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编文学有何用.doc
14页第五编文学有何用第一讲文学的基本价值价值是人们对事物有用性及重要性的判断结果文学价值潜在于文本之中,由文本来负载文本的生成过程,也就是价值生 成的初始过程一、 文学给人提供幻象世界1、 见证生活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 回味人生文学是人性的体现3、 重温历史文学与历史文学是历史记忆的一种表现形式二、 文学使人深刻领悟真善美1、真、善、美的含义从哲学的人(整体的人)而言,文学价值的宏观形态是真、善、美三者的 有机统一所谓真,也就是合规律性即合于自然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求真即合规 律)所谓善,也就是合目的性即合于人类追求自由,追求人性,从必然王国 向自由国迈进,最终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这个伦理的目的(向善即合目的)所谓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感性显现人的本质力量:人的创造力量, 追求自由的力量与之相对的是,假恶丑假恶丑是一种负价值2、真、善、美的体现真实是文学的生命文学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是一种客观真实和主观 真实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 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 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能形成普遍的社 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 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 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7—108页从实践角度看,只有合于规律,人才能实现再造与超越,从而摆脱被动的 自然与社会处境获得自身解放,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迈进文学的合规律 性(或求真),指的就是要反映这种人类行为,用形象的方式将人类追求真理的 艰难、执著、勇敢及愉快的所得呈现出来,而不是象科学那样直接针对现象的本 质作客观抽象的概括文学之真,是从人的角度切入生活本质的真,因而它虽然 对现象进行了扭曲与变形,但仍然会具有强烈的认识价值可以说,来自于求真 取向的价值,是文学一切价值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文学将被接受心态拒斥, 其他任何价值都将难以产生真实的文学作品通过现象、通过偶然揭示了人类社 会的本质和必然,因此,文学对于读者而言具有认识价值所谓善,也就是合目的性即合于人类追求自由,追求人性,从必然王国向 自由国迈进,最终生活得更舒适更幸福这个伦理的目的(向善即合目的)目的,即由人类本质决定的那个终极的文明目标,它体现出更为强烈的伦 理、人文色彩。
为着这个目标,人类要不断地战胜自己,走向自身,获得人性的 健全与完善;同时人类还要不断地与现实的黑暗和不公平作斗争,改良社会,使 生命与情感在这个宏大目标下显现出伟大与渺小、壮丽与平庸之别,哪怕是和风 细雨的生存,也有道德的尺度为之作出一目了然的价值判断文学是体现了人类 自身和社会的目的性,文学对读者而言具有教育价值文学的合目的性(或向善),根本看就是要反映这种人类追求和行为自律, 取得一个使人敬佩的思想基点与情感立场否则文学难以感动人,潜移默化的教 育价值便无从谈起,文学又怎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充当一种召唤、启示与慰藉的角 色呢?有了真与善的内涵,在加上“天然”的情感与形象言说方式(这是文学在生 活审美情形的引导下“与生俱来”的特性),文学便可以创造更高形态的美,艺 术化的美这种再造之美,不但不会违背现实美感中本来固有的情感愉悦、娱乐 甚至生理快感,反而还会充分加强它、利用它,使自身成为人类精神活动的主要 方式之一,产生巨大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文学因此具有审美价值如果失去了真与善,没有了真理和道德的内涵,文学便不能实现美的创造, 那么所谓文学其实也就难以成其为文学美或审美呈现为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表面超功利无目的,但却在内在本 质上合于人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总目的。
中国美学家高尔泰在《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一文中说:“美的力量,恰恰 就是人们从那种自我施加的种种束缚限制中解放出来的力量对美的追求,也就 是对解放的追求而追求解放,实际上也就是追求进步杰出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显示我们内部生活的各种形式从一个新的广度 和深度上揭示了生活:它传达了对人类的事业和人类的命运、人类的伟大和人类 的痛苦的一种认识,与之相比我们口常的存在显得极为无聊和琐碎我们所有的 人都模糊而朦胧地感到生活具有的无限的潜在的可能,它们默默地等待着被从蛰 伏状态中唤起而进入到意识的明亮而强烈的光亮之中不是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强 化和照亮的程度才是艺术之优势的尺度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 杜,1985年版第188页文学要超越短暂的时效性获得永恒的价值,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本本身必须 具有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只能来自真善美的高度融合三、文学充实人的内心世界1、 人间情怀人间情怀,是文学接近生活,进入人们心灵世界最基本的方式,它体现出来 的价值,构成文学价值体系中最为直观也最易为人们所感受、接纳的部分,可以 说它是文学整体价值的基础眼光向下与底层人的关注文学的中心是写人,将人的灵魂的深显示于人, 是文学的重要目的。
人间情怀体现了对现实人生的关怀人生有许多东西妨碍 我们走向博大,但我们却又不得不对生活感恩”2、 精神家园精神生活之所以为精神生活,就在于它相对于物质生活而言,具有相对独立 的性质人的精神生活起初并没有完全从物质生活中独立出来,仅仅体现为“对 周围的可感知环境的一种意识”,随着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也就是随 着与“现存实践的意识”的区别,才逐渐使精神生活具有了内在超越的性质,把 人的生存变成了 “有意义”的“生活”人们之所以需要精神家园,源于人的本质一一意识,是意识之指向性的体现 它为个体提供精神的皈依,为精神世界建立起秩序,赋予个体以意义精神家园作 为一种隐喻,它指的是人类或个体的根性意识它包括对人的存在意义的理性觉 悟、以及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文化认同、心灵归属、情感寄托等精神家园实质上 是指人的精神要有所归属,人的存在摆脱了精神上的虚无性、不确定性与无根性, 获得了 “家园”之感粗俗化、庸常化《如此平淡的一日有什么值得我们记录》:上午十点(书 桌,窗前)翻开发黄的照片,听音乐在书中寻找我们的一知 半解计划一次旅行景色如此迷人下午四点(半明半暗的窗帘) 我搅动一杯加糖的菊花茶,看楼下的人走来走去,我写字。
画画无所事事 在举手投足中,又消耗一下午刘禹锡《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 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拓展问题:1、 理解并描述文学价值的宏观形态2、 从时间流程和空间状态理解并描述文学的价值构成与变化规律第二讲文学的社会功能一、 审美功能二、 认识功能三、 教育功能四、 娱乐功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孔子文学的社会功能也就是文学的社会作用与影响对应着文学的价值内涵,在整体 上文学的作用是审美作用,一般认为它可能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即认识作用、 教育作用与娱乐作用一、文学的审美功能“我确信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倘 若在生活全内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出,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一梁启超所谓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指文学鉴赏主体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寻求直接的功 利性的物质需求,而是通过审美直觉获得的一种审美趣味它激发人们的审美情 感、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等,产生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愉悦。
1) 文学阅读主体在进行审美鉴赏时往往进入一种超功利和无利害关系的 内心状态,不涉及实用性的目的和科学性的认识活动,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 和体验阅读文学作品不同于读哲学、伦理学著作,它首先获得一种审美的快感 和愉悦《人间喜剧》一一《资本论》;《祝福》一一《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 文学的审美功能还体现于使生活于苦难中的人们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安 慰,为贫乏的现实勾画一个理想的乌托邦世界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它可以在一定程度摆脱现实物质条件的 限制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束缚,在想象的领域创造一种可以使读者获得自由的享 受和快感读者在想象中获得的自由可以使内心积聚的情感获得释放,从而将心 理中过多的能量释放,以避免心理负担过重而造成的伤害,通过宣泄获得心理的 健康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农民在繁重的劳动之余,傍晚疲惫地回到家里时消遣 解闷,振奋精神,得到慰藉,使他忘却劳累,把他那贫瘠的田地变成芳香馥郁的 花园;它的使命是把工匠的作坊和可怜的徒工的简陋阁楼变幻成诗的世界和金碧 辉煌的宫殿,把他那身体粗壮的情人变成体态优美的公主——恩 格斯(3)文学的审美功能是文学的主要功能、整体功能,一些理论家认为,文 学作品不仅能影响人的情感,还能影响人的认识和意志,这样,形成了认识功能、 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的三分说。
如何从根本上区分文学的认识作用和科学的认识 作用;文学的教育作用和道德的教育作用,文学的娱乐作用和游艺的娱乐作用到 底有什么区别,就要在审美的大前提下,进行论证和分析,才能全面正确、整体 地揭示文学的功能和作用二、文学的教育功能“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 美教化,移风俗 一一《毛 诗序》所谓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在审美观照的基础上, 受作品中情感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形成爱憎分明、情操高尚、判断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1)文学并不是照相式地抄写现实生活,而是渗透着作家主观的理想和美 好愿望,作家的审美理想显示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读者在阅读文 学作品时往往不知不觉地受这种审美评价的影响和陶冶,从而改变自己的思想观 念和精神面貌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这样 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 最壮丽的事业一一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 成的》(2)文学的特殊性使得文学的教育作用不是通过枯燥的道德说教和严酷的 法律制度来改变人,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魅力的意 境等从精神上感染人、打动人,进而使读者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自愿地、自动地 接受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价值判断和善恶评价。
所以我们也不能把文学 当作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工具,只注重文学的功利性而否认了其审美特性3)文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丰富的、 具有完美个性的人以及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协调和进步,为整个人类创造一个 能够自由而且全面发展的理想的精神家园和生存环境三、 文学的认识功能所谓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 丰富幽远的意境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现实,从诸多的社会现象中把握社会发展和 前进的本质和规律,借此人类可以了解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1) 文学作品中包含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社会、人生的历史和现实; 涉及哲学、科学和医学等各门学科我们从文学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可以弥补 经验的缺陷阅读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理解历史,获得关于当时社会 的知识阅读科幻文学,我们可以理解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