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鼠类的分类鉴定幻灯片.ppt
45页鼠类的分类鉴定,1,,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2,,鼠类的主要特征,1对凿状门齿,门齿仅前面被有珐琅质,能终生生长 犬齿虚位 双子宫或双角子宫 盘状胎盘 睾丸在生殖期下降到阴囊,3,,鼠类的数量,全世界共有1600余种,约100亿只;我国有鼠类11科70属186种,约3040亿只 浙江省共有鼠类25种,隶属于7科15属: 松鼠科:3属4种(赤腹松鼠、长吻松鼠、淡腹松鼠、豹鼠) 鼯鼠科:2属2种(鼯鼠、黑白飞鼠) 仓鼠科:3属3种(大仓鼠、沼泽田鼠、黑腹绒鼠) 竹鼠科:1属1种(中华竹鼠) 鼠科:4属13种(巢鼠、黑线姬鼠、中华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屋顶鼠、黄毛鼠、社鼠、针毛鼠、大足鼠、白腹巨鼠、青毛鼠) 猪尾鼠科:1属1种(猪尾鼠) 豪猪科:1属1种(豪猪),4,,鼠类大多数是中小型哺乳动物,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头部略伸长,吻较突出,尾巴较长,生有稀疏的毛,并有环形的鳞片,四肢发达,善于攀爬和跳跃 外形测量: 体长:从吻端到肛门或尾基的长度,用毫米表示,下同 尾长:从肛门到尾尖长度,尾尖毛长不计入。
后足长:从足跟部到最长趾的趾端,不包括爪长 耳长:从耳壳下方缺口处至耳壳顶端,不包括耳毛长鼠类的外部形态,5,,6,,颅全长:自头骨前端最突出处到头骨后部最突出处的直线距离 颅基长:从前颌骨前端(上门齿前缘)到枕髁后缘 鼻骨长:鼻骨的最大长度 腭长:从上门齿中间齿槽后缘至腭部后缘(不包括棘突)的最短距离 颧宽:左右颧弓外缘的最大宽度 眶间宽:眼眶间的最小宽度 后头宽:头骨后部(脑颅部分)的最大宽度 听泡长:听泡的最大长度 上齿列长:自门齿前端到臼齿后缘的最大长度犬齿缺者,则从前臼齿前缘开始如系翼手类,则起自犬齿前 上颊齿长:上颌颊齿(前臼齿和臼齿)的最大长度 齿隙长:门齿后缘至颊齿前缘之间的长度 下齿列长:参照上齿列长鼠类的头骨形态,7,,,,8,,浙江省鼠类分科检索表,1身体表面被有坚硬的棘刺 豪猪科 身体表面被有软毛,无坚硬的棘刺 2 2上臼齿列有齿45枚,下臼齿列4枚 3 上臼齿列有齿3枚 4 3身体两侧前后肢之间无飞膜 松鼠科 身体两侧前后肢之间有飞膜 鼯鼠科 4尾被有小型鳞片及稀疏的毛,并且尾基部的毛较短,后部逐渐加长臼齿的咀嚼面成斜列的棱脊 猪尾鼠科 尾完全裸露或被有密毛。
如被有鳞片与稀疏短毛时,后部的毛也不特别加长,臼齿齿的咀嚼面不呈斜列的棱脊 5 5眶下孔下缘几呈直线形,成体臼齿咀嚼面呈块状的孤立齿环身体较大,适于地下生活 竹鼠科 眶下孔下缘呈“V”字形,成体臼齿咀嚼面不呈块状的孤立齿环营地面生活 6 6上颌第1、2臼齿咀嚼面的齿突排成2纵列,或被珐琅质分割为各种形状的齿叶 仓鼠科 上颌第1、2臼齿咀嚼面的齿突排成3纵列,或被珐琅质分割为横列的板条状 鼠科,9,,松鼠科,1 中等体型,头体长超过190毫米,体背无条纹2 体型小,头体长小于190毫米,体背具条纹 豹鼠 2头骨的吻部短而宽,鼻骨长小于眶间宽3 头骨的吻部长,鼻骨长大于眶间宽,尾基下方中央呈锈红 色长吻松鼠 3身体腹面呈青灰色和土黄色,不是红色淡腹松鼠 身体腹面栗红色赤腹松鼠,10,,赤腹松鼠 别名:红腹松鼠,中型树栖松鼠体长190 250毫米,尾长170190毫米 全身背面均为橄榄黄色,毛基及中段灰黑色,毛端黑黄色相间背中部色较深,体侧略淡耳壳黄色整个腹面及四肢内侧均为栗红色四足背色趋黑,趾黑色尾一色,与背同,后端为黑黄相间的环纹。
11,,长吻松鼠,中型松鼠体长约160 200毫米,尾长短于体长,约占体长的80 体背橄榄黄色眼周具淡黄色圈耳后有明显的锈红色斑背中部色较深,呈青黑腹毛基部灰色,尖端白色尾基腹面及肛门周围有一锈红色斑后背毛基棕黄色,中段黑色,尖端白色而较长,故呈棕黄色的基底上撒有雪花样白斑,并形成不明显的黄黑相间的环尾腹面棕黄色,两侧边缘为黑色和白色四足毛色与背同12,,淡腹松鼠,中等体型体长约190毫米,尾长超过体长之半耳廓明显,无族毛 体背从头顶部至尾基均为橄榄黄色,毛基及中段灰黑色,毛端黑黄色相间体侧毛色较背中部浅下颌、颈及四肢淡青灰色,腹面余部为土黄色尾与背同色,腹面毛色略浅,尾端具黑黄相间的环四足背面淡青灰色13,,豹鼠,树栖小型松鼠,常下地活动尾长略短于体长体背具明暗相间的条纹7条,耳后具白色毛丛 体背呈深黑褐色眼眶四周有白圈耳壳内面略呈黄色,背面棕黑色,具白色毛丛背正中有1条黑色条纹,自前肢略后处起至尾基止其两侧为淡黄灰色纵纹,再外为深棕色纵纹最外两侧为淡黄色条纹,与两颊的淡黄色条纹不相连体侧橄榄棕色腹毛黄灰色,胸部中央黄色更显尾毛基部深棕色,中段黑色,尖端浅黄色14,,鼯鼠科,本科为较大型的树栖啮齿类。
有皮褶形成的飞膜,自颈侧与体侧延伸的皮褶与四肢连成一片,终于尾基能滑翔飞行尾长如舵,或扁或圆,具有蓬毛前肢4指,后肢5趾耳大,耳后或具有毛丛多为夜间活动,以果实和嫩叶为食,营巢于树洞鼯鼠科分种检索 体型大,成体体长超过300毫米,尾圆,飞膜腹侧边缘无白色毛边鼯鼠 体型小,成体体长小于300毫米,尾扁,飞膜腹侧边缘有白色毛边黑白飞鼠,15,,鼯鼠 大型鼯鼠成体体重8001100克,体长360370毫米尾圆形,长400440毫米,超过体长耳无毛束,长4550毫米后足长6572毫米 体背毛基灰色,端部红棕色眼周具黑圈,耳壳背基部无黑斑及簇毛腹面浅橙红色飞膜背面同体色,腹面中央部分色较深尾一色,比背毛稍浅,尾背毛基灰色,端部红棕色,后部全红棕色16,,黑白飞鼠,小型鼯鼠体长般不超过250毫米尾扁,其长度略短于体长耳长约45毫米,后足长约34毫米 背毛黑褐色,毛尖有灰褐色霜层眼周具黑圈耳后侧有一灰白斑身体腹面前胸和臂部白色,鼠蹊部及两侧灰色或灰黑色尾背毛色在近尾基一段为明显的浅灰色,近末端灰黑色;腹面灰褐色,向后色渐深,至尾端为灰黑色,但较背色浅飞膜与体色相同,但边缘具明显白边后足趾端白色。
17,,仓鼠科,体型一般较小,少数种类外形特化以适应特殊生活前肢多4指,后肢5趾尾上有毛而无鳞臼齿2纵裂齿突,齿突圆形或近三角形,多数相对排列,呈三角形者则左右交错包括仓鼠亚科、沙鼠亚科、田鼠亚科及鼢鼠亚科全国约有60余种,本省仓鼠亚科仅有大仓鼠,田鼠亚科有2属2种 田鼠亚科的种类,体型小而粗短,毛蓬松,体态显得粗笨,四肢和尾均较短眼、耳小或退化头骨粗而坚实,吻短而钝颧弓粗大,眶下孔窄小鳞骨上多具眶后脊臼齿咀嚼面由左右交错排列的三角形齿环组成多数种类无齿根,能不断生长18,,田鼠亚科分种检索 体型较小,尾长一般为体长的13腭骨后缘平直,中央无下伸的小骨 黑腹绒鼠 体型较大,尾长一般大于体长的13,有时可达体长的一半腭骨后缘中央有下伸的小骨, 与翼骨相接,在两侧形成两个小窝沼泽田鼠,沼泽田鼠,黑腹绒鼠,19,,沼泽田鼠 别名 东方田鼠、长江田鼠、远东田鼠、大田鼠,体型较大的田鼠,体长为320150毫米尾较长,一般大于体长的13,有时达体长之半 背面通体黑棕色,毛基部灰黑色,毛尖栗棕色腹面污白色,毛基部深灰色,毛尖白色背腹毛色的界限比较明显尾背面与体背毛色相同,腹面污白色。
四足背毛与体背同色20,,黑腹绒鼠,体型肥满而粗笨,略呈地下生活型四肢和尾均较短,尾长为体长的13左右眼小,耳亦短小 体背棕褐色,毛基黑灰,毛尖赭色腹面暗灰色,胸腹中央部微染棕色足背毛色与背毛相近尾毛稀长,背面暗褐,腹毛灰白,鳞环不明显21,,竹鼠科,地下生活型种类体型粗壮,眼小耳短,隐于毛内尾短于后足长的两倍四肢短小,爪短而略扁头骨粗大,颧弓向外扩张有显著的矢状脊与人字脊眶下孔的下缘几乎成直线,其宽度一般大于高度听泡扁平 本科动物我国有1属3种,分布于浙江1属1种22,,中华竹鼠 别名 普通竹鼠、灰竹鼠、竹鼠,较大型的地下生活型鼠类身体粗短,呈圆筒形体长小于380毫米吻钝圆,眼小,耳隐于毛内尾短,上下均被有稀疏短毛四肢粗短,具发达的爪 身体被以柔软的绒毛背部及两侧毛棕灰色腹毛略浅于背色,毛较稀疏足背与尾均为棕灰色23,,鼠科,本科是啮齿目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大多为地面生活型,有些种类适于树栖、水栖或地下生活体型大小不一尾长,覆有鳞片第1、2上臼齿具有3纵列齿突,每3个并列的齿突形成一横脊某些种类齿突消失而成板状横脊 国内有40余种,浙江共有4属13种。
24,,鼠科分种检索 1 成体体长小于130毫米,后足长小于25毫米2 成体体长大于130毫米,后足长大于25毫米5 2 从侧面看,上门齿内方有显著的缺刻小家鼠 从侧面看,上门齿内方光滑,无缺刻的痕迹 3 3体型较小,成体体长一般在75毫米以下后足长1216毫米,颅全长不超过10毫米 巢鼠 体型较大,成体体长90130毫米,后足长1525毫米,颅全长超过19毫米 4 4背脊上有一条纵行的黑线(有的不明显),第2上臼齿第1横脊仅有内侧齿突,第3上臼齿的咀嚼面内侧为2叶黑线姬鼠 背脊上无黑线,第2上臼齿第1横脊有内、外两个孤立的齿突,第3上臼齿的咀嚼面内侧为3叶 中华姬鼠 5背方与腹方毛色为纯黑色或黑灰色,尾长显若超过体长屋顶鼠 背方棕褐色,杂有黑毛,腹部色淡,为白色或略带黄色6 6体型中等或较小,后足长小于45毫米7 体型较大,后足长大于45毫米(常大于55毫米) 12,25,,7背方与腹方毛色显著不同,其间有清楚的界限,腹方一般为纯白色或带乳黄色,无灰色毛基 8 背方与腹方毛色间无清楚界限,腹方毛都有灰色毛基 9 8尾末端无白尖,体毛鲜丽,背方有明显的铁锈色(一般是由铁锈色毛与黑色毛混合组成),毛被中任何时候均有白基黑尖的扁形针毛针毛鼠 尾末端一般均有白尖,体毛稍暗,铁锈色不明显,背方一般为赭色与黑色毛混合组成,毛被中的针毛在冬季较少 社鼠 9尾长显著短于体长,成体头骨顶部两侧的颞脊平行,其间的最大宽度约等于或小于顶骨长 褐家鼠 尾长与体长几相等或大于体长,成体头骨顶部两侧的颞脊不平行,向外弓成球拍状,其间的宽度显著大于顶骨长 10 10尾长大于体长,身体腹面的毛尖带明显的棕黄色,前足背面的中央为深褐色,周围白色 黄胸鼠 尾长与体长几相等,身体腹面的毛尖无明显的棕黄色 11 1I鼻骨比前颌骨短,第1上臼齿第1横脊有外齿突(但老年个体不明显),成体后足长一殷小于33毫米 黄毛鼠 鼻骨与前颌骨等长,第1上臼齿第1横脊无外齿突或极不明显,成体后足长一般均大于34毫米 大足鼠 12背部毛色为灰褐色,具少许白色毛尖,听泡较大 青毛鼠 背部毛色为深棕褐色,听泡小 白腹巨鼠,26,,巢鼠 别名 麦鼠、禾鼠、圃鼠、矮鼠,体细小,体长一般不超过75毫米。
尾细长能卷曲,其长度约等于体长耳小,满布密毛具耳屏 体背棕褐至暗褐色,中央部色较深,体侧较浅臀部周围色泽比背部鲜艳,为锈红棕色,背毛基部均为深灰色,腹面白色,略带黄色,毛基浅灰色背腹毛色无明显界限四足背面与体侧同色尾两色背面棕黑,腹面污白27,,黑线姬鼠,体长约70120毫米,尾长短于体长,约为体长的2/3耳短,向前拉折一般不到眼部背部一般棕褐色,背部中央往往有一条明显的黑色纵纹,从两耳间直达尾基部腹部及四肢两侧灰白色,体侧近于棕色 以野栖生活为主,多居于田埂上、田间杂草丛、墓地、乱石堆以及山边等处食物较杂,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28,,中华姬鼠 别名 森林姬鼠、龙姬鼠 中等体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