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梯田建设技术手册.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ali****an
  • 文档编号:119082462
  • 上传时间:2020-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3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梯田建设技术手册1总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梯田工程在5~25的坡耕地上建设,25以上区域为禁垦区1.1 梯田的定义 在坡耕地上分段沿等高线修筑的田面平整、地边有埂的阶梯式农田称为梯田1.2 梯田的功能1.2.1截短坡长,改变地形坡度,拦蓄径流,防止冲刷,减少水土流失1.2.2保水、保土、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质量等级及地力,增产增收1.2.3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为机械耕作和推广农业技术创造条件1.2.4为集约化经营、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旱作农业奠定基础1.3 梯田类型1.3.1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分为水平梯田和隔坡梯田1.3.2根据埂坎建筑材料可分为土坎梯田、石坎梯田和土石混合梯田在土层深厚的黄土地区宜修筑土坎梯田;在土石山区或石质山区,应就地取材,修筑石坎梯田或土石混合梯田1.3.3按利用方向可分为旱作梯田、水浇梯田、果园梯田、经济林梯田等1.4 梯田施工形式主要采用机械推平,人工筑埂的形式在不适宜机械修筑的土石山区,采用人工修筑的形式1.5 梯田质量标准1.5.1按照总体规划连片兴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修建1.5.2黄土地区梯田连片面积在50亩以上,土石山区连片面积在30亩以上。

      1.5.3黄土地区田面宽在8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1亩;土石山区田面宽在5米以上,单块面积不小于0.5亩1.5.4田面平整,田坎坚固,地边埂高符合设计标准,并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路通水畅,便于机耕2 规划2.1 规划原则2.1.1因地制宜,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坡面水系、田间道路综合配套,优化布设2.1.2梯田应布设在距村庄较近、交通方便的地方,尽量集中连片,形成规模2.1.3梯田不得布设在滑坡体或泄溜面上2.1.4田面宜宽不宜窄,田块宜长不宜短尽量做到生土深翻,表土还原,确保当年不减产2.2 梯田规划梯田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总体规划按区域(省、市、县)按一定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时期(近期、远期)进行编制年度实施方案按规划确定的年度任务,按县(区)进行编制,内容包括:田区规划、田块规划、田间道路规划、坡面水系规划、地埂田坎利用等2.2.1坡面水系规划梯田规划中应将坡面小型蓄排、蓄引工程统一规划,配套实施,合理布设截水沟、排水沟、水窖、蓄水池等小型工程,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在降雨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土石山区,根据坡面径流来源、数量,首先进行坡面蓄排工程规划,通过渠系配套,达到坡面径流就地、就近排引、拦蓄、贮用,进行高效利用。

      在降雨较多、梯田不能全部拦蓄暴雨径流的地方,在田区应布置截水沟等小型排水工程,以保证梯田田区的安全;在降雨较少的地方,在道路两侧布设水窖、蓄水池等小型蓄水工程,发展集雨节灌2.2.2田间道路规划田间道路是梯田田区的骨架,修地先修路,路侧排地块田间道路按照具体地形,采取通梁联峁,跨弯连咀,沿沟走边等方法布设,在满足机械耕作和运输的前提下,要求连通田区内所有田块并且总长度最短道路应尽量少占耕地和割裂地块,同时要有一定的防冲措施,以防路面径流冲毁农田,保证路面完整与畅通一般情况下,道路沿田边布置,应与田、林、路、渠、沟等项目进行综合规划布局,以便于田间生产的管理2.2.3田区规划根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要求,结合县(区)土地利用规划和梯田建设总体规划,选择坡度较缓,土质较好,距村庄较近,水源及交通条件方便,有利于机械化和水利化的地方,以坡面水系、道路为骨架,规划梯田田块,建设具有一定规模、集中连片的梯田根据地貌及明显切割地貌地物(如道路、陡坎、沟壑、非耕地等)界定田片2.2.4田块规划在坡面水系、道路规划的基础上,沿等高线呈长条带状布设梯田田块;梯田田块应因地制宜,不同地形采取不同的布设方式按地形、地貌特点,田块布设应做到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同时要考虑省工省时,便于机械作业等因素。

      不同地形部位梯田田块规划的一般要求表2—1坡耕地类位 置 及 边 界地 形 特 征规 划 要 点梁峁盖地丘陵沟壑区的小流域一级梁峁顶部土地,梁峁边线以上一般坡度3-8,宽、平,长梁或峁梁中心田块较大,四周带形田块环绕,道路沿坡线长的坡缘方向布设梁峁坡地上为梁峁边线,下为坡坪交界线或谷缘线,两侧为道路、村庄或深度凹形坡、集水线切割坡度一般<30,凹凸形坡相间,坡面水平方向长度一般大于300m田块沿等高线布设,长不限,绕山转,大弯就势,小弯取直,道路多呈“之”形布设,连接村庄,通达各地块阶、坪地梁峁坡面下部转趋平缓的土地,上界坡坪交界线,下部为谷缘线,两侧为切沟或冲沟切割坡度3-10,常被浅沟、切沟所分割,一般水平方向长度<300m可规划修成长方形高标准梯田,田路可棋盘式布设坡咀地流域二级长梁顶部常和流域流水方向垂直,坡界为谷缘线,两侧为切沟、冲沟两边的谷缘线坡度一般<15,常常咀湾相间出现常规划成沿等高线的裹肚形田块,等高不等宽,道路沿咀走边湾塌地湾里沟脑,上界为梁坡下部或坪地下部,下界为切沟、冲沟流水线上方陡坎,两侧为>25的陡坡或道路切沟坡度5-25,水热条件较好沿等高线规划成带状梯田,注意径流水路。

      沟台地支毛沟的沟道部分纵坡<25,水热条件较好梯田块状布设,一般不连续,道路规划在洪水水位线以上谷坡中下部沟掌地干沟U型沟道的沟滩地纵坡一般<20,沟道宽浅缓,水热条件好修成向上方弓的扇形或梯形的大田块,道路布设在掌地与坡梁峁坡地交界处河谷阶滩地上部有>25的陡坡,下部以流水线为界,两侧多为沟壑流水线分割坡度一般<10,水热条件好修成沿等高线布设的矩形田块,道路走上边2.2.5田坎田埂利用 根据田面宽度、田坎高度与坡度,因地制宜选种经济价值高、固土能力强、对田区作物生长影响小的树、草种,发展田坎经济3 设计3.1 水平梯田设计水平梯田设计包括梯田田区设计、田片设计、田块设计、断面设计等内容梯田规划设计要落实到乡、村、地块和图班,GPS定位,按图斑管理 3.1.1 梯田田区设计根据梯田建设总体规划进行梯田田区的设计,田区是指能够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便于组织管理的梯田工程区域,面积从几十亩至上千亩,设计内容包括田片划分、道路、林草措施、蓄排工程的布设田区设计应以1:2000~1:5000地形图为工作底图,典型剖面图应为1:200~1:5003.1.2 梯田田片设计田片是田区的组成部分,是由沟壑、高坎、道路等不易改变的边界围成的耕地地块组成,设计内容包括田块数量、走向、断面规格尺寸、田坎线等。

      3.1.3 梯田田块设计田块是由埂坎围成的单个地块,是由经营管理决定的耕地单元田块设计包括田面长度、田面宽度、田坎坡度、田埂高度等断面要素依据地面坡度、土壤类别、施工方式,确定田面宽度、田坎高度和田坎坡度,满足修筑少用工、埂坎少占地、便利机械作业、梯田稳固安全的要求梯田防御暴雨标准一般采用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3.1.4 梯田断面设计1) 梯田断面要素见图:图1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图θ—原地面坡度();α—梯田田坎坡度();H—梯田田坎高(m);BL—原坡面斜宽(m);Bm—梯田田面毛宽(m);B—梯田田面净宽(m);b—梯田田坎占地宽(m);原地面坡度越大,田面宽度越小,田坎越高;原地面坡度越小,田面宽度越大,田坎越低梯田断面尺寸参考数值如下表: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参考数值表3—1原地面坡度()田面净宽(m)田坎高度(m)田坎坡度()5~1020~301.5~4.375~5510~1515~202.6~4.470~5015~2010~152.7~4.570~5020~258~102.9~4.770~502)田面长度 应坚持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能长则长的原则,即“长不限,绕山转”,依具体地形、地貌变化而定。

      3)田埂田埂高度按20年一遇3~6小时最大降雨防御标准设计田埂上宽30~40cm,田埂外边坡角同田坎侧坡角,田埂内边坡一般取45 4)田坎根据修筑材料合理确定坎高,土质一般不大于5米,硬坎外坡不大于70,软坎外坡不大于453.2 梯田工程量的计算3.2.1 土方量的计算 V:单位面积(hm2)梯田土方量(m3); L:单位面积(hm2)梯田长度(m); H:田坎高度(m); B1:田面净宽(m) 单位净面积(hm2)土方量:V =1250H(m3/hm2) 3.2.2 土方运输量的计算 土方运输量A′=B1HLB 单位净面积(hm2)土方运输量 A′=833HB(m3m/hm2) A′:单位面积(hm2)土方运输量(m3m) 土方运输量的单位为m3m,是一复合单位,即需将若干立方米的土方量运若干米距离3.3 田间道路设计3.3.1 设计要求梯田道路根据所通行的车辆的需要分为主干道、支道和田间道路,田间道路纵向坡度应控制在15%(8.5)以内,转弯半径不小于12m,连续坡长不能超过20m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能通行中型农用机械;支道能通行中小型农田机械,路面宽度4m~5m;田间道路能通行架子车和小型农用机械,路面宽度2m~3m。

      若道路和林带结合起来,宽度可适当增加 3.3.2 道路布设 道路布设要以不同的地貌特点为基础进行,在不同地面坡度条件下,道路和田块相交形式应有所不同一般地面坡度小于8的坡面,田间道路可垂直于等高线与田块正交,路田布设方式呈“非”字形;大于8而小于12的田片,道路应按连续的“S”形布设,转弯半径大于15m;大于12的田片,道路与田块按斜交或“之”字形方式布设;对于较大的田片,要根据各田块所处具体地形条件,综合上述各类形式进行道路布设3.4 坡面水系设计梯田的坡面水系工程主要有引洪、排洪渠系、蓄水、涝池、水窖设计等,暴雨径流和建筑物设计要能达到保护梯田的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蓄水利用3.4.1截水沟设计当梯田区上部为坡耕地和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 截水沟防御暴雨设计标准为10 年一遇24h 最大降雨量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排水一端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作好防冲措施3.4.2 排水沟设计 排水沟一般布设在坡面截水沟的两端或较低一端,终端连接蓄水池或天然排水道当排水出口的位置在坡脚时,排水沟大致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位置在坡面时,排水沟可基本沿等高线或等高线斜交布设。

      梯田区两端的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布设,大致与梯田两端的道路同向,土质排水沟应分段设置跌水各种布设都必须做好防冲措施(铺草皮或石方衬砌)3.4.3 蓄水池与沉沙池设计蓄水池一般布设在坡脚或坡面局部低凹处,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