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猪跛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414632300
  • 上传时间:2023-02-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7.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猪跛行性疾病的防控措施临床实践中,经常见到一些表现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难以站立,有时后肢瘫痪,卧地不起等一类跛行性猪病这些病包括猪丹毒、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病、乙型脑炎、口蹄疫以及肢蹄病等为方便养殖户辨别诊断并迅速正确处置,现将这类疾病作一综述传染性副猪嗜血杆菌病本病的病原是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1、临床症状:初次发生本病的猪场,发病迅速,接触病原后几天内就发病,出现体温高,反应迟钝,运动时或迫起时发出尖叫(疼痛) ,某些猪由于发生脑膜炎而表现肌肉震颤、麻痹、惊厥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颤抖、共济失调,可视粘膜发绀,侧卧死亡当病菌经过皮肤的创伤侵入或随血液侵及皮肤时,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发炎或坏死,累及耳壳时,可导致耳壳坏死死于本病的猪,其特征性病变主要在单个或多个浆膜面,包括胸膜、腹膜、心包膜、脑膜和关节滑膜出现浆液性、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发生关节炎时,关节周围组织发炎、水肿,关节囊肿大,滑液增多、浑浊,内含呈黄绿色的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发生纤维素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见蛛网膜腔内积蓄有纤维素性化脓性渗出物其他眼观病变表现为肺、肝、脾、肾充血与局灶性出血和淋巴结肿胀等。

      腹膜与腹腔各脏器之间发生粘连,关节腔滑液增多,内含纤维蛋白絮状物和伴发关节软骨损伤(可见软骨表面变粗糙) 2、防治措施:猪只一旦出现严重感染,治愈的可能性很小,药物治疗的意义不大大多数副猪嗜血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等,以及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增效磺胺类药物敏感,但对红霉素、氨基糖甙类、壮观霉素和洁霉素有抵抗力本病极易误诊,预防至关重要由于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因此改善饲养管理可降低本病的发病率要减少仔猪的流动,提倡自繁自养;专门饲养贩运仔猪的商品猪场,尽量从本地区购进仔猪(因本病血清型具有明显的地方特性);保持猪舍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防寒防暑,尽量减少其它呼吸道病原的入侵,杜绝不同生产期的猪混养于一栏,提高猪的抗病力使用商品疫苗或自家疫苗可以控制本病的感染母猪接种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仔猪的早期感染初产母猪产前 40 天首免,产前 20 天二免;经产母猪产前 30 天免疫一次即可 受本病威胁的猪场, 仔猪也要进行免疫,首免 10 日龄, 15 天后加强免疫一次自家灭活苗的保护可能更有针对性,但也会免疫失败,主要是因为分离到的副猪嗜血杆菌不是真正的致病菌或不是主要的致病血清型。

      猪的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急性以出血性败血症和脑膜炎为主,慢性以关节炎、化脓性淋巴结炎症为主;各年龄猪均易感, 但以 30~50 公斤体重的架子猪多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春、秋季多发,常呈地方流行性1、临床症状:可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败血型体温 41.5 ℃ ~42℃以上,高热不退,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病后期耳尖、四肢下端、腹下出现紫红斑,如不及时治疗,可在 1~3 天内死亡急性死亡可从天然孔流出凝固不良的暗红色血液脑膜炎型多见于乳猪或断奶猪,以转圈等神经症状为主关节炎型表现关节肿胀、化脓、跛形症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在咽、耳下、颈部、臀部及背部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急性脓肿灶剖检,突出表现为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病变和浆膜炎,天然孔流出血液或带红色泡沫,颈、腹、四肢下部皮肤有紫斑或出血块;全身淋巴结出血,粘膜与浆膜有片状或小点出血,脑血管充血或出血;关节囊滑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并混有黄白色乳酪样块状物,关节周围皮下黄色胶样水肿2、防治措施:及时隔离病猪,对病猪、可疑病猪进行治疗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有很多:头孢噻呋、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但由于链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时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可考虑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猪丹毒本病是人兽共患传染病临床特征是: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发高热;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决;慢性型表现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是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 3 个月以上的生长猪发病率最高, 3 个月以下和 3 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冬、春只有散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地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1、临床症状:急性型(败血症型)见于流行初期个别病例可能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症状体温突然升至 42℃以上,寒战,减食,或有呕吐,常躺卧地上,不愿走动,一旦唤起,仍有意想不到的活动力,行走时步态僵硬或跛行,似有疼痛站立时背腰拱起结膜充血,眼睛清亮有神,很少有分泌物大便干硬,有的后期发生腹泻发病 1~2 日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开始指压时退色,指去复原病程 2~4 日,病死率 80%~90% 哺乳仔猪和刚断奶小猪发生猪丹毒时,往往有神经症状,抽搐病程不超过1 天亚急性型(疹块型)通常取良性经过 败血症症状轻微,其特征是在皮肤上出现疹块。

      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高 1~2 天后,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大小不等的疹块,先呈淡红,后变为紫红,以至黑紫色,形状为方形、菱形或圆形,坚实,稍凸起,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以后中央坏死,形成痂皮经 1~2 周恢复慢性型一般由前两型转来常见的有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 3 种皮肤坏死一般单独发生,而浆液性纤维纱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往往在一头病猪身上同时存在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逐渐消瘦,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常发生于腕关节和跗关节,呈多发性受害关节肿胀,疼痛,僵硬,步态强拘,甚至发生跛行疣状心内膜炎表现呼吸困难,心跳增数,听诊有心内杂音强迫快速行走时,可突然倒地死亡皮肤坏死常发生于背、肩、耳及尾部局部皮肤变黑,干硬如皮革样,逐渐与新生组织分离,最后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而色淡的瘢痕2、防治措施:( 1)平时要进行疫苗接种目前市售产品有猪丹毒活疫苗及猪丹毒、猪瘟和猪肺疫三联苗两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和检疫,强化隔离消毒措施,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注意环境和粪便的消毒对于病猪的尸体应作烧毁或其他无害化处理,杜绝散播。

      2 )发生疫情时,对病猪可首次使用大剂量青霉素耳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常规剂量的水剂或油剂青霉素,如有好转再用常规剂量肌肉注射,不能停药太早,否则容易复发或转慢性对同一群猪,用青霉素常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续 3~4 天对病死猪要深埋或烧毁此外,其他抗生素或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均有效用抗猪丹毒高免血清,皮下或静脉注射,有紧急预防和治疗效果猪乙型脑炎本病以流产、死胎和睾丸炎为特征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有明显季节性, 多发生于 7~9 月份蚊虫孳生繁殖和猖狂活动季节南方地区可长年发生1、临床症状: 感染乙脑病毒的病猪体温升高至 40℃ ~41℃,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食欲减少,饮水增加眼结膜潮红,有的出现视力障碍病猪后肢呈轻度麻痹,步行踉跄,关节肿大,最后后肢麻痹,倒地不起而死亡妊娠母猪患病时,常突然发生流产,产死胎或木乃伊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期,流产时乳房胀大,流出乳汁,常见胎衣停滞,自阴道流出红褐色或灰褐色黏液流产胎儿有的已呈木乃伊化,有的死亡不久全身水肿有的仔猪生后几天内发生痉挛症状而死亡有的仔猪生长发育良好公猪发病后表现为睾丸炎,高热后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阴囊发热,指压睾丸有痛感。

      数日后睾丸肿胀消退,或恢复或逐渐萎缩变硬2、防制措施:控制乙脑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及传播媒介做好灭蚊、防蚊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疫病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前 1~2 个月对猪群接种乙脑弱毒疫苗进行预防发病后立即隔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可减少死亡,促进康复可用 5% 的葡萄糖 200~500 毫升、维生素 C10 毫升静脉注射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如 20% 磺胺嘧啶钠 5~10 毫升静脉注射兴奋不安者用安定0.1~0.3 毫克 /公斤体重 /次肌肉注射,必要时静脉缓注,每天用量不超过 10 毫克出现神经症状者为脑水肿或脑疝,对此应立即采用脱水剂治疗,一般可用 20% 甘露醇或 25% 山梨醇静脉注射, 10~20 毫克 /公斤体重 /次,15~30 分钟推完,6 小时后再注射一次或用异戊巴比妥钠 (阿米妥钠),2~5 毫克/次,稀释后静脉缓注( 1 毫升 /分钟)至惊厥缓解高热不退者及时降温退热,可用消炎痛肌肉注射,12.5~25毫克/头/次,每4~6小时一次物理降温可用30%酒精擦洗腹股沟、腋下、颈部,也可采用在圈舍内放置冰块、电扇吹等办法降温。

      猪口蹄疫1、临床症状:猪口蹄疫潜伏期 2~8 天,病初发热,厌食,体温升高到 40℃ ~41℃,以口腔、蹄、鼻、母猪乳房皮肤出现水泡为主要特征,病死子猪心包膜弥散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坏死、柔软、煮熟样,熟称“虎斑心”,急性胃肠炎怀孕猪流产;哺乳猪感染常整窝死亡;成年猪一般良性经过口蹄疫常年都可发生,以秋末时节、冬日低温阴雨、开春天气转暖多发2、防制措施:口蹄疫属于病毒性疾病,其防治主要依赖于疫苗免疫接种、适时安全合理的药物预防、生物安全实施三者紧密结合方可控制疫苗免疫接种在亚洲地区主要流行的口蹄疫以血清型 A 、O、C 和亚洲 1 型为主,在我国的相关报道中,猪易感的以O 型为主因此主要选择质量好的同型的灭活疫苗 (多肽苗 )口蹄疫不是终身免疫病, 需要常年免疫 目前通过实践证明,在我国较为有效的免疫程序为:以种猪场,子猪 45 日龄猪进行首免,间隔 1 个半月进行二免, 间隔 4 个月后进行三免,以后每 4 个月免疫一次;商品猪场可以每年 9 月末 10 月初开始进行全场首免, 11 月二免, 次年 2 月进行三免; 母猪一年进行 3~4 次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