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计时方法.ppt
15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人计时方 法和工具,巩心怡,1,古人计时方法,干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zhu),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以下依此类推,亥时是现时的,21,点至,23,点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zhu,)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dn),、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昳,(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依次类推,.,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它是专用计夜间时间的更”与“点”是两种计时单位先说“更”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夜里的每个时辰被称为“更”一夜即为“五更”,每“更”为现今的两个小时。
一更是,19,点至,21,点,二更是,21,点至,23,点,依次类推,打更人,更点计时法,再说“点”点”是比“更”小的夜计时单位点”本来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颇似小铜钟中间突起,两边有孔,孔可以穿上绳把“点”系在更夫手上,以便手敲打古时习惯是报更时敲钟鼓,报点时则击打“点”,“点”便成为计时单位了古时为计时准确的需要,又把每个“更”划分为五个“点”经推算可知,一“点”等于现今的二十四分钟,五个“点”的时间正好是一“更”漏刻计时法,漏刻是古代的计时方法,“漏”是盛水计时器具,一般用铜制把一昼夜分一百份,每份即为一刻,古人的计时工具,1,、,圭表,:,我国最古老的计时器,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它由两部分组成,:,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2.,日晷,(gu),:,又称,“,日规,”,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晷针和石制的晷盘组成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以此来显示时刻,3.,漏刻,又称刻漏、漏壶。
漏壶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4.,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zhn,)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lin)(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c),景盘,史料,记载,沙漏,现代沙漏,5.,另外还有东汉张衡,(,公元,78,139,年,),制造的浑天仪;北宋元祐三年,(1088),苏颂、韩公廉等人所制的水运仪象台;中国元代的郭守敬制成大明灯漏等已经结束了!,同学们,你们看懂了吗?,谢谢观赏,三年级三班:巩心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