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学设计.docx
15页范文教学内容《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学设计从小就要爱科学•教学设计教材第 218-219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 尚科学的精神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勾画圈点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关于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 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序言的特点和要求, 学习永无止境范文老师加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科学发展的形势, 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 学的精神难点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教学突破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 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由了 “科教兴国”的基 本国策,提由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老师应引导学生 就上述内容勾画由一些重要语句,加以体会,懂得科学技术 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材料,找准词句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
2. 友情链接: 1 课时)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2.初读扫障,再读感知3.拓展探究,加深对科学意义的认识学生活动1.展示自我成就,感受作者风采2.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3.畅所欲言,认识科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激发爱科学的 热情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约分钟)二、初读扫障,再读感知(约分钟)三、拓展探究(约分钟)本课总结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并对青少年提出了“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的殷切的希望学习本文,我们要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还要养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懂得“自古英雄出少年” 、 “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伟大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板书设计从小就要爱科学——« 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序苏步青“知识就是力量”“科教兴国”科技的重要性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编撰目的形式特点序言的特征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你对科学的发展是怎么看待的,能以身边的例子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么?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1.解释词语。
如火如荼: 撰: 英: 2. 举例列出电报、 、 广播、 传送器和接受器的发明者、国籍及发明时间个性练习设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因素,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宏伟目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青少年是 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 么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是一篇序言,学生首次接触,老师要加以引导,运用勾 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讨论归纳,从 而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就“文盲与科盲”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做一些 归纳补充资料1.作者介绍苏步青( 1902- )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早期在仿射微分几何学和射影微分几何学研究方面取得出色成果建立了独特的方法,用几何构图来表现曲线和曲面的不变量和协变图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如仿射曲面论中的锥面、射影曲线的一般的协变理论、射影曲面论中的伴随曲面、主切曲线属于一个线性丛的曲面 ( S 曲面) 、 射影极小曲面和闭拉普拉斯序列等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上的高度评价 40 至 50年代开始研究一般空间微分几何学,特别是一般面积度量的二次变分的计算和 k- 展空间。
60 年代又研究高维空间共轭网理论,获得系统而深入的成果 70 年代以来,又注意把微分几何运用于工程中的几何外型设计,在中国开创了新的研究方向——计算几何1955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学部委员, 是中国数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担任过《中国数学会学报》 (旧刊)的主编解放后,参与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后又创办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创办《数学年刊》杂志并任主编曾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陈建功共同把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数学系建成一个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微分几何研究集体,为国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2.科学家的名言(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一一卡尔・波普尔(2) “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
——牛顿(英国)( 6)谬误的好处是一时的,真理的好处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时,这些弊病是很快就会消灭的,而谬误的弊病则与谬误始终相随——狄德罗(法国)( 7)凡在小事上对真理持轻率态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爱因斯坦(美国)( 8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波兰)( 9)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对我怎样评价我却这样认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时而发现了一个光滑的石子儿,时而发现一个美丽的贝壳而为之高兴的孩子尽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还神秘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牛顿(英国)( 10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 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中国)( 11)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巴斯德(法国)( 12 )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我们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富兰克林(美国)( 13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美国)( 14 )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美国)( 15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美国)( 16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伽利略(意大利)( 17 )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巴甫洛夫(俄国)( 18 )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示而作出的——戴维(英国)( 19 )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是受到失败的启发而获得的——戴维(英国)( 20 )我坚持奋战五十余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 ——汤姆逊3.科学家的小故事( 1 )爱动脑筋的高斯高斯是 19 世纪德国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从小就很会动脑筋 6 岁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 “ 1+ 2+ 3 + 4 + 5 + 7+8++ 9+10……+ 100=?看谁算得快。
当别的同学还在忙着计算时,高斯已经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正确地说出了答案老师感到惊奇,问他怎么算得这样快,高斯说:“我看到 1 + 100= 101,2+99= 101,3+98= 101……一共50个101, 101X50就是5050,所以很快就算由了这个答案 ”高斯所运用的数学知识,其他小朋友也都学过,所不同的是高斯对这个算式作了认真的思考,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新特点,找到了简便的解题方法这就是高斯的聪明之处,而他的聪明就在于思考 2 )热爱科学的好少年李默涵李默涵是重庆市人民小学五年级学生,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 并且勇于实践, 1994 年以来, 他先后十次在全国和省、市级科技论文竞赛中获奖 9 岁时,他随校生物小组到市郊农村考察大豆种植,回家后还认真地做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 他写出了 《种秋大豆好》 的科学论文, 获得了省一等奖、全国二等奖1995 年, 他到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川市金佛山进行科学考察,取得了宝贵资料他对金佛山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作了科学分析,完成了科研论文《金佛山考察记》 这篇论文在1996 年获八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论文一等奖李默涵有一种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
到金佛山考察,吃的是烧洋芋和老咸菜,住的是石屋晚上冷风直往被窝里钻,熄了灯,老鼠便在屋里赶起了庙会为了考察十分珍贵的古生植物银杉,他攀上了 7 米多高的绝壁老师问他怕不怕?他说: “不怕,因为我早就作好了准备 ”他不仅热爱科学,还参加科普活动他在重庆人民广播电台主持的《科海拾贝》小栏目,就是他的“用武之地” 3 )爱因斯坦的成长公式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有位画家来访问他,临别,画家问他:“人生有成功的公式吗?”爱因斯坦略为沉思一下,说: “ w=X+ y + Z”画家问这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解释 w代表成功, X 代表工作, y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在给友人的书信中,也曾说过类似的话,他说: “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 Z 代表少说废话, w 代表成功 ”爱因斯坦的这个成才公式也是从人才能的内在因素上来总学习永无止境范文结经验的在工作、艰苦劳动这一点上,与爱迪生的成才公 式有相同之处爱迪生的成才公式是:“天才,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方法正确,是一个才能 问题,看来爱因斯坦对成才过程的方法论问题比较重视少 说废话,即是珍惜之意莫让年华付“话”流空话太多, 清谈过盛,决心再大,也难以变成现实。
我们应该从爱因斯 坦的成才公式受到启发: 要学会埋头苦干,掌握正确的方法C 持之以恒,必有所成学习永无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