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抗战前钱庄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政府.pdf

13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6643044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11.43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3年第 1期抗战前钱庄业的衰落与南京国民政府朱荫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836)内容提要: 本文内容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通过统计表和其它史料, 考察 1927) 1937年期间的整体演变状况, 指出这期间被称为近代中国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钱庄业的整体趋势是快速的全面衰落第二部分进而分析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原因在于其角色定位的改变, 因为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财政金融政策, 是要建立统制全国的垄断金融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银行业是主角, 钱庄业因为自身的传统和特点, 成为被南京政府改造收编纳入银行业中进行管理的对象这种金融政策下新的角色定位, 是直接导致这期间钱庄业快速衰落的决定性因素本文并对南京国民政 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钱庄业 银行业 南京国民政府钱庄, 是传统中国金融组织的主要代表, 被称为近代中国的三大金融势力之一¹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到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这段时期, 金融领域的变化中, 最引人注目的一点, 是三大金融势力之一的中国银行业出现了快速发展,º这一点, 尽管学术界有人认为是畸形发展, 但在有发展这一点上看法是共同的。

      而与此同时, 对另一大金融势力即传统金融机构钱庄业的看法却有不同, 如美国匹兹堡大学罗斯基( Thomas G1 Rawski) 教授在他被评论界称为/ 里程碑式的研究0, / 在广度和深度上, 都有开拓性的进展0的著作5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6一书的第三章中, 强调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经济成长, 并未经历过经济学家熊彼得所说的/ 创造性的破坏0过程, 在新式银行迅速发展的同时, / 旧有的钱庄不但没有被取代,反而日益繁荣和扩大0, / 在在都显示了新旧企业之间的相辅相成0»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大多认为这时期的钱庄业出现了衰落, 但因研究的对象基本集中在上海, 尚未能对钱庄业的整体状#58#¹º»参见台湾学者张瑞德评5罗斯基著/ 战前中国的经济增长06, 载5中国现代史书评选辑第 11 辑6, 史馆民国 82年出版; 另见刘佛丁:5对 20 世纪前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新估价))) 评罗斯基著/ 战前中国经济增长06, 载5近代中国6第 3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年版关于此期银行业的发展情况, 参见拙文5两次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6载5中国社会科学62002年第 6 期参见王业键著:5中国近代货币与银行的演进6, 台北民国 70 年版。

      近代早期的三大金融势力是钱庄、 票号和在华外国银行; 1911 年后是钱庄、 外国在华银行和近代中国银行况作出评价¹笔者与罗斯基的看法不同, 认为对 20世纪前期的钱庄业状况不能一概而论: 20 世纪初期至1927 年为止, 钱庄业大体是向上发展的, 但从 1927年后出现改变, 开始出现衰落, 1931 年后衰落趋势进一步明显º笔者认为, 钱庄业的衰落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大城市, 而是包括中小城市的全行业的全面衰落总起来看, 1927) 1937 年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这种全面衰落的状况十分明显, 与罗斯基的论述结论并不相同为论证这一点, 本文首先对前人研究钱庄的情况进行回顾, 在更大的范围内对本时期钱庄业的情况进行梳理分析, 用统计数字和文字资料结合的方式证明这期间钱庄业衰落的现象确凿无疑接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本时期钱庄业明显衰落现象出现的原因, 并对这种原因的根源进行探讨一、 各地钱庄业的衰落回顾近些年对钱庄业进行的研究, 有两个现象令人印象深刻: 一是这期间已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多, 除有几篇对南京汉口和天津钱庄的研究文章外, 其它都集中在上海钱庄方面对别的地区钱庄进行研究的成果和对全国钱庄业进行总体分析的文章极少见到。

      二是在已有的数量不多的文章中, 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 1927 至 1937年期间钱庄业的衰落问题, 特别是在研究上海、 南京、 汉口等大城市钱庄的文章中, 都指出这期间该城市的钱庄业出现了衰落研究钱庄业的文章数量少应当说与史料的缺乏和难以收集有直接关系, 但是, 这种原因不应当成为考察这时期钱庄业整体状况的障碍因此, 本文在这里尝试从更大的范围进行考察,看看这期间钱庄业的衰落现象仅仅是限于已有的对几个大城市的研究还是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同现象? 还有, 除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的导致钱庄业衰落的原因外, 还有没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下面, 将逐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回答我们先通过表 1 的统计, 对这期间各省的钱庄业情况, 作一个总体的观察受到资料的限制, 要想清楚地整理出近代钱庄业整体变化的准确数据, 几乎不可能表 1的数据来自当时的统计, 不够完整, 很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张统计表中观察到当时全国钱庄业的一些基本情况, 得出一些基本判断例如 1、 从统计表看, 1933 和1934 年时, 钱庄在中国金融业中仍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仅据统计表中中国本部十四个省的不完全统计, 钱庄的数目就已达 1 121家, 超过同期银行业的分支行总数。

      ¼实际上, / 钱庄在中国各省, 无省无之0,½如果统计数据完整,钱庄数目将超过这1 000多家是没有问题的59#¹º»¼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5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6( 1927) 1937)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695 页同期全国银行业分支行总数为 1 038 家, 见 1934 年5全国银行年鉴) ,A4页现有的对这期间钱庄业衰落原因的分析, 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主要从钱庄的制度局限、 资金薄弱、 管理陈旧等方面入手进行; 外因主要从银行竞争、 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请参见本文第二部分1927 年后开始出现衰落,可从钱庄的数量上看出来, 1931年后出现明显衰落, 可从钱庄数量和利润数量上看出来参见本文表 3、 表4 中的数字有代表性的对上海钱庄的研究成果如上引王业键著作中的有关部分,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郑亦芳的硕士论文:5上海钱庄的兴衰6( 1843) 1937) , 民国68 年版以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编5上海钱庄史料6,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年版( 以下简称5上海钱庄史料6) 等。

      对地方钱庄的研究文章如姚会元:5近代汉口钱庄研究6,5历史研究61990 年 2期, 姚会元:5国民党统治时期汉口钱庄的衰败6,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61986 年4 期张福运:51927) 1937 年南京钱庄业的兴衰6, 5民国档案62000 年1 期林地焕:5论 20 世纪前期天津钱庄业的繁荣6,5史学月刊62000年 1 期等表 1各省钱庄数及实收资本额统计表单位: 千元省别1933 年底1934年底钱庄数实收资本每家平均资本钱庄数实收资本每家平均资本安徽197283813195953113浙江2187 03732132697 5842812 福建834 7015616855 9557011河北241 1884915996 7186719 湖南951 4711515401 1022716湖北141962810552 9185311 江西297212419732 132江苏12422 3371801115623 40315010 广东34610 36730101647 9124812山西512 5925018391 5874017 山东941 9252015772 3683018四川241 8307613534 0627616 河南252 61010414陕西61552518 中国本部合计1 12155 09349111 15869 6576012察哈尔114203812 绥远52985916201 3016510 蒙古合计167184419201 3016510东三省1115 3924816846 5447719 全国合计61 2031 26277 5026114香港225 90026812 总计1 27067 1035218说明: 1、 本统计表缺乏某些省份的数据。

      如原表就有/ 二十二年缺河南、 甘肃、 广西、 贵州、 陕西及云南六省, 二十三年缺甘肃、 广西、 贵州、 云南四省0的说明同时, 有的省份钱庄数量不全, 数据不够完整另外, 有些有统计数据的省份, 统计数据的规范性也值得怀疑, 因笔者根据5全国银行年鉴6的有关数据观察, 本表同一个省的钱庄数字存在前后两年统计地区不一致的情况2、 / 每家平均资本0一栏为笔者计算资料来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 5国民政府财政金融税收档案史料6( 1927) 1937),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698 页/ 附表一02、 钱庄的地区分布跟银行一样, 十分不平衡除广东外, 浙江江苏这两个银行业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钱庄密集分布的省份, 数目是其它省份的几倍乃至十多倍3、 钱庄的资本数额都不大除香港外, 江苏的钱庄资本平均数额最大, 也仅有十多万元其它省份钱庄的平均资本额一般在三、 四万元之间, 少的甚至只有一、 二万元如从全国观察, 1933 年全国钱庄资本额平均不 到5 万元, 1934年也只有 6万余元, 资本数远不能跟银行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相比4、 有两个一升一降的情况引人注目。

      即 1934 年与 1933 年相比, 大多数省份的钱庄数目有所下降, 而同时大多数钱庄的平均资本额却有所上升5、 钱庄倒闭的现象早已开始, / 过去之七年中, 钱庄倒闭甚多, 考其原因, 则有种种, 或以外患内乱、 或以投机恐慌、 或以国内外之经济衰落, 而存#60#在有十年以上者不数数觏, 即地位牢固获利甚丰之家, 不旋踵而清理者, 亦甚多也0¹从原表 的这个说明来看, 钱庄数下降的现象并非始自 1933 年, 而是至少已有七年的历史, 即在 1927年左右就己开始了考虑到该资料数据不够完整, 时间也只有两年, 局限性明显较大之故, 笔者另外选取了 13 个重要城市, 整理了这些城市 1933) 1935 年前后三年钱庄的数量和资本额变动情况, 作成统计表 2, 现从这个统计表中进一步观察这期间钱庄业的变动情况表 213个城市钱庄数量和资本额变动情况(1933) 1935)单位: 万元城市1933 年1934 年1935年数量资本额 每家平均资本额 数量资本额 每家平均资本额数量 资本额 每家平均资本额上海722 042122814571 882163310481 800103715北京10701071012791061696510712 天津51364157115338615713汉口44269166112816610519 重庆181491081319458132411138410615杭州346213118306016210 宁波673471051260325105144011210218南京13151911212171411561310212 广州1443281121354215144108028819316厦门56328115194739215814 太原51258195112813815419烟台596111110263816115 长沙95147111154011012218合计5853 747146144844 353199103072 976917说明: 1、 1935年的统计数字截止期为二月。

      2、 上海钱庄为汇划庄的统计数字, 其它类型钱庄均未计算入内3、 / 每家平均资本额0为笔者计算资料来源: 据5全国银行年鉴61934 年第 10章、 1935 年第 12章和 1936 年第 11) 18 章的有关资料编制拿表 2 与表 1 相比, 从钱庄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上看, 钱庄数量的下降与每家钱庄平均资本额上升即一升一降的现象是一致的这 13 个城市的钱庄数量从 1933 年的 5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