十大假话》,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学识经济把世界再一次引入了殖民时代所不同的是,兴隆的北方国家以学识技术殖民手段取代了“炮舰”手段。
当人类进入学识经济的同时,也进入了学识殖民时代 《学识与进展——世界银行进展报告1998/1999》指出:“穷国和富国以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穷国和穷人获得的资本少, [1][2][3]下一页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