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6987348
  • 上传时间:2017-09-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7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屯堡古村寨的景观空间探究——以贵州云峰八寨之云山屯、本寨为例【摘 要】 每个民族、部落都拥有他们各自固有的空间概念聚落整体景观如何诠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聚落的营建者如何利用这种空间概念去构筑生存空间以及社会环境?聚落成员如何将自己的“共同理想”,如价值观、生死观、宗族情结、地缘感等通过空间图式来洗炼表达?本文通过研究拥有 600 余年历史的贵州屯堡村寨聚落的景观空间形态,力图了解这群最早深入贵州少数民族腹地、扎根深山亦兵亦农的汉族移民部落,600 多年来在特定地域及聚落职能限定下繁衍至今的独特景观模式关键词】 古村寨;景观空间;诠释;共同理想;空间图式对景观具有空间性的描述,最早见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中:“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1]文学家将山水游赏的空间感受分为“旷”与“奥”两类,旷者开阔,奥者深邃1979 年,冯纪忠教授从风景评价的角度,又阐述了这一概念,提出以“旷、奥”作为景观空间序列的设想,所有的景观空间都处于一定程度的“旷奥交融”的状态中,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性今天贵州的大山深处,就保留着不少旷奥交融、颇具空间研究价值的屯堡(音“pù” )古村落其建设模式无论是相地择址,还是建屋拓巷,都呈现出与当地少数民族建筑风格不同的独特景观空间序列,令人回味。

      贵州安顺城东的七眼桥镇辖区内,距市区十余公里的云鹫峰周围,方圆 11 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分布着八个典型的屯堡村寨——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洞口寨、吴屯、章家庄与竹林村,俗称“云峰八寨”他们扼守着当年明军进入安顺必经的古驿道,是至今保存相对完整的典型屯堡聚落区1. 聚落群的景观空间结构1.1 平面格局——山水相依,点散核聚云峰八寨地区属贵州典型的锥状岩溶峰林地带,山峦群抱,水网密集,间以少量河谷盆地从总平面图上看,组团中每个聚落点两两相距约 0.6~1.5 公里,其间以良田阡陌,山岭水系,建筑错落依势而建,呈现出山地聚落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合”景观空间布局形态1)聚点散当地被山体和水系切割过的破碎地形,客观上限制了当地聚落规模,使其无法像中国中、东部平原地带的村落成片扩展;加之屯堡内各自小团体内认同体系的存在,进一步催化了聚落点“化整为零”的分布态势经过岁月的验证,这种被“碎化”了的聚落群格局,在保证聚落彼此间有效联系的前提下,不仅满足村寨建设中的“门槛限定原理”[2],使有限的可耕种地块承载一定人口容量的生存需求;还能达到分散敌人注意力的效果——敌人无法摸清哪里是群落集团的中心,哪里是边缘,从而使其视听混淆,贻误战机[3]。

      2)内核聚 在村寨规模和成员组成上,屯堡多是以一个嫡系、一个家族或几个大姓来围寨设屯,通过建祠堂、修宗庙、续家谱、跳傩戏等汉地宗法活动与思想的延续,来不断维系成员间的凝聚力体现在屯堡村寨聚落形态上,则是环环相扣的内聚型军事/家族生活空间:当年为了屯戍安全,往往由千户、百户、旗、所等的军官择定住址之后,普通军士在他们周围造房,毗邻而居,互相呼应坚固的寨门、森严壁垒的街巷、围合度极好的四合院、机关暗含的碉楼,无不使聚落的内部空间呈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和内聚力1.2 竖向格局——高低错落,守望相助选址历来能反映出传统聚落朴素的规划意识寻龙、访水、查砂、点穴”,这种汉族民间特有的“生态经验”在“云峰八寨” 的聚落选址上有充分体现从整体地貌上看,云峰区域景观层次丰富,旷奥兼备,地形多变:西部山岭盘亘、中部良田万顷,东部丘陵起伏,其间活水萦绕八个寨子星罗棋布,各有特质按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竖向上从高到低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类:(1)山间峡谷型(云山屯、洞口寨);(2)水畔山寨型(本寨、雷屯);(3)平地坝子型(小山寨、竹林村、章家庄和吴屯)前两类的地理位置具有先天的军事战略优势“山间峡谷型”坐落在平均海拔 1350 米以上的谷坳中,周边山势峻峭,围合度极好,易守难攻;“水畔山寨型”则往往背靠苍山以作屏障,面向曲水以为天堑,辅以寨墙保护,虽固若金汤,亦不失小桥流水的简约温婉。

      相较之下,“平地坝子型”的外部边界是最不具防御性的,这些村寨均为民屯,周围良田千顷,四通八达,生活、交通功能大大增强依据以上各自的地理位置组合,“云峰八寨”构筑出了一个守望相助、互通互惠的攻防/生活体系:聚落间远近相望,首尾相应,任何一寨遭受敌人攻击,周边屯堡均即可闻风而动,前来救援,形成一呼百应的慑敌之势;而高海拔山地居与平坝居的相互搭配与联系,是由于山地为驻民带来多种庇护的同时,也客观地使文化交流受阻,隐遁于高山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容易被局限在相对封闭的山地图景中,平坝居的存在可为整个聚落体系提供吸纳及扩散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缓冲区间,以弥补山地居先天的缺陷,进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新陈代谢与良性互动2.“八分之二” 个案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屯堡建村理念,本文选取八寨中颇具代表性的云山屯和本寨为样本进行分析,进一步解读屯堡聚落的个体景观空间2.1 特色环境2.1.1 云山屯:峰石、古木、山泉云山屯是云峰八寨中最早和影响最大的屯堡村寨,始建于明初,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平均海拔1400 米,位于“云峰八寨” 西北部的云鹫山半山坳里,呈弧带状分布其南部有云鹫山,孤峰卓出百余米;北部、西部则被群山所围绕,整个寨子犹如悬在半空的天上街市,却又被起伏的地形掩蔽得极好。

      2001 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 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屯门前则沿袭了江南村寨村前植风水树的习俗,古树如盖屯中汇有古井数眼,是为周边径流经植被、山体的层层渗透与过滤而得来,终年清泉不断2.1.2 本寨:山麓•田畴• 三汊河本寨位于“云峰八寨” 西南,与云山屯隔山南北相应其空间形态形如“巨榕”扎根于山水东西北三边分别是姊妹顶山和青龙山,南边则流淌着清澈的三汊河,形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势本寨布局有“靠山不近山,临水不傍水”的特点前者一方面为了方便下田务农;另一方面可远离山体滑坡之虞后者则是为避免贵州夏季多雨形成的洪涝水灾,间以良田围合,灌溉、御守、日常取水三者兼得2001 年,本寨也被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 特色廊道2.2.1 云山屯:一街、三坝、三重门云山屯曾是商屯,古驿道穿城而过,据说当年风光时,四乡八里都来此赶集兵荒马乱时,富户也躲上山来,借寨墙抵御土匪屯前古石阶现已改为夹山坡道,呈 30 度由西向东倾斜,总体约长 450 米站在山脚路口西眺,循着夹山道上攀的方向,路南北两侧的山岩正好形成夹景边框,人的视线中落在高耸的云鹫山上,山顶寺庙进一步强化山体高度,暗示前方“白云深处有人家”的空间意境。

      屯内道路系统呈主次分明的枝状线型布局主街一条,贯穿首尾,平均宽度 4.5 米左右,与沿街建筑的高度之比约 1:1~1:2,这在布局紧凑的屯堡聚落中已算难得的疏朗,可见是为满足当初货品运输和集市交易空间的需求因地形起伏多变,主街的分岔路少有垂直相交者为缓和尖锐线角,这些节点被扩展成场坝,空间界面由建筑、菜畦等相互交错限定形成,通过高高低低的石阶与周边过渡衔接此类场坝共有三处,它们配合周边公建的设置,自然而然成为当地居民驻足停留、集会、交流的重要共享开敞空间屯中最具特色的防御体系,即明、清时期修筑的“三重门”:前屯门、二屯门和后屯门它们是聚落整体布局中颇具匠心的“收” 元素,沿主街次第展开拦截:前屯门和二屯门之间是民居,二屯门和后屯门之间则是菜地,几乎不住人三重门”的共同特点是都顺应山势,夹峙山坳间,与山腰天然绝壁连为一体,并在各险要处设置哨棚碉堡,石厚苔深;配以隐蔽在周边群山间的古哨墙,一旦发生战争,即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善、易守难攻的指挥和作战体系2.2.2 本寨:石拱门、窄巷、交叉口由于内部分叉众多,本寨在一些关键的巷道口设置坚固的石拱门楼,进行层层防御这些石拱门楼一般横跨在巷道上,进深 2~3 米,两层楼高,悬山顶。

      石拱门内,青岩砌壁,米浆勾缝,地面铺刻有如意图案的青石板顶层的哨房,檐下仅开一约 0.5m×0.3m 见方的射击窗相较云山屯舒展起伏的内部街巷格局,本寨内部地势平坦,少量石阶过渡高差而逼仄深邃其巷道两侧石墙连绵、森严垒壁,路幅宽平均仅约 1.5 米,与沿路建筑高度比为 1:2~1:12 ,空间紧迫感极强[5],加之线型曲折如同迷宫,沿壁射击孔密布,时刻让人感到杀机四伏本寨多尽端路,巷道分支往往延伸到某户石板房前便嘎然而止,形成所谓“关门打狗”之势寨中无十字路口,因“十” 和“ 失”谐音,对守军来说很不吉利,故巷道多为丁字交叉,或巷道正交时同向者隔街相互错落出一定距离,以避讳;同时这种格局还利于在巷战爆发时,借用墙体作掩护2.3 特色嵌体2.3.1 云山屯:商铺、洋房、寺庙寨子不大,但五脏俱全:住居、商铺、寺庙、戏台、学府、碉楼,万事具备,不欠东风沿主街多为“一”字型一层或二层商铺,前铺后居或下铺上居;沿山坡地多为次第而建的“一”字型、“L”型坡地民居它们多是屯堡人后裔陆续修建的,其中明代建筑较少,多数建于清代,民国年间及解放后修建的则占了相当比例在地段较好的山间台地上,往往还建有一些占地面积大、装饰讲究、碉楼守护的青砖洋楼、花碉合院。

      拜别财神庙,转身沿云山屯主街南面戏台旁的“Z”字山路迂回而上,拾级而上 600 多级的石阶,便可见到云鹫山顶占地约 780 平米的云鹫山寺该寺据记载建于明弘治初年(其中大佛殿已有 500 多年历史),是一座释、道、武三教合一的古刹,如此独特的形制仅在屯堡才能见到 2.3.2 本寨:四合院、碉楼、青龙寺屯堡人居住的院落,往往有北方四合院落尊卑有序的空间秩序、江南院落的精巧细部,山地村寨自在随形的平面格局户与户有暗门相通,家与家有高墙相连”更加塑造出本寨迷宫般的气质 不少四合院入口都有垂花门楼和八字形石门壁院中的正房是主体建筑,一般为三大间,中间的堂屋,设神龛,是敬神和会客的场所,两侧房间供主人起居东西厢房紧依正房两边而建,前面为倒座,形成四合,中间为下沉式天井下沉式天井用青石板铺砌,配以带有江淮韵味、雕刻精美的石柱础、抱鼓石、石地漏等配件室内外地坪高差一般为半米,以沉积页岩石阶联系,其余木墙、木梯、木窗等面向天井的建筑立面材料则均为木质温婉的色调与配饰同外面满布射击孔的石头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碉楼护宅是本寨的最大特色目前寨内保存着七座(原为八座)碉楼,三至四层楼高,悬山或四坡攒尖顶,开窗极小,仅供必要的采光和侦察敌情、架弩射箭之用。

      在碉楼每层的墙壁近转角处,设有丁字或十字形射击孔,外窄内宽,方便望风和枪支移动从平面位置来看,碉楼或设于自家四合院外围一角,或立于天井一侧与院门正对,或与院门合二为一,或独立于院外自成一体,且沿巷道共同的特点是:既要便于监控自家院落每个角落的动静,又要利于巷战、扼守咽喉本寨的寺庙,位于青龙山脚下,唤作青龙寺建于清道光年间,独处东隅采用严密的屋宇四围形制,两层高,局部一层,四面开窗极少,自成一统寺门侧设朝西,从西庑殿正中穿过;南殿为底层架空的四方戏台,出檐深远,后接厢房围护;北为大雄宝殿,外设汉白玉栏杆,蟠龙石柱;中为下沉约 1.5 米深的石铺天井,八米见方3.结语聚落因文化的不同而产生个性[3]屯堡村寨聚落群多尺度的景观空间格局,正是在明朝帝王巩固其政权的政治外力推动下,江淮汉族移民运用自己原有的文化,结合贵州的山川地貌所造就的半军事半农居产物数百年来,交通的不便和强烈的自我认同感,使得屯堡人自成一个体系,与外界的交流呈半封闭状态少受外界打扰的“超稳定”性,在使其渐渐成为“文化孤岛”的同时,也将屯堡的聚落景观形态与风情民俗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种独特乡土聚落景观空间的存在,不管对于聚落的历时性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比较研究,还是空间形态的原形变异与同化研究等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加快,拥有 600 多年历史的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听力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1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语法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完形填空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中英语考试各题型突破攻略作文篇高一高二高三的都要看.docx 高考政治如何规范化答题?.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3考试版A3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统编版02考试版A4含答案.docx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129课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八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课时练第7章《3 平行线的判定》含答案解析.docx 日历表2029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带节假日调休安排1.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纵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有余数的除法含答案解析3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农历1.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测试-总复习含答案解析-人教新课标含答案.docx 日历表2028年日历中文版横向排版周一开始带周数带农历1.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