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土家族“傩堂戏”.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92704049
  • 上传时间:2022-05-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38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土家族“傩堂戏”“傩堂戏”是土家族的一种祭祖活动,又受到中原文化及巴、楚文化的影响,有着比拟明显的巴人“俱事鬼神”和楚人笃信巫术的文化痕迹它融巫术、原始宗教和戏剧为一体,成为一种佩戴面具演出的宗教祭祀戏剧,据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充实、扩展和完善,形成了以傩仪、傩戏、傩舞、傩技为主要形式的傩文化,至今仍旧活泼在黔东北的村村寨寨在德江县,现在就还有130多“坛”傩堂戏在民间活动,每坛有一位“掌坛师”(当地称“土教师”),演出时少则三五人,多则十来人傩戏演出与傩坛祭祀交错在一起,分为祭祀、开洞、闭坛三个局部每当从事此项活动的“土教师”头戴面具,身穿“法衣”,在庄重肃穆、香烟缭绕的“神案”前,在鼓、锣、丝弦、唢呐的伴奏声中“开坛”,或跳神唱戏,或占卜问卦,或为祈愿人家通报神祗意旨、祸福吉凶时,特殊是当牛角和司刀这两件特别“乐器”发出森严悲壮之声时,总会勾起一些潜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万物有灵”的原初情愫土家族的先民信任,在他们的四周还存在着一个鬼神的世界,有一种超自然的力气,在主宰着人世的一切,只有顶礼膜拜、祈祷,用巫术、符咒、舞蹈等仪式,才有可能影响它们,避疫逐鬼,驱邪化凶,降福呈祥。

      在土家族人看来,任何神灵,即使是凶神,只要自己诚意实意地去“许愿”、“还愿”、 “酬敬”,也能够使它回心转意、与人为善这里蕴含着土家族人宽厚、和善的民族本性  在德江的“土家族傩堂戏”中,还有一些特别独特的“绝活”,非常高难危险,如“踩刀祭”、“溜铧口”、“翻叉耍”等表演,无疑是继承了古代巫术用符咒威力进展表演的传统观看这类表演时,观众都是屏住呼吸,提心吊胆,叹为观止比方“踩刀祭”,踩“地刀”时,是把一排锐利的大钢刀刀刃朝上置于地面;踩“天刀”时,则把若干大钢刀刀口朝上置于木柱之上排列为楼梯状祭祀开头时,“土教师”身穿法衣,赤脚,一边画符念咒,一边沉着不迫地走上刀刃,如履平地溜铧口”则是把若干铁铧口(有时用砖头)全部用火烧红,排列在地上,由“土教师”光着脚板逐一走过翻叉耍”则更为惊心动魄,“土教师”为了降伏恶鬼,要用钢叉向另一个扮演恶鬼的“土教师”的咽喉或胸膛用力投掷过去,而对方则要用单手精确地接住飞来的钢叉……  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在小说《神巫之爱》中,对这一带傩堂戏的演出有非常传神的描写:“他(指神巫)头缠红巾,双眉向上直竖他脸颊眉心擦了一点鸡血红缎绣花衣服上加有珠绘龙虎划黄纸符咒。

      手持铜叉和镂银牛角一上场便在场坪中心有节拍的跳舞着,还用呜呜的调子念着娱神歌曲他双脚不鞋不袜,预备回头赤足踹上烧得通红的铁犁那健全的脚,那牢固的腿,那活泼的又显露完善的腰身转折的姿态,使一切男人艳羡,一切女人倾倒那在鼓声蓬蓬下拍动的铜叉上圈儿的声音,与牛角呜呜喇喇的声音,使人信任神巫的四周与本身,全是精灵所在  或许这就是人们在观看傩堂戏时,内心深处会受到剧烈震撼和共鸣的缘由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