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参考大纲(最新精简版).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笛音
  • 文档编号:25897686
  • 上传时间:2017-12-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5.83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问题与挑战1.什么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 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 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核,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 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 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 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科技工作者是指在自然科学领域掌握相关专业的系统知识,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传播、推广、应用,以及 专门从事科技工作管理的人员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 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在科研领域,学 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规范、行为准则、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 则等方面出现的失范现象。

      因 为其不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确使用,所以称之为问题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既有科技工作者精神层面的伦理道德问题,也有行为层面的科研规范问题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 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 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 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何以会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20 世纪以来,科研活动已经从以个人的兴趣为中心、强调自由探索和学界自治的业余活动,发展为高度专业化的一种社会建制随着科研从业人员的不断增多,科研资源相对稀缺,对学术荣誉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的追求也日益激烈,引发了科研从业人员的价值冲突, 产生了 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职业和社会诱因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开始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之所以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科研群体的社会角色更易受到社会关注科学家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创新的推动者,一直被公众看做“最接近上帝的人” ,是“不会 说谎的人” ,在公众中具有良好社会形象,被 视作道德的楷模。

      一旦出现道德问题,对于公众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二是科学技术与工业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此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多元社会主体介入了科技活动的决策、研发和应用,而相应的科技社会化运作机制尚不完善,相应的规范也未能建立起来,由此 导致众多的失范现象产生,并引起社会关注三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对国家、科学共同体、个人危害很大对国家和科学共同体而言,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会误导科学研究的方向,导致科技资源低效使用,甚至引发腐败行为科研人 员一旦背离了职业道德的底线,动摇了科学大厦的道德根基,就必须接受科学共同体和社会公众的道德审判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有从迈入科研大厦的第一天就扎根科学道德大地、扎根学风优良土壤,牢牢恪守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的基本规范, 学 术 人 生 才 能 沿 着 正 确 的 方 向 展 开 否 则 ,一 些 学 术 不 端 者 身 败 名裂 、被 学 术 共 同 体 除 名 、甚 至 受 到 法 律 制 裁 的 可 悲 下 场 ,就 可 能 成 为 有 些 青 年 科 技 工 作 者 明 天 的 结 局 西 方 有 句 谚 语 ,叫 “良 好 的 开 端 ,成 功 的 一 半(good began,half done)”。

      青 年 科 技 工 作 者 只 有 上 好 学 术 生 涯 的 第 一 课 ,才 能 在 今 后 攀 登 科 学 高 峰 的 征 程 上 不 断 前 进 3.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什么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 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 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 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 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 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 影 响 同 样 ,高 尚 的 学 风 道 德 也 会 对 科 学 文 化 的 发 育 发 展 乃至 全 社 会 崇 尚 科 学 、热 爱 科 学 良 好 风 范 的 形 成 产 生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比 如 我 国 老 一 代 科 学 家 志 存 高 远 、淡 泊 名 利 、勇 攀 高 峰 、无 私 奉 献 ,以 优 良 科 学 道 德 和 学 术 素 养 为 科 技 工 作 者 乃 至 全 社 会 树 立 了 光 辉 典 范 。

      我国科技界具有共同遵循的科学道德和优良作风比如,爱国 实业家范旭东和化学家侯德榜等在 20 世纪 30 年代提出了科学道德的“四大信条” ;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一直提倡“ 三老四严” 的作 风四大信条”是:一是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二是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三是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四是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三老四严” 是: 做老 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 严肃、严密、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四大信条”和“三老四 严” 把我国传统道德诚信和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反映了我国老一 辈科学家的道德操守, 值得我国当代科技工作者深入回味反思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 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 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 “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 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

      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经过二三十年来的实践,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科技界逐步达成共识,即除了 对少数恶性科研不端行为要诉诸法律外, 对于其他科研不端行 为,主要是通过政府法规条令、科研机构的政策和指南、专业学会的职业准则和科技 规范、科技期刊的指导方针来加以约束,更重要的是要从源头采取措施,教育为本、正本清源、回归科学,制止科学道德与学风蜕变趋势的发展,努力让学术风气回归到科学的轨道4.破解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问题的着力点在哪里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 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 惩防结合、标本兼治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有时也称为造假、 编造)、 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 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中国科协的一项调查发现,38.6% 的科技工作者自认为对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缺乏足够了解,49.6%的科技工作者表示自己没有系统地了解和学习过科研道德和学 术规范知识,反映了加强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 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努力 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二是加强制度规范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 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 2010 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 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 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 《学会科学道德 规范》、 《科技期刊道德规范》、 《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定 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 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探索失 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三是强化监督约束我国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以及《著作权法》、 《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等,都就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处理问题列有明确条款在强化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科研活动、科研管理主要环节监督的同时,要充分 发挥科学共同体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互动 机制由于多数科研不端行为往往涉及较为专业的领域方向,非专业人员很难察觉;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术领域,科学研究 过程越是细微、复 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 现代信息技 术工具,加 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

      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一剂药方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认为,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必须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法制相 结合的科技诚信工作体系,是一个由四个方面、共十六条构成的综合“药方”A. 教育 ——从童孩时代的诚实(不撒谎)教育,到大学生 、研究生阶段的诚信教育、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乃至 对研究人员 、管理人 员、学术团体的诚信继续教育,成为一个教育体系——中国的教育需告别浮躁,回归宁静,回归育人治学的理念, 远离官本位、行政化和急功近利以国内外不端行 为的典型作反面教材,以楷模为榜样,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建设利于诚信和创新的文化环境B. 制度——机构:我国科技界已成立了科技诚信建设联席会和办公室,科技口的主要部门也成立了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需 进一步完善,如建立客观和超脱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机构;——规范:制定和完善科研行为规范;建立科技活动利益关系规范和相应制度;——管理制度:改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改进现行的各种评审制度和相应的问责制、信息公开制度;——改革现行的考核评价、评估与奖励制度,革除弊端;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改 变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诚信档案:在科技界建立对单位和个人的科技诚信档案,作为其承担项目、授 奖和评聘职称的依据之一;——规范兼职:将多头兼职、得实利而不尽责作为一种违规行为;——完善院士制度:建立院士诚信档案、规范兼职、待遇,完善行为规范和处理办法。

      C. 监督——科技机构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应有有效的监督如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监督委员会;——政府部门应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