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3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资源整合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简本.doc
45页国环评证乙字第1308号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30万吨/年铁矿石开采资源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 本)建设单位: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编制时间:2013年1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建设项目地点繁峙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忻州市辖县,北倚恒山,南临五台山,桑干河的上源,滹沱河自东向西从境内流过县境东西长68km,南北宽34.82km,总面积2368km2,地理坐标为:东经113°09'~113°58',北纬38°58'~39°27'繁峙县东与灵丘县接壤,西与代县交界,南与五台县和河北省阜平县相连,北与应县和浑源县为邻距忻州市120km,距大同185km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位于繁峙县城75°方向,直距30km,归东山底乡政府管辖自矿区中部沿省道S205北西行12.5km,到达京原铁路五台山车站(砂河镇)并与G108国道线衔接,本工程地理位置图见图11.1.2 相关背景根据山西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非煤整合办核[2008]11号)“关于《忻州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东山铁矿是由原繁峙县东山铁矿、原繁峙县中兴矿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繁峙县生福矿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与原山西塞北工贸有限公司繁峙县水磨铁矿分公司等四个矿山整合而成的铁矿矿山企业。
2010年4月9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以“晋非煤采划字[2010]0031号” 文进行矿界批复,整合后的东山铁矿由Ⅰ区、Ⅱ区、Ⅲ区和Ⅳ区四个采区组成整合后矿区面积8.14km2,地质储量约1321.28万吨,可采储量约876.27万吨,批准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为30万t/a,开采标高为1599.97m~999.97m1.2工程概况1.2.1主要工程内容及建设情况整合后的中兴铁矿Ⅰ、Ⅱ、矿区所辖Fe2、Fe3 、Fe4、Fe5 、Fe6、Fe7号矿体,Ⅲ矿区所辖Fe1、Fe2号矿体,Ⅳ矿区所辖Fe1、Fe2号矿体,批准开采标高为999.97~1599.97m,开采方案为地下开采,开采方法为浅孔留矿法13矿区位置图1 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根据矿区区域环境敏感因素分析结论,上述区域范围内,Ⅲ采区、Ⅳ采区及周边扩界区与山西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外围地带存在重叠,经与建设单位沟通,最终确定以下禁止开采区,以确保本工程后期开采满足相关规定要求:‘矿区与臭冷杉自然保护区重叠部分及保护区边界外扩400m范围’并约定,资源整合工程正式投产前,此禁采区范围内原有的相关生产设施全部拆除并恢复土地功能,禁采区范围的原有开采迹地实施土地平整和生态恢复,所需资金由建设单位承担。
该禁采区已经建设单位承诺,具体范围见图2所示禁采矿区范围的坐标见表2,禁采区面积3.8418km2整合后项目主要工程内容见表1表1 资源整合后项目主要工程内容及建设情况工程设计建设内容工程建设特征建设情况与原有工程的关系Ⅰ、Ⅱ采区1号系统⑦1600回风PD开采Fe2、Fe3、Fe4西段,Fe5西段,Fe6西段,Fe7西段矿体,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600、1560、1520、1480、1440、1400、1360、1320、1280m9个水平,各矿体上部水平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1320水平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式,1280水平采用斜坡道开拓未实施建设改造原有工程生产系统不符合整合后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原有平硐封闭,整合后平硐等全部新建⑦1560PD⑤、⑥1520回风PD④1520回风PD③1480回风PD②1360回风PD②1320PD②1290斜坡道1520运输平硐1480运输平硐1440运输平硐1400运输平硐1360运输平硐2号系统⑧回风井(SJ)开采Fe8、Fe7东段,Fe6东段,Fe5东段,Fe4东段矿体,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600、1560、1520、1480、1440、1400m6个水平,各矿体上部水平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均采用平硐开拓未实施建设改造原有工程生产系统不符合整合后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原有平硐封闭,整合后平硐等全部新建⑧1560PD⑧1520PD⑧1480PD⑧1440PD⑧1400PD⑦1600回风PD⑤、⑥1600回风PD④回风井Ⅲ采区1号系统回风井开采Fe2矿体,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440、1400、1360、1320、1280m5个水平,1440水平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均采用平硐开拓未实施建设改造,该采区系统为企业承诺的放弃开采范围,整合后不再作为生产系统使用原有工程生产系统不符合整合后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原有平硐封闭,整合后放弃开采,实施生态恢复1440PD1400PD1360PD1320PD2号系统1400①PD开采Fe1西段矿体,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400、1360、1320、1280m4个水平,1400水平为回风水平,其余为运输水平,1400、1360、1320水平采用平硐开拓,1280水平采用斜井开拓1400②PD1360PD1320PD主斜井Ⅳ采区1号系统1600回风PD开采Fe1矿体,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600、1560、1520m3个水平,其中1600为回风水平,1560、1520为运输水平,均采用平硐开拓。
1560PD1520PD2号系统1440PD开采Fe2矿体东段,按照40m阶段高度划分为1440一个水平,采用平硐开拓回风天井辅助工程废渣堆场现有渣场在露天开采结束后将关闭,后期Ⅰ、Ⅱ区开拓废渣将在新渣场处置未实施建设原有工程生产系统不符合整合后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原有平硐封闭,整合后平硐等全部新建工业场地中兴铁矿设1处矿山工业场地,东山铁矿工业场地改造为矿山工房;场地内设备件库、油料库、相关生产设施和简易办公室,生福铁矿将新建工业场地未实施建设改造;因Ⅲ、Ⅳ采区为禁采区,其规划工业场地不再建设Ⅰ、Ⅱ采矿区以现有为工业场地为基础进行改造,Ⅲ、Ⅳ采区放弃开采,对现有设施实施拆除,并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破碎粗选设施利用现有破碎粗选设施未实施建设改造对现有破碎粗选设施实施整体改造,配套相应的环保设施压缩空气站合理布置于各系统平硐硐口附近未实施建设Ⅰ、Ⅱ采矿区全部新建,Ⅲ、Ⅳ采区放弃开采,对现有设施实施拆除炸药库利用中兴现有炸药库——利用原有,增加绿化面积公用工程供 水各工业场地生活用水由山泉水供应,生产用水利用沉淀后的井下排水——利用原有,进行管网改造,Ⅲ、Ⅳ采区放弃开采,对现有设施实施拆除供 电由35KV东山变电站引10KV专线自选厂变电所,转引至矿山——利用原有,配套和完善线路;Ⅲ、Ⅳ采区放弃开采,对现有设施实施拆除供 热矿山区及办公区供热全部改用电热方式未实施建设改造Ⅰ、Ⅱ采矿区全部新建,Ⅲ、Ⅳ采区放弃开采,对现有设施实施拆除道 路在现有矿区道路基础上进行延伸,道路总长10.75km未实施建设改造利用原有道路,进行延伸,实施绿化和生态恢复行政与公共设施行政公共建筑利用中兴现有办公生活设施,不再进行建设——利用原有设施,适度改造环保工程废 水井下排水经沉淀后直接回用,生活污水无治理措施——新竖井和平硐口新建,建设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固体废物新排渣场地——新建,合理实施防护和生态保护措施;Ⅲ、Ⅳ采区放弃开采1.2.2项目概况及生产工艺根据矿体分布及赋存形态、地表地形适合阶段平硐、斜坡道、斜井开拓,又各采区矿体比较分散,只能分系统开采。
因此,开发利用方案确定Ⅰ、Ⅱ采区各2个系统,Ⅲ采区分3个系统,Ⅳ采区分2个系统项目Ⅲ、Ⅳ采区禁采后,方案确定的Ⅲ、Ⅳ采区开采系统不再实施开采禁采后按Ⅱ、Ⅰ采区顺序开采,同时进行开采的只有一个采区,各采区均先采上盘矿体,后采下盘矿体,各采区只设1个开采系统根据矿山该矿体倾角56~85°,平均厚度1.55~7.97m,方案选择浅孔留矿采矿方法开采,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各系统均为平峒开拓,在生产期间,平硐矿石运输采用矿车运输至地面,再通过汽车运输至矿石场及废石场1.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本资源整合项目在实施各污染综合防治对策后,对区域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均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另外,从建厂条件、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区域环境功能、环境敏感因素、环境承载力、土地利用、同意林地占用方面、公众支持度、工业场地选择与平面布置合理性、废石场选址合理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本项目选址是可行的图2 矿山禁采区示意图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12月10日~16日在评价区进行了环境空气现状监测,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明,监测期内各监测点SO2、NO2、TSP、PM10日均浓度均未超标。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矿界外西南侧约2km有峪口河支流,矿界外东北侧约3km的峨河支流均为季节性河流,监测期间干枯无水,未进行地表水监测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12月10日~12日对评价区内黑介沟村、东山底村、水磨村、李庄村、山会村和南峪口村进行了地下水现状监测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所有监测项目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 中Ⅲ类标准要求,没有监测因子超标,可见本区地下水水质较好2.1.4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11年12月10日对东山铁矿Ⅰ区、Ⅱ区的开拓系统的各个平硐硐口工业场地和风井场地共11个监测点进行噪声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的所有监测值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2.1.5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植被以草本类植物为主,覆盖度低,受人为生产影响,区内动物物种仅为常见小型动物物种2.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2.2.1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根据《导则》要求,结合本工程大气污染排放特征,加之考虑地区主导风向、矿址周围关心点分布以及地形地貌情况,确定本次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以矿区中心为原点,向东、西各延伸5km,向北延伸4km,向南延伸2km,总计60km2的范围内进行。
2.2.2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本项目矿区中部为羊眼河,羊眼河及其支流兔儿河从矿区中西部经过本工程排水环节包括矿山平硐涌水和工业场地少量的生活废水,根据评价分析,矿山平硐涌水和少量的生活废水均可全部综合利用不外排据此,根据评价级别确定结果,评价将在分析羊眼河本矿山段(矿山上游1km至下游2km范围)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工程废水不外排的可靠性2.2.3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根据本区地下水径流、补给、排泄条件和工程可能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范围和程度,结合导则要求,本次地下水评价范围重点为矿区范围,同时,在企业实施禁采措施后,评价将重点分析可开采区范围的地下水相关影响,但从矿区整体把握的要求出发,确定将矿区范围外延500m(东、西、南)、下游2000m(北)所圈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