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测量的初步知识.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387037806
  • 上传时间:2022-08-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5.5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测量的初步知识【学习目的】1.会正确使用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测长度.2.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3.常识性了解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知识点拨】1.测量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刻度尺包括:米尺、直尺、皮尺、卷尺等.例如: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米尺,这句话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米尺只是刻度尺的一种.2.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1)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还有一些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有千米,比米小的有分米、厘米、毫米、微米.(2)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10-3mm=10-6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测量长度的最常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在使用刻度尺前,首先应该弄清楚刻度尺(如图1-1 ):①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②它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最大测量范围是多少?③它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最小刻度值是指两条相邻的刻度线间的长度值,它决定着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图1-1(2)使用过程中要正确使用刻度尺,应该做到:①选对,②放对,③看对,④读对,⑤计对.4.误差(1)物体的真实长度叫真实值,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2)误差和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精密程度,测量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加上测量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和误差要区分开.例如,尺子斜放时,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大,这种差异叫误差,这种说法是错的,原因是这种差异叫错误.(3)可以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我们实验室做实验采用的主要办法.【学习方法指导】1.关于测量由于刚开始学物理,我们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因而了解测量的必要性从而重视本章的学习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活动中,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常用测量仪器有尺、秤、钟表、温度计等。

      2.关于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单位虽然在小学数学课中学过,日常生活和体育课中也常常听到多少米(或多少公尺) 、多少厘米(或多少公分),但我们还是对长度单位缺乏具体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先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不用尺画出1m、1dm或1cm长的线,而用两手间的距离表示1m的长度 (或用两手指间的距离表示1cm的长度).一般情况下,所画的线的长度或所表示的距离,同要求的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再观察刻度尺,看看1m、1dm、1cm有多长,印象会更深刻.3.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在学习正确使用刻度尺之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和分度值.这种观察非常重要.对于所有带刻度的仪器,例如带游码的天平、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等等,在使用之前都必须进行这种观察.因此,观察仪器的零点、量程和分度值,应作为一种实验素质来培养.(1)怎样正确放置刻度尺.先观察课本图1-5、1-6使自己认识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对于零刻度完好的刻度尺,应按图1-5甲所示放置(测木块长度),尺要放正,不能歪斜,乙图放置法是错误的.零刻度已磨损的,应按课本图1-6放置(用较厚的尺测书本的宽度),要使尺的刻度对着书本,以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2)怎样正确观察刻度.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而且要正对刻线.课本图1-7中,表示出了读数时视线怎样才正确,要明白为什么视线不正对刻线读数是错误的.4.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忘记写单位是初学物理的人常犯的错误之一,要纠正这一错误绝非一日之功.学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但不必花很多时间,而主要靠以后的实验、解题出现这种错误时多次纠正. 5.关于误差估读不可能准确引入误差初步概念,引起误差还有许多的其他原因,例如测量工具本身就不可能绝对准确,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这些说明误差不可避免,不能消除,只能设法减小. 【典例精评】例1 如图1-2,用所示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尺子的最小刻度值是 ,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cm,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 cm,估计值是 cm.图1-2解析:尺子的最小刻度值是1毫米,因此读数时要估读到0.1毫米,因此读出的物体末端数值应为4.50厘米,尤其要注意“0”,在数学上“4.50”厘米与“4.5”厘米大小没有区别,但在物理意义上不同,前者说明了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后者说明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厘米.再看待测物体前端数值为2.00cm,因此待测物体的实际长度为4.50cm-2.00cm=2.50cm ,其中2.5cm为准确值,0.001cm为估计值.答案:尺子的最小刻度值为1mm,长度为2.50cm,准确值是2.5cm,估计值是0.001cm.【疑难解析】1.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常常出现下面几种错误:①5.2m=5.2m×100cm=520cm②678mm=678×=6.78dm③36km=36km×1000=36000m④930m=930÷1000km=0.93km解析: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应该是数字不变,用数字乘以单位之间的进率,不能用除法.如:4m=4×10dm=40dm 4cm=4×dm=0.4dm因此上题中(1)、(2)、(3)格式不对,(4)不能用除法,正确答案应为:①5.2m=5.2×100cm=520cm②678mm=678×dm=6.78dm③36km=36×1000m=36000m④930m=930×km=0.93km2.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解析: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刻度尺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作用,它的长度会比实际长度要短一些,每一个刻度的值也会相应缩小,用这种刻度尺去测量正常情况下的零件,就会使得测量的值比实际的长度值偏大一些.故填偏大.【考点预测】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难点是能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出题类型是填空、选择的形式,考查初步测量知识.例 图1-5中测得的铅笔长度为 .图1-5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能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否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在解此题时,首先应想到正确使用刻度尺的规则是:(1)刻度尺的刻线紧靠被测物,尺的位置放正.(2)使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3)读数时,视线正对刻线,不可斜视.如果是从其他刻线量起的,则读数时应进行“零点”校正,校正方法是将读数减去起始刻线对应的读数,因此,此铅笔长应为4.59cm-0.50cm=4.09cm.参考答案:4.09cm 【知识强化训练】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5cm= mm= m= km8.8m= mm= μm= nm3.给下列数字填上恰当的单位:地球直径约1.28×104 ,篮球队员身高为22.4 , 李红跳远达5.6 ,一支铅笔长176 ,铅笔直径为6.8 .4.如图1-3,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正确放置的是 ,该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长度是 . 图1-3 图1-4【素质优化训练】1.测量课桌的长度时,记录为82.03,如读数正确则记录中漏记了 ,应记 录为 ,其中准确值 ,估计值 ,有效位数 ,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2.改正图1-4中用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的错误之处.a. b. c. 3.对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分别为3.82cm,3.80cm,3.79cm,3.49cm,它的平均值取 .4.现有10m,2m,2dm,1cm,1mm,1μm六个数值,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下列填空:练习簿的长度约为 ;塑料小三角尺的厚度约为 ;三层楼房的高度约为 .【创新深化训练】1.小明用一刻度尺测得物理课本的长度4次,=25.79cm;=25.80cm;L3=25.81cm;L4=25.82cm,问物理课本的长度是多少?2.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如果测量方法都正确,那么无论哪个人测,结果应相同C.两个人同测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这两个结果之间的差异叫误差D.选用精密仪器,可以减小误差3.小明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你补上合适的单位:(1)张华同学身高为174.0 .(2)硬币的厚度为2.0 .(3)人的头发直径为70 .参考答案:【知识强化训练】1.米,刻度尺;2.55,0.055,5.5×;8.8×103;8.8×106 ;8 .8×109;3.km,dm,m,mm,mm;4.B,mm,30.0mm;【素质优化训练】1.单位,82.03cm,82.0cm,0.03cm;4位;mm;2.尺未放正;视线未与尺垂直;未对准零刻线;3.3.80cm;4.2dm,1mm,10m 【创新深化训练】1.25.81cm;2.D;3.cm,mm,μm。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