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之洞名臣趣事.doc
2页张之洞名臣趣事初二十六班 王旖萌张之洞(1837年——1909年),字孝达,号香涛,直隶(今河北)南皮人由科举而入仕途,初为朝中清流健将,继而抚晋督粤,迁督湖广,暂署两江,入阁拜相,参赞军机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修铁路,建工厂,兴学校,是洋务运动的首领之一他在晚清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张之洞性格怪僻,又是当年有名的一大怪人,他的一生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 胆大包天胆大包天 张之洞在“翰林四谏”中颇有人缘,所以湖广总督李瀚章为了笼络他,特地卑词厚币,请他去当湖北通志局的总纂可是张之洞正在培养资望关系,快到了水到渠成,将要大用的时候,自然不肯应聘,转荐他的门生樊增祥自代果然,不久就由于李鸿藻的保荐,张之洞放了山西巡抚翰林当到内阁学士,不是内用为侍郎,便是外放为巡抚,循资迁转,原无足奇,奇的是张之洞升内阁学士还不到半年的工夫,就有此任命,不能不说是异数 因此,给他去道贺的人特别多。
张之洞兴奋得不得了,亲拟谢恩折子,自命为“敢忘八表经营”的话,一时传为口实,而挖苦他最厉害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兄张之万一天张之万带了两个挂表,有人便说,表只要准,一个也就够了他这样回答人家:“我带两个表不足为奇,舍弟有‘八表’之多 ” “八表”是八方之极,亦是“天下”的别称, “八表经营”可以解释为开国英主力战定天下张之洞下笔不检,用了这句成语,如在雍正、乾隆年间,不丢脑袋也会丢官,但嘉庆以后,文字狱久已不兴,而且清流的口气,向来阔大,所以山西巡抚想经营八表,不过传作笑谈而已宠爱宠爱学生学生 张之洞对于留学生一直优礼有加张之洞热心向日本学习,经他派往日本留学的学生达数百人当时风气虽开,而出洋仍遭到很大阻力张之洞极力倡导,将自己的数位子孙都送往日本留学学生出洋,之洞必送行,回国必设宴接风总督衙门有一挑水夫,人说今天总督接风的是留学生某某,挑水夫说:“这学生就是我的儿子啊!” 张之洞对学生宠爱异常,凡是学生与官吏发生争执或纠纷,张之洞往往偏袒学生一方。
例如有一次,武汉南路小学堂学生范熙绩、陆象岩等在黄鹤楼茶馆饮茶,因招待不周,与茶馆老板发生争执,老板自恃是督署戈什哈(满语护卫之意,清代高级官员的侍从武弁),不由分说,关门殴打学生,事后反而诬告学生打毁茶馆,引起学生公愤,聚集多人交涉茶馆老板虽知理屈,仍气势汹汹地要求学生立刻离开,学生及家长毫不示弱,双方相持不下后来南路堂长及督署参谋刘邦强赶到,查明真相,会同武昌知府梁鼎芬商定,令茶馆老板向南路全体学生认罪,用几顶轿子将留在馆内的学生抬送回校,并沿途放鞭炮赔礼道歉,才算了事清高失礼清高失礼 张之洞常居高位,又满腹经纶,故自命清高他喜欢与文人名士交往,对僚属多不放在眼里,属下多有不满,但又都无可奈何有一位布政使颇有点名气,但也是张之洞的下级,也不为张之洞尊重,张多次对他失礼这位布政使对张十分不满 有 一次,他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张之洞应将布政使送至仪门,但张之洞送到门厅就止步停下了。
这时布政使回过头来,故作神秘地对张之洞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几句话要告诉你 ”张之洞认为布政使另有重要内容要说,就又陪着他走了一段路,还不见布政使开口,这时两人已走到仪门,张之洞不耐烦地问道:“你不是有话对我说吗?”布政使便有点得意地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照礼仪制度,总督应该将布政使送到仪门,现在大人既以按规定把我送到仪门,就请你留步吧 ”说完长揖施礼而去张之洞听罢,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又不好发作,因为这位布政使所为是符合清代官场礼仪的总总督典当督典当 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本人科举及第又早,很少知道稼穑的艰难与寒士的困窘他常说:“未必一个人二三十两银子都没有吗?”加上他心性高傲,创办新政,讲究排场;爱好玩赏古董字画碑帖;经常请客宴会,诗酒流连;喜欢送礼赏赐,所费不赀如此,一年到头结算下来,往往入不敷出,陷于窘境到年关时手头拮据,张之洞便命人拿物去当铺典质 清末年间,武昌“维新”等大当铺有一行情:凡是总督衙门拿皮箱来当,每口箱子当200两银子,并不开箱看内里是什么东西,只照箱数付给银两。
开春后银根松动,督署再用银两赎回箱子当铺则赚一笔可观的利息总督典质,这在清末官场也是奇闻一桩吧 再者,张之洞的一位弟子傅岳(字治芗,武昌人,民国时任北京师大教授)曾述及张之洞身后的情况:“张去世后,谥文襄,无遗产,家境不裕他的门人僚属都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致送赙仪都比较厚重,总计亦不过银万余两而不足二万之数张家所办丧事也就全赖这笔钱,治丧下来所剩无几一生显宦高官,位极人臣,而宦囊空空,可称廉洁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