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五.docx
5页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五汉字的构造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 《周礼•地官•保氏》说,保氏(官名,掌教育)以六艺教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六书是六艺之一,但是没有说明六书的内容班固《汉书•艺文志》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 ”郑众注《周礼》 ,以为六书是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许慎《说文解字•叙》以为六书是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清代后,大家大致才用许慎订的名称和班固订的次序,依次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诘诎,即弯曲)(1) 大部分是独体象形、少部分是合体象形2)由象形符号构成,字形近于图画,所画即为字义所表示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位;一般为实物名词人:像人体的侧视形女:像交手曲膝跪坐的妇女形目:甲骨文像人眼形小篆改横为直,形已失真臣:像竖目形字形画顺服的奴隶注视主人的一只眼睛,本义指奴隶自:甲骨文像鼻子形后加声符成“鼻” ,以表其本义牛:甲骨文像牛头正视形羊:甲骨文像羊头正视形木:甲骨文像有枝干根梢的树形水:甲骨文像流水形申:甲骨文像闪电形,本义是电。
眉:甲骨文像眼目上的眉毛形 果:甲骨文像树上结有果实形小篆将甲骨文木上的三个果实省为一个,同时加上饰画“十”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 指事字有如下特点:(1)独体指事(2)加体指事本:本义指树根末:本义指树梢朱:本义指树干后加木旁作“株” ,表其本义亦:甲骨文,在正面人形(大)的两腋下加两个点,以指明人的臂腋之处,本义为腋 “腋”是从肉腋声的后起形声字,其声符“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寸:小篆,又下用一横指出中医所谓寸脉或寸口之所在本义为寸脉、寸口因其距手的距离, 后借以表示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 刃:刀口3.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 ”(1)是合体字,由可独立成字的偏旁组合而成偏旁都是形符,即都表义2)字义是组成偏旁的意义的会合,记录了一个新词会意字分以形会意(包括异文会意和同文会意)和以义会意 “以形会意”例字 :析:甲骨文从木从斤,斤为斧的象形本义是破木,即劈开木头秉:甲骨文从又持禾,本义是手持禾束男:从田从力,力像耒形表示用耒在田间耕作的人本义为男子妇:甲骨文从女持帚帚为采集的整棵植物,表示从事采集劳动的女性本义为妇女友:甲骨文从二又,以两只右手在一起表示友好相助。
以义会意”例字:耷:从大耳,本义是大耳朵岩:从山石,本义是山上的石崖嵩:从山高,本义是高山后借以表中岳山名昶:从日永,永有长义,本义是日长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特点:(1)是合体字2) 偏旁有表义的形符,有表音的声符如:诗:志也,从言寺声形声字需要注意额几个问题:(1) 、省声、省形:声符、形符有时会省略一部分梦:不明也,从夕,瞢省声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声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考:老也,从老省,丂声2) 、亦声:会意兼形声“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亦声”指出取又是这个字的声符)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家亦声汲:引水也,从水及,及亦声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萍:苹也,水草也,从水苹,苹亦声3) 、形符、声符需注意的问题① 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示某种意思的范围,而不能标明表声字的具体含义由于用为义符的文(或字)只表示事物的属类,因而它在形声字中只是高度概括的类名,并不能表示这个形声字的具体含义 ②声符由于音变,到现在也常常不能代表这个字的读音③意符不等于部首 (教材第一册 p168)5.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6.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耳” 《说文》:“主听也,象形 ”本义是耳朵,古籍中假借为句尾语气词,如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技止此耳!” “耳”是“而已”的合音,相当于现代的“罢了” “耳”本义不废,与假借义并行形声字是有意符合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形声字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声符表示形声字的声音意符相同的形声字,在意义上大都和意符所表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以贝维意符的形声字:财货贿资赠赏等等,都是和财物有关的字如果我们已经知道某一形声字的几个意思,则可以根据意符来辨认哪一个是本义或比较原始的意义,哪些是引申义或假借义 《左传隐公元年》:“大都不过三国之一”(超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过错,犯错误);《论语•公冶长》:“由也,好勇过我” (胜过) ;《论语•微子》:“楚狂接与歌而过孔子” (走过、经过) 《说文》说:“度也从辵咼聲 ”以辵为意符的形声字和行走的意思有关,可见走过、经过是本义,超过、胜过是引申义,过错、犯错误则是较远的引申义了 《左传僖公四年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征伐);又“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旅行) ;《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 (征税) 。
征是的异体字,作为意符,彳和辵(chuó)相通,大都表示行走方面的意思,可见旅行时本义,征伐是引申义,征税是假借义 《左传僖公五年 》:“晋不更举矣 ”(举兵) ;《论语•卫灵公》: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举荐) ;《孟子•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举起来)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 (全—形容词) ;《孟子•梁惠王下》:“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 (都-副词) 《说文 》说:“對舉也从手與聲 ”段玉裁、朱骏声都说,对举维以两手举之以首为意符的形声字大都指和手有关的动作,可见举起来是本义,举兵、举荐是引申义,当全、都讲是假借义叔字通常表示年少,所以叔父比父亲年少的父辈但则是假借义叔的本义是用手拾, 《诗经•豳风•七月》:“九月叔苴”,用的本义 《说文》说:“拾也从又尗聲 ”以又(指右手)为意符也表示手的动作,叔字从又,段玉裁说“于此知拾为本义也”在讨论形声字的意符时,第一,意符是表示形声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的,因此它和假借义没有关系,和隐身衣也没有必然的联系第二,从掌握意符辨认本义来说,我们要注意后起的形声字,后起形声字的所谓“意符”,不一定表示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
第三,有些衣服由于它们所表示的意义范畴关系密切,可以互相通用由于形声字的意符同时又是形体构造上的偏旁,所以原则上意符都可以作为部首,但是部首不一定都是形声字额意符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隶书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改革,这种改革直接影响到汉字的构造,改变了篆书和篆书以前的古文字的面貌象形字没有象形的意味了,会意字和形声字,有很多不容易分析了所以在研究汉字的构造,也应该有历史主义的观点。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