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耕地土壤分类方法与应用.doc
63页湖南省土壤分类基本知识第一节 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湖南省现行土壤分类是在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按照土壤发生学的方法反复实践,多次修改而形成的,它是第二次土壤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其成果表明,湖南省土壤总面积为 16615.10 千 hm2(1986 年) ,占国土面积的 78.44%全省共有 7 个土纲、13 个土类、29 个亚类、129 个土属、463 个土种;其中水田涉及 1 个土纲、1 个土类、4 个亚类、33 个土属、163 个土种;旱土涉及 6 个土纲、7 个土类、15个亚类、37 个土属、82 个土种耕地合计 245 个土种一、土壤的六级分类制在 第 二 次 土 壤 普 查 期 间 , 市 县 级 只 有 土 类 、 亚 类 、 土 属 、土 种 、 亚 种 五 级 分 类 , 在 省 级 汇 总 时 , 为 了 与 全 国 分 类 一 致 ,增 加 了 土 纲 一 级 土 纲 、 土 类 、 亚 类 为 土 壤 的 高 级 分 类 单 元 ,土 属 、 土 种 、 亚 种 为 土 壤 的 低 级 或 基 层 分 类 单 元 一)土纲是最高级的土壤分类单元,反映主要成土过程的诊断土层或诊断特性。
全省共划分为 7 个土纲,即铁铝土纲、淋溶土纲、半淋溶土纲、水成土纲、半水成土纲、初育土纲、人为土纲(见表 1—1) 表 1—1 湖南省土纲基本含义土纲 铁铝 淋溶 半淋溶 初育 水成 半水成 人为含义土壤在高温多雨条件下脱硅富铁铝的结果降水或下渗水丰富,土壤处于淋溶状态指淋溶不太强烈的土壤形成时间很短的土壤以水作用为主要形式的土壤水是成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人类生产活动占绝对优势而形成的土壤(二)土类是土壤高级分类的基本分类单元,它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导或几个相结合的成土过程,主要反映主导成土过程的强度或反映附加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土壤性质,并具有一定可资鉴别的发生层次,或在土壤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三)亚类是土类的辅助单元和续分,主要反映同一成土过程的不同发育阶段或土类间的相互过渡,或具有附加的诊断土层或诊断特征四)土属是地方性成土因素使土壤亚类性质发生分异的土壤中级分类单元,它是根据水文地质异源物质等地方性因素对土壤发育和肥力性状影响的大小来划分,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五)土种是土壤分类的基层单元,主要根据土壤的土体构型,障碍层次,以及它所反映的土壤发育程度和肥力性状变化的量级差异进行划分。
同一土种,其发育的母质相同,层次排列、厚度、质地、结构、颜色、有机质含量和 pH 等基本相似,只在量上有些差异土壤的属性比较稳定,非一般耕作措施在短期所能改变我省在土种类型划分上,主要考虑土体构型、土层厚度、土壤属性等要素六)亚种是土种的进一步划分,主要反映在土种范围内某个性状量上的差异这些性质的差异是不稳定的,如在土种范围内的熟化程度、障碍土层的位置、肥力高低、砾石含量的多寡和毒害物质含量等二、湖南土壤高级分类(一)潮土潮土属于半水成土纲(见表 1—2),发育于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积物,是受地下水影响的半水成土壤全省面积277.85 千 hm2,占土壤总面积的 1.67%耕型潮土(旱土)158.78 千 hm2,占潮土面积的 57.15%耕型潮土包括三个土属:一是耕型湖潮土:由湘、资、沅、澧四水携带泥沙进入洞庭湖区沉积而成,面积 7.46 千 hm2,主要分布于洞庭湖东、南、西及西北有关县市区二是耕型紫潮土:由长江沉积物发育而成,面积 101.34 千 hm2,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北部安乡、鼎城、汉寿、澧县、津市、南县、沅江、华容、临湘、君山、云溪、等县(市、区) 三是耕型河潮土:由河流冲积物发育而成,面积 49.98 千 hm2,主要分布于湘、资、沅、澧四水及其主要支流冲积平原和河谷阶地。
表 1—2 湖南省土壤高级分类系统一览表土 纲 土 类 亚 类 土 纲 土 类 亚 类红 壤 铁铝质石质土黄红壤石质土 钙质石质土棕红壤 铁铝质粗骨土红壤红壤性土初 育土 纲 粗骨 土 钙质粗骨土黄 壤 沼泽土铁铝土纲 黄 壤黄壤性土水 成土 纲沼泽土 腐泥沼泽土暗黄棕壤 潮 土 潮 土淋 溶土 纲 黄棕壤 暗黄棕壤性土半水成土 纲山 地草甸土山地灌丛草甸土红色石灰土 淹育型水稻土半淋溶土 纲红 色石灰土 淋溶红色石灰土 潴育型水稻土黑色石灰土 漂白型水稻土黄色石灰土人为土纲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黑 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红粘土 酸性红粘土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初育土纲 紫色土石灰性紫色土共计:土纲:7 个土类:13 个亚类:29 个潮土母质来源复杂,土壤性质差异显著湘江流域上游多为砂岩、花岗岩冲积物,形成的潮土质地较粗,pH 值较低,钾素含量较高;资水流域多板页岩、石灰岩沉积物,形成的潮土质地细而均匀,pH 值 6~7 左右,磷含量偏低,钾较丰富;沅水流域多紫色砂页岩、板页岩、石灰岩,冲、沉积物的物理性粘粒,磷、钾含量较高,pH 值幅度较宽,不同河段差异显著;澧水流程较短,上游石灰岩较多,冲、沉积物泥沙少,土壤呈碱性反应,pH 值 7.5 以上;长江冲积物主要来自四川盆地,受紫色砂页岩的影响,CaO 含量高达 2.6~4.9%,pH 值 7.8~8.5。
二)红壤发育于第四纪红土、花岗岩、板页岩、砂砾岩、石灰岩坡(残)积物全省总面积 8637.20 千 hm2,占土壤总面积的 51.0%红壤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代表性土壤,是湖南省主要的地带性土壤分布于海拔 500(湘北) 、600(湘中)到 700(湘南)m 以下,湘西约在 400(湘西北)—600(湘西南)m 以下红壤风化淋溶作用强,在高温多雨,干湿交替明显的气候条件下,铁的游离度高,并使土壤呈红色红壤以其脱硅富铝化为其成土的主要特点土体中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遭到淋失,粘粒及次生矿物不断形成,而铁、铝、钛等氧化物则相对富集,致使土壤中硅铝率变低三)黄壤黄壤是湖南省垂直带谱上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位于红壤之上,分布于湘东北、湘西北海拔 400~1000m,湘南海拔 600~1300m 地带共有 2106.39 千 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12.62%黄壤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所处的中低山区有降雨量多、云雾多、湿度大、温差小等气候特点黄壤除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外,还具有独特的水化特征,这与环境相对湿度大,土壤经常保持潮湿,铁的化合物以针铁矿、褐铁矿和多水氧化铁为主有关,黄壤剖面以亮黄棕色为特征,淋溶淀积层尤为明显。
四)黄棕壤黄棕壤位于黄壤之上,主要分布在海拔 1000~1300m以上山地,其中湘南 1300~1900m,湘北 1000~1600m共有面积 623.09 千 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3.73%黄棕壤分布地区,具有气温低、雨量多、云雾多、日照短、湿度大、有冰冻等气候特点五)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以土壤表层有草根盘结为主要特征该土壤是亚热带垂直带谱上位于山顶部的一种类型我省主要分布在海拔 1600m 以上的平缓山顶及零星分布在海拔 1000m 以上的孤山、独峰的山脊平缓地带山地草甸土地带未形成用于种植业的旱耕地,但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六)沼泽土沼泽土以其地面积水且生长水生植物为其主要特点主要分布于地势低平,四周峰峦重叠,山间雨水汇集,排水不良而常年渍水的洼地,多生长着耐湿性和喜湿性的沼泽植被和水生杂草沼泽土没有地带性特点,也可能分布于海拔 30m 以下,也可能出现在海拔 1000m 以上七)红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发育于各类石灰岩母质,分布湘南海拔700m 以下,湘北海拔 500m 以下,与红壤同地带红色石灰土所处地形坡度相对较大,故有时位于石灰岩红壤之上共有面积 547.31 千 hm2,占土壤总面积的 3.28%。
红色石灰土分为红色石灰土和淋溶红色石灰土两个亚类红色石灰土面积 409.67 千 hm2,占 74.85%;淋溶红色石灰土面积 137.63 千 hm2,占 25.15%二者的区别在于:红色石灰土酸碱度全土层较一致,表层 pH6~6.5,心土层及底土层略高;淋溶红色石灰土土壤呈上酸下碱特征,表层 pH6.5 左右,心土层和底土层可达 7.5 以上,且有石灰反应八)黑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分为黑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三个亚类,共计面积 623.77 千 hm2,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 3.74%其中分布于湘西自治州各县的面积 417.11 千hm2,占这类土壤面积的 66.87%在永州、常德、娄底、邵阳、衡阳、郴州、怀化、张家界等市也有分布黑色石灰土亚类:是发育于石灰岩上的岩性土,为非地带性土壤,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于石灰岩山丘区,常见于山顶部、岩隙或谷地低平处全省共有225.40 千 hm2,占土类总面积的 36.13%黄色石灰土亚类:分布于湘东北、湘西北海拔500~1000m,湘南海拔 700~1300m 地带,与黄壤分布高度相同常与石灰岩黄壤交错分布,所处地形较陡,坡度在 20°以上。
全省面积 378.40 千 hm2,占土类的 60.67%棕色石灰土亚类:发育于石灰岩、白云岩风化物,分布海拔多在 1000m 以上多分布于石灰岩峰丛、峰林地区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林下,或草灌生长茂密的地带面积共有 19.96 千 hm2,占土类的 3.2%黑色石灰土受周围岩石和自身繁茂草灌植被及气候等条件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与钙相互作用,生成腐殖酸钙,使土壤呈黑色成为有机质含量较高、石灰反应较强、土层较浅、发育程度弱的一种岩性土九)紫色土紫色土分布于湘江中游、沅江谷地、澧水谷地及洞庭湖东侧,以长衡、茶永、沅麻等盆地分布集中连片全省紫色土共有 1130.68 千 hm2,占土壤总面积的 7.86%湘中、湘东、湘北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m 以下,武陵山区一般在海拔 400m 左右,最高如古丈、沅陵境内可达海拔800m 左右紫色土发育于白垩纪紫色砂页岩母质,以土壤呈紫红色为其主要特点紫色土根据成土时间、淋溶程度等因素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三个亚类酸性紫色土多处于低丘中、下部及岗地顶部,地势低平,坡度小,土层深厚,其成土时间较长,土壤 pH6.5 以下,无石灰反应,共有面积 261.19 千 hm2,占 67.5%。
中性紫色土分布于山丘岗地中、下部,一般处酸性紫色土之上,石灰性紫色土之下,多为坡地,土层 50cm 左右,其成土时间较短,土壤 pH6.5~7.5 左右,无到弱度石灰反应共有面积 246.47 千 hm2,占 18.78%石灰性紫色土分布于山丘岗地中上部或基岩裸露的低平地段,所处坡度较大,常有岩石风化碎片补充,使土壤处于幼年阶段,土层浅薄,土壤pH 大于 7.5 以上,中到强度石灰反应,共有面积 82.19 千hm2,占 13.72%十)红粘土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波状起伏的丘岗坡地,海拔一般在 500m 以下位于丘岗顶部及陡坡地带,呈零星分布,以衡山、醴陵、茶陵、长沙、赫山等县区较多红粘土为第四纪红土地区表土层被侵蚀殆尽的结果由于植被稀疏或完全没有植被,本身很难为农业利用,但靠近农区,其水土流失已严重危及整个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十一)石质土、粗骨土石质土和粗骨主要分布于植被稀少或没有植被的山丘区,由于母岩、母质和风化产物的不同而有差异石质土多分布于母岩坚实度大的花岗岩、板岩、硅质砂岩、石灰岩地区;粗骨土则多分布在母岩松软易碎、硬度较小的页岩、千枚岩、钙质页岩地区,表土层以岩石碎片为主以湘西、湘东及湘南山丘区面积较大。
石质土和粗骨土发育时间短,土层不完全,表土层浅薄,一般 10~20cm,有一定养分积累,其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在 30~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