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市场的一场革命 - 目录.doc
55页1减肥市场的一场革命减肥市场的一场革命——三部六病减肥法三部六病减肥法 三部六病是中国中医流派之一,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上所研发的三部六病 减肥法,以健康文化、健康理念、科学方法、科学膳食及营养品多位一体系统解决方 案实现减肥三部六病减肥法区别于目前市场上的物理、药物等传统减肥手段,在目 前国内减肥市场上是唯一真正做到无副作用、不反弹的纯自然健康减肥方法,它必将 掀起减肥市场的一场革命,造福社会和人类 三部六病学说三部六病学说三部六病学说是全国首批 500 名医学专家、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1907-)创立 的新的中医理论体系该理论是刘绍武先生研究《伤寒论》、《内经》等中医理论和 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 对于临床工作及探索中医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部六病》学说以《伤寒论》为依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参阅《内经》 和有关著述,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表部、中部(半表半 里部)、里部,简称“三部“; 每部存在的病症,根据其阳(实、热)和阴(虚、寒)的不同 病性,划分为六类证候群,简称“六病“ 《三部六病》学说由此得名 刘老先生将人体划分为表部、里部、半表半里(中)部,每部的病性分为阳、阴 两类。
即:表部的太阳病和厥阴病;里部的阳明病和太阴病;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和 少阴病三部概括人之整体,六病囊括病之全部”,是一种执简驭繁的辨证论治的 方法 该学说对解读《伤寒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其独到见解,希望从事中医和中西 医结合临床工作的同道能从中获益关于三部六病的论析关于三部六病的论析刘惠生三部六病学说从 1973 年正式提出之后,经历了 20 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已初步形 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为了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这一学说,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论析 我曾为三部六病学说写过一副对联,上联为“取表里、划三部、含中外哲学奥理“,下 联为“论阴阳、分六病、吸古今医家精髓“,横批为“继往开来“这里概括了三部六病学 说的产生、发展与前景展望今天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不仅有理论上的升华,更有 实践中的创新,是对中医和西医学解构与重建的偿试,是求各医学派别通约性的公式 为了有类别地论析三部六病,我将论析分作几方面论述哲 学 的 启 迪2一种新思想、新学说的诞生,无论创始人是有意的或无意的应用哲学思想于其中, 都要受到某些哲学思想的支配三部六病学说也不例外,周易、控制论、耗散结构论、 协同论、突变论等等都隐含于三部六病学说之中,也是这一学说能够发展壮大的动力 之一。
1. 周易的导向周易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哲学著作,也是最具有迷人色彩的神秘著作它的哲理 具有了解释一切事物的巨大包容性,因此,在中国古代无论那门学科,都渗透着这一 哲学思想,在医学著作中,无论《内经》还是《伤寒论》都是在这一思想支配下而诞 生的 周易将宇宙作为一个大系统而来研究,这个大系统的性质以阴阳而概之,它将这 个大系统的要素分作三个方面,即“天、地、人“研究这个大系统中“天、地、人“的运 动发展规律,依卦而预测“天、地、人“的未来和发展趋势,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天、 地、人“无论那一个要素起大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天生、地长、 人治“是它的基本思想,“天、地、人“协调发展是宇宙正常发展的基础,“天、地、人“ 无论那一要素的变化,足以影响大系统时,则大系统就要发生变化,反之,大系统的 变化也将影响各要素的发展变化现在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也引起世界各国的极 大关注,也说明了三要素的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这种将一个系统分为“三要素“的观点,在《伤寒论》中有,在《三部六病》中就 更明确地将人体这个系统分成了三个子系统,即人体是由“表、中、里“三部的要素组 成,每部作为整体要素之一来说,它的变化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影响人体这个大 系统的变化与发展,因此这种将人体这个大系统分作三要素的分类,《三部六病》是 承《周易》的哲学思想来的,另外,《周易》和道教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的思想在《三部六病》中有了充分的体现。
道生一“是指一个系统事物的产 生是由一定的规律(道)而产生的一生二“是指产生了一定事物或一系统后,这个 事物或系统已处在一个阴阳对立之中,但,单纯的阴阳对立不能构成事物的系统,只 有阴阳的统一才能形成特定的事物或系统,这种对立与统一是由阴阳双方决定的,这 就是“道生一,一生二“的道理在疾病状态,不仅有阴阳对立的两型,还有阴阳交渗的一型,三部六病中的每部 病的阴阳分类和并病的产生,以及整体阴阳与体证的分类法都源于此,又由于各部阴 阳的交渗与复合,所以出现了“三生万物“的定论三部六病中的合病合证、整体病、 局部病都是受此“三生万物“影响而产生的,形成数以千计的复合证型另外,“易“字是由“日“和“月“二字组成,日在上为阳,月在下为阴,日月同体为太 极,易代表整个宇宙如日月运行变化不息《周易》还指出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即“非交则变,非变则交“交易与变易是周易的精髓,也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交易是事物的量变过程,变易是事物质变过程三部六病中的对疾病的传变的分析, 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通过以上简单分析,不难看出,三部六病学说是在《周易》导向下产生的32. 系统科学的轨迹系统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系统科学是以系统及其机理为对象,研究系统的类 型,一般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三部六病学说中以人体为一大系统,三部为子系统, 疾病状态下,研究这个特定系统的“类型、一般性质和运动的规律“,三部六病学说是 沿着系统科学的轨迹运行的现以系统学分析一下三部六病特点首先,从系统的概念上分析三部六病学说,“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环节) 组成的整体……作为构成系统的要素也可以是单个事物,也可以是一群事物组成的子 系统“,“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 统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秩序“三部六病学说把人体看做一个整体大系统, 它是由三个要素或称三个子系统──表、中、里三部而构成,三部的有机联系形成了 整体在这个整体的内部和外部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和秩序,外界环境是机体这个大系 统从属的更大系统,机体在环境中生存是其具备了系统的特性而决定的,简而言之, 可做如下对比解释: 系统科学 三部六病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整体是由三部构成的 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成系统,各要素在系统中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三部以一定的结构 形成整体,各部在整体中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 整体的性质取决于三部的结构 系统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与联系 机体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联系(天人相应观)。
系统和它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机体不断地从环境摄取养分, 氧气和排出体内废物,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交流 系统与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中,既能通过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状态,又 可以进行要素和结构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就是系 统的自适应、自稳定、自组织,自控制 三部六病学说在协调疗法中,强调通过整体 与各要素的调节,使机体保持自身的稳定(健康),又可以通过治疗这一手段,使病 理过程消失,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三部六病强调机体的八要素特性正是 对系统科学的应用 通过以上简要分析,不难看出,三部六病学说是按系统科学的轨迹运行的3. 新说的色彩三部六病学说不仅按系统科学的轨迹在运行,而且还具备当代许多哲学新派的色 彩,诸如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灰色理论等正因为其有 了信息论的性质,才能将各类的症状、体征等转换为数学模型而进行计算机处理形成 独特的电脑软件三部六病学说将临床的各种信息通过加工而形成系统的证,将这些 证归纳为 24 类,如单证、六病、并病、合病合证、局部病、整体病等4三部六病学说的控制论思想是通过方剂的治疗而达到控制疾病过程的目的,使病理 过程消失,生理过程恢复。
通过方剂的种类大小,疗程长短,而测出疾病性质大小与 过程,从而为其形成系统的辩证论治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耗散结构论是研究开放系统的,其基本概念是指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 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能从原来的无 序状态转变成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当外参量继续改变时,还会出现 一系列新的结构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态情况下所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称为耗散结 构三部六病学说研究的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这个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 与能量三部六病学说主要研究病态机体的情况,这种病态机体就是一个远离平衡态 的开放系统,依赖其非线性的反常涨落机制,使“局部病变的扩大引起整体反复的出现 “此时的涨落驱动了平均值,使之由一种状态变为一种新态三部六病的治疗观正是使 机体由一种病态转变为生理态耗散结构使机体的病态熵增转为负熵状态,从而使机 体的病态三部由无序向有序化转化,达到康复的目的协同学又称协同论,是研究子系统如何协作而形成宏观尺度上的空间结构,时间 结构和功能结构的,特别是研究有序结构是如何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三部六病 学说的协调疗法就是通过协调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机体在“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功 能结构“上达到更好协同的目的。
就是在组方的过程中,也是充分考虑了各药物之间的 协同关系而拟定的,因此,协同论是三部六病学说在辩证中的重要思维方法另外,突变论是三部六病学说讲疾病转化的重要依据,突变是事物的质变,包括 局部的质变与整体的质变,病变机体向健康机体的转化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也是量 变基础上的突变,对疾病转变的分析,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总之,三部六病学说充满了以上新理论的色彩,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三部六病 理论正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进医学的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界,遗传与变异是司空见惯的事,也是生物生存发展的基础在学术界、知 识界、思想界等也都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三部六病学说就是医学理论发展与临床实 践发展过程中遗传与变异的例证1.难醒的梦中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这在世界医学发展中,也是独一 无二的在几千年的发展长河中,几乎无大的格调变化,以其特有的形式象蜗牛一样 爬到了今天,似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其无什么影响,沉迷于自己的美好梦境中, 悠哉!悠哉!其乐无穷,足也,足也尽管有许多有识之士高声呼唤,但是中医的历 史梦是难以惊醒的,其原因何在呢?大概有下列几方面因素:⑴哲学思想的巨大包容性:5中医的哲学思想是以《周易》思想为指导的,一切现象都会得到圆满的解释,因 此无须进行深入的分析,也无须对自身的缺点进行反省,这种自满性占据了统治地位。
⑵临床实践的有效性:中医的临床实践,从古到今,形成了独特的理、法、方、药体系,对几乎什么病 都能“辩证论治“,而且疗效有的甚好,甚至今天西医在治疗方面常常也不得不求助于 中医,因此,这种有效性助长了中医自满性和不求变革性有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 看病,无现代科学的分析也能看病,所以一直保持着中医特色,沉睡不醒⑶缺乏新的彻底对中医进行解构与重建的医学范式 今天要使中医发展,必须对其 医学范式进行解构与重建,关键在于重建新的医学范式,这好比一些人住在旧房子中, 虽然不好,但生活起居照常进行,如果你今天不盖新房子,拆了旧房子,住户是不会 答应的,因为他们丧失了生活起居的基本条件今天中医也一样,如果没有个新的医 学理论体系出现,代替其在临床中的指导地位,那么,你抛弃旧的中医范式不仅中医 不同意,就连广大人民大众也不同意,因为他们失去了用西医也不能代替的解决问题 方法所以必须有新的医学范式问世三部六病学说正是这样一种学说2. 必然产物三部六病学说是家父刘绍武七十余年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晶,早在 1959-1962 年之间,就在太原中医学会用其特有的新观点讲释《伤寒论》,当时有不 少中医界的知名人士称之为“离经叛道““割裂经文““标新立异“,但他们的评议不能阻碍 家父的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