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的研究临床医学论文.doc
3页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对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价值的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磷酸肌酸【摘要】 目的 动态观察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分析多种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心肌炎对CK-MB的影响方法 (1)上呼吸道感染121例(A组),病毒性心肌炎25例(B组);(2)测定CK-MB采用电泳法结果 入院时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CK-MB均异常,分别为(34.15±10.21)IU/L,(37.69±11.34)IU/L;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K-MB恢复较病毒性心肌炎快(P<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时CK-MB异常率高,但恢复快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时CK-MB显著受影响动态观察CK-MB对病毒性心肌炎有防治价值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肌酸激酶同工酶 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1~6型)最常见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广泛地应用于心肌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在1994年威海会议将发病1个月内血清中CK-MB增高 [1] 为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诊断指标之一现临床广泛测定CK-MB。
我院亦开始重视CK-MB的检测本文研究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中CK-MB的动态变化,讨论CK-MB在心肌炎中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7年至今住院患儿146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A组)患儿121例,男65例,女56例,男:女为1.2:1,年龄1.5~13岁,平均为6.2岁左右;病毒性心肌炎(B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2±3.1)岁病毒性心肌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依据较易区分 [2]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1)临床诊断①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②心脏扩大③心电图一系列改 变④CK-MB升高2)病原学检查(活检、病理)等1.2 观察项目 于入院时或入院1周内和间隔1周后分别采集血标本测定1)CK-MB测定采用免疫抑制法2)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中分离病毒或恢复期血清同型抗体滴度较前次血清比较,如果较前一次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用病毒核酸探针自患儿血中查到病毒核酸或有创性心包穿刺检测分离了病毒或有特异性病毒抗体阳性1.3 统计学方法 我院正常CK-MB界限为<27IU/L,CK-MB≥27IU/L定义为异常2 结果CK-MB的变化见表1。
入院时上呼吸道感染患儿(A组)的CK-MB水平较病毒性心肌炎患儿(B组)高,两组的CK-MB异常率比较并无差异1周以后复查A组CK-MB水平明显下降,异常率亦降低(P<0.01),但B组CK-MB水平和CK-MB异常率仍处于高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并未出现变化(P>0.05)表1 上呼吸道感染(A组)和病毒性心肌炎(B组)患儿CK-MB变化3 讨论3.1 CK-MB变化的临床意义 本文重点观察了CK-MB在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动态变化,结合病毒感染的种类不同,对CK-MB有一定的新认识:即CK-MB的变化在呼吸道感染患儿有较高比例(33.1%)CK-MB的变化可能与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病原体的毒素、缺氧等多种因素对心肌细胞有损伤作用,使CK-MB在血中含量增高 [3] 本文结合显示在呼吸道感染患儿的CK-MB水平稍低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但呼吸道感染患儿CK- MB的变化持续时间短,于入院1周后复查CK-MB基本恢复正常病毒性心肌炎突出表现是CK-MB的升高,在间隔1周复查CK-MB仍保持高的水平和异常率,这与病毒的直接损害,氧自由基、免疫性损伤等因素使心肌细胞呈炎症浸润和变化为主的病理改变等有关 [4] ,这种炎症病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内有相当的活动性,所以使CK-MB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3.2 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对CK-MB的影响 急性心肌损伤和扩张性心肌病密切相关 [5] 并且持续性病毒感染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产生自身免疫 [6] 可以进行病毒检测也能早期发现已经观察到病毒感染(例如柯萨奇B病毒)在儿童呼吸道疾病中有高的感染率 [7]柯萨奇B病毒更容易发生对心肌细胞的损伤CK-MB的变化与疾病的 发展 基本成比例,而且CK-MB异常增高的持续时间更有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应强调动态观察CK-MB的变化,呼吸道感染患儿若CK-MB升高持续1周以上,要警惕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而在病毒性心肌炎动态观察CK-MB对评价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意义因此,病毒性心肌严重CK-MB的异常及持续时间可以作为诊断标准之一参考 文献 1 李家宜.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级医刊,1994,29(11):60.2 吴瑞萍,胡亚美,江在芳.实用儿 科学 ,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32,1494. 3 余仲平,范学瑾.小儿呼吸道感染心肌酶改变的临床分析(附456例报告).陕西医学杂志,1996,25:476.4 Behrman RE,Klienman RM,Jenson HB.W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16th edition)WB Saunders company.Philadelphia,2000,1434.5 Andreoletti L,Hober D,Decoene C,et al.Detection of enteroviral RNA by pot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endomyocardial tissue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cardiac diseases.J Med Virol,1996,48(1):53.6 Conaldi PG,Serra C,Mossa A,et al.Persistent infection of human vasˉ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y group B coxsackievirses.JID,1997,17(3):693..7 方凤,蒋汉明,马则敏,等.小儿柯萨奇B病毒循环抗原的临床监测.临床儿科杂志,1998,16(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