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语文 第1部分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课件.ppt

40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69808585
  • 上传时间:2024-07-3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34.01KB
  • / 4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考点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1. 通假字明日徐公来,孰视之______通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__孰 熟 仔细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长,指身高照,看 第二天 偏爱 土地方圆 国君身边的近臣 指责 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谏 穿戴 认为……美 当面 使……听到 通“熟”,仔细 谁,哪一个 如 好像 上等 下级向上级传达 下等 下达 早晨 公开场合 朝见 接受 光艳美丽 第二天 因受蒙蔽而不明 过错 间或、偶尔 满一年 6. 重点句子翻译(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4)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比徐公差远了 (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7)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9)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10)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1. 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要点:①门庭若市;②无可进者;③皆朝于齐(答出两点即可)2.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 3. 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4.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主的忠臣;②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说和意见 5. 简略说说本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6. 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做简要分析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主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7. 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8. 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强化训练 (二)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 土地方圆(土地纵横) 受蒙蔽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到上等奖赏3. 邹忌是怎样讽谏齐威王的?从生活小事推至治国大事。

      解析】邹忌由妻、妾、客“皆以美于徐公”,受到蒙蔽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大王受到的蒙蔽更大由小及大,由家事上升到国事,委婉劝谏 4. 根据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解析】从邹忌谏言和齐威王纳谏可得出前两点;理解了语段(二)的内容,即可得出后两点 偏爱 实在、确实 担任 离开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关键词“时时”“间进”) 3.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于劝谏君王的忠臣;②齐威王能够接受并采纳群臣的劝谏和意见 4. 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D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注意关键词“期年”“虽”的准确翻译)3. 语段(一)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写燕、赵、韩、魏四国来朝拜,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的成效之大,引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4. 语段(一)中的邹忌和语段(二)中的孟子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类比手法;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3段(二)智伯①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襄子②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③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 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

      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选自《淮南子》)【注释】①智伯:晋国的大夫本文的背景是智伯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只有赵不给,于是智伯联合韩、魏进攻赵智伯失败后,韩、魏、赵三家分晋②襄子:赵襄子,赵家的首领 ③同情:同样的情况、处境 A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3. 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 4. 说说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在说服别人方面有何不同之处邹忌说服齐威王是设喻说理,委婉劝说,而张孟谈说服韩、魏二君是直陈利害,直接说理解析】此题考查对比阅读的能力两文都是说服别人,【甲】文中邹忌是委婉说服,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然后类比出齐威王所处的环境乙】文张孟谈直接点明了韩、魏所处的境地,直陈利害,说服韩、魏帮助赵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