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合齐乡双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doc
6页巴合齐乡双语培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今年以来,巴合齐乡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高度重视“双语”培训工作,将其作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主要做法: (一)、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双语”学习培训 健全制度学结合我乡实际,我们以“语言互通无障碍、团结互助促和谐、齐心协力谋发展”为目标,制定并出台了《巴合齐乡机关、站所社干部“双语”考核管理规定》,将乡机关、站所社干部是否掌握“双语”情况作为定岗定职的一项硬性规定,对已参加工作还不能够掌握“双语”的乡干部规定时间进行强化学习;对经过强化学习后仍不符合要求的,采取强化培训班等强制措施,促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开展农村工作所必需的语言对新分配到乡机关工作的留疆战士、五大毕业生、选调生,在乡工作锻炼一年后经“口语”测试不合格者,根据规定继续参加培训学习,直至培训测试合格后再继续工作;对已在岗但“双语”水平不高的干部,将“双语”培训与干部的年度考核挂钩,督促干部自觉地学习“双语”同时,建立并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兼任党校教员制度》,使有一定“双语”基础的乡领导干部都作为“双语”教师上讲堂。
同时利用周一晨读、周五政治学习、远程教育学习时段,适时加入“双语”学习培训,使党员干部“双语”学习培训做到定时、定点、定人积极落实每周三、五晚“夜校”学习制度,规定干部在开会期间,汉族干部和领导必须用维语安排和汇报工作,民族干部必须用汉语安排和汇报工作,切实提高干部的“双语”水平 考核激励学将在乡工作满1年以上、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在职人员纳入考核范围,对他们学习掌握“双语”的情况进行经常化测试,年底进行总测试并将“双语”测试成绩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条件之一,同等条件下优先向上级组织部门推荐懂“双语”或“双语”能力强的干部同时,把乡机关干部“双语”学习培训作为年度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凡“双语”考核不合格的,年底各项工作一律不得评优,进一步调动了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集中培训学实施以县乡党校为主阵地的集中强化培训把“双语”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计划,实行教学计划、培训要求、培训时间、考核颁证“四个统一”,坚持因时施教,因人施教,每年利用春秋相对农闲时节在乡党校组织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大力依托县党校举办强化培训班培训“双语”时机,选送干部参加培训,提高干部“双语”水平。
通过集中培训学习大力提高干部“双语”水平以此适应农村各项工作的要求 结对帮扶学针对民汉干部比例相差大的实际,采取“1+1”、“1+X”、“X+1”等结对帮扶的方式,通过民汉搭配、强弱搭配的方式,互相学习交流“双语”坚持“需要什么学什么、那些内容使用频率高,就重点学习那些内容”的要求,切实解决了碰什么就学什么,学用脱离、学用不一致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积极开展民汉互动交流、阅读报纸、撰写心得等方法,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农忙时节推行“错时学习制”,即帮扶对子白天一起下村开展工作,晚上回到乡里共同学习“双语”,有效保证了乡机关干部的“双语”学习时间,做到了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乡机关干部阿迪力吐逊说:“自从和汉族干部结成对子后,我的汉语也能讲了,也敢讲了,现在我可以用汉语写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了 下派到村学坚持乡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制度,积极选派汉族干部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按照“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要求和“四类管理法”的目标,广泛与农民群众接触,了解和掌握本村的具体情况选派到村工作的乡机关汉族干部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完成驻村工作任务的同时,为自身“双语”水平的提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驻村干部在帮助和指导村里各项工作之余,还能积极帮助村干部和有学习兴趣的群众学习汉语,提高村干部和群众对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理解、增强乡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今年以来先后选派了3名汉族机关干部到村兼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等职务通过下派驻村学提高了干部的双语水平,消除了语言障碍,这更拉近了与群众距离了 创新载体学广泛开展情景模拟、语言实习、专题、文艺表演、“双语”演讲、观看民风民俗电教片、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每天收看维、汉语新闻等形式,调动乡干部学习“双语”的积极性同时,明确要求乡干部在“双语”学习中必须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每天学一句日常用语、每周写一则“双语”日记、每月写一篇“双语”心得体会、每年写一篇“双语”总结同时,在召开乡党委会议、党政会议和部室会议时,要求少数民族干部一律使用汉语根据乡干部学习“双语”的实际和特点,组织专人编写了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双语”学习手册,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在不断提高村干部“双语”运用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实行“三个挂钩”,促进干部学习“双语”积极性和主动性 与提拔使用相挂钩乡镇要把掌握“双语”情况作为选任基层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
选拔任用乡镇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县级“双语”测试,不达标者限期半年达标;到期仍未达标的,进行强化学习 与干部考核相挂钩乡镇要把掌握“双语”情况作为选任基层领导干部的必备条件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县级“双语”测试,不达标者限期半年达标;到期仍未达标的,进行强化学习 与党员民主评议相挂钩对干部中的党员,如其“双语”没有达标,或是当年“双语”测试不合格的,年终党员民主评议不得评优 同时把基层干部“双语”掌握情况作为表彰命名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的重要依据,促使全乡党员干部把“双语”学习培训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予以高度重视,做到真学真用 (三)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有效推进双语学习开展在“双语”学习中,我们通过大力提倡开展“五个一”(每天一句话、每周一堂课、每月一活动、每季一测试、每年一总评)活动,有效推进“双语”学习 每天一句话在乡政府显眼的位置设置专门的"双语"学习栏,由兼职"双语"教师按照"双语"教材的要求,每天公布一句话,用维汉两种文字作注解,在早点名之前向全体干部职工教读,下午下班之前检查学习效果 每周一堂课本着“常办班、办小班”的原则,依托乡镇党校和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确定专人负责,以举办短训班、开办“双语夜校”等方式,组织干部练口语、学书写,巩固一周以来所学内容。
每月一活动通过适时举办“双语”学习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小品表演等形式,寓教于乐,丰富“双语”学习培训形式,提高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兴趣,营造学习“双语”的良好氛围 每季一测试结合落实机关干部季度考学制度,坚持定期对干部“双语”学习培训情况进行一次测试,并将成绩进行张榜公布、计入干部考学档案,以激励调动基层干部学习“双语” 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果 每年一总评结合本人和单位学习“双语”的自查总结情况,对全乡的“双语”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年终全面总结对“双语”培训工作开展扎实,效果明显,经验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与此同时,组织经验交流,以便学习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提高 (四)、强化“六个保障”,保证学习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组织领导保障乡党委以及各站所社层层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和站所社负责人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双语”学习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的计划和措施,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基层党组织狠抓落实的 “双语”学习培训工作格局 工作经费保障乡党委把基层干部“双语”培训经费纳入乡镇财政预算项目中,建立财政拨一点、乡镇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的“三个一点”的经费投入机制。
据统计,3年来全乡用于基层干部“双语”学习培训经费累计超过8万元 师资力量保障采取代训、兼职等方式,充实乡镇党校“双语”教师队伍,保证党校“双语”教师不少于3人 教材建设保障遵循“双语” 教学规律,本着实际、实用的原则,根据县委要求,统一了全乡基层干部“双语”教材,同时发挥“双语”教学人员的特色,编写适合农村工作的双语小手册、开发制作“双语”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健全制度保障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建立 了“双语” 培训工作台帐和基层干部“双语”考核测试量化表;健全完善了目标管理、点名调训、分期轮训、分级考核、联系帮带、督查通报等制度,确保了“双语” 培训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强化考核保障把“双语”学习培训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和党委书记抓党建责任制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从总体上讲,随着巴合齐乡经济的发展,民汉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为各族干部掌握“双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而党校的集中强化培训和在与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直接交流中,具体的语言环境,鲜活生动的语言实践,则成为汉族干部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干部掌握汉族语言的良好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