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6069641
  • 上传时间:2023-08-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古代汉语·音韵学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的: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性质、内容,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分支,音韵学知识的作用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音韵学的性质:音韵学是研究古代各时期汉语语音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语言科学,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二、音韵学四个部门: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近代语音学三、音韵学知识的作用:深入把握现代汉语语音系统,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其他知识及汉语史,为研究中国古代文献打下必须具备的基础四、学习音韵学的方法第二章 音韵学基本概念教学目的:掌握音韵学基本术语及其意义,为后阶段讲授中古音系、上古音系、语音演变规律等内容奠定基础教学重点:关于声母、韵母、声调的概念,反切,直音,等韵图课时安排:14学时第一节 关于声母的概念教学重点:声纽,三十六字母,五音七音,清浊课时安排:4学时教学内容:一、声纽:传统音韵学对于声母的古称,又叫“声”或“纽”二、字母,声类:声纽的代表字叫“字母”,“声类”则是古代某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上字的分类三、三十六字母:唐宋时代关于汉语声母系统的三十六个代表字,每字代表一个声母,大致反映了当时汉语声母系统的面貌。

      相传先由唐末和尚守温归纳出三十字母,宋人在此基础上增加非敷奉微床娘六母而成四、五音,七音: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部位的分类先是分为唇、舌、齿、牙、喉五音,后来又从舌音中分出一个半舌音,由齿音中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七音五、清浊:传统音韵学关于声母发音方法的分类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叫清音,反之叫浊音清、浊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全清指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指不带音而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全浊是带音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浊是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影母音值或以为零声母,或以为不送气清喉塞音,在发音方法上也属于全清六、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与国际音标对应关系;三十六字母拟音;三十六字母表结构关系练习:一、比较宋人三十六字母与守温三十字母的异同二、将国际音标辅音表改成三十六字母拟音表三、默写宋人三十六字母表第二节 关于韵母的概念教学重点:韵部,韵目,韵摄,开合,洪细,阴阳入,对转,旁转课时安排:6学时教学内容:一、韵部:音韵学上根据韵腹、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归类,习惯上称中古韵部为“韵”、上古韵部为“部”中古韵书里韵腹、韵尾及声调都相同的字归为一个韵,近现代学者划分上古韵部则不分平上去声,只是入声另为一部(也有入声不独立分部的)。

      韵类”则指古代同一反切系统中反切下字的分类二、韵目:即韵部代表字(标目)中古韵书以该韵第一个被注字为韵目,上古音的韵目由韵部划分者自定也有用序数或两个字作为韵部标目的三、韵摄(摄):等韵学概念宋元等韵图按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条件把《广韵》206韵归并为十六摄,亦即韵母的16个大类十六摄名目按《广韵》206韵次序(不分四声)依次为: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曾流深咸各摄所辖韵部见教材135-136页四、开合,洪细:音韵学上按韵头、韵腹情况对韵母的分类古代只有开、合二呼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圆唇元音[u]的叫合口,反之叫开口开口、合口又各分为洪音、细音两类,凡韵头或韵腹含有前高元音[i]的叫细音,反之叫洪音五、阴阳入:音韵学上按韵尾情况对韵母的分类无韵尾或以元音收尾的韵叫阴声韵,收鼻音的叫阳声韵,收清塞音[-p、-t、-k]的叫入声韵六、阴阳对转(对转):阴、阳、入三类韵尾互相转化的音变现象对转的条件是主元音相同,对于古音而言还须韵尾的发音部位也相同七、旁转:韵母主要元音改变而韵尾不变的音变现象练习:一、简述古代开合洪细与普通话四呼的基本对应关系二、简释王力上古三十部表的结构,并列出其中所有对转、旁转关系。

      第三节 关于声调的概念教学重点:中古四声,平仄,舒促,确定方言字调的原则,标调法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古四声:平、上、去、入二、平仄:诗词格律中对声调的一种分类,平即平声,仄即上、去、入三声三、舒促:音韵学上对声调的另一种分类平、上、去三声发音可以延长,较为舒缓,合称舒声;入声发音短促,故又称促声四、方言调类确定原则:调型、调值与调类没有绝对固定的关系,确定方言字调是根据古今声调的对应关系五、标调法:四角标圈法,调值标调法,调码标调法,五度标调法练习:一、练习一第一题二、练习三第二题第四节 古代的的注音方法教学重点:反切,直音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反切:反切是古代最主要的注音法,用一个汉字的声母和另一个汉字的韵母及声调拼合起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被注音的字叫被切字,用来注音的两个字中,表示声母的叫反切上字或切上字、上字,表示韵母及声调的叫反切下字或切下字、下字,上字、下字以及表示拼音的“切”或“反(翻)”字眼合起来构成被切字的切语二、譬况:通过描写说明发音部位、发音方法来给被注字注音这种注音法只见于东汉至晋,例子也很少三、读若(读如):用“A读若(读如)B”或“A读若(读如)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与“读若(读如)”后的字音节相同或相近。

      四、直音:用“A音B”或“A音BC…之B(或C)”的形式,表示被注字音与“音”后的字完全相同直音法变通形式:用一个声母、韵母完全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常见字加上声调说明,来表示被注字的音节直音法是古代最为通俗易懂的注音法,至今仍用作辅助性注音法练习:一、练习一第二题二、练习二第一题第五节 等韵图教学重点:等韵图,等,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内容:一、等韵图(韵图):古代用汉字分别表示声母、韵母、声调而以图表形式制成的汉语音节声韵调拼合关系表韵图的基本结构:分图表示开合,以四等区分洪细表示声母,有的用七音加清浊概念,有的用字母;表示韵腹、韵尾和声调,有的以韵目兼表,有的把声调另外标出声、韵及调在四等中纵横交叉处即所表音节的音韵地位,有音无字处用圆圈表示二、等:韵图中根据韵腹及韵头发音状态的差异而划分韵母类别的概念韵图中每韵又各分成上下四层以表示四等,三、四等有[i]介音而一、二等没有,二等以下各等韵腹的发音部位又依次比上一等韵腹较前较高四等实际也是对韵母洪细的进一步划分三、转:本指声、韵展转相拼,由此引申为每一个图的代称练习:练习三第四题第三章 《广韵》音系教学目的:掌握《广韵》的基本体例,熟悉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语音演变的基本规律,并从而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

      教学重点:从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韵、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10学时第一节 《广韵》的基本概况教学重点:《广韵》的基本体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的由来:音韵学知识的积累,韵书的发展,唐宋科举考试的需要二、《广韵》的基本体例:四声分卷,206韵,小韵(纽),释义,注音,小韵字数,小韵间隔标志,又音同用、独用206韵四声相承相配关系四声韵数不等的原因上声韵目今音去声的原因三、《广韵》音系的性质:承袭《切韵》音系,是在隋唐时代共同语基础上兼收方音、古音成分的一个综合音系练习:一、练习四第二题二、熟记《考定广韵独用同用四声表》第二节 《广韵》的声母系统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声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三十五声母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轻唇四母尚未由重唇音分出,没有娘母,正齿音分出庄组四母,喻三尚归匣母二、《广韵》到普通话声母的演变:全浊清化知、章二组、庄组大部分合流为卷舌声母zh、ch、sh精、见两组细音分化出新的舌面音j、q、x除少数例外,影、云、以、微、疑5母合流为零声母练习:一、熟记《广韵》三十五声母表二、根据《广韵声母与现代普通话声母比较表》分别列出普通话各声母的中古来源。

      第三节 《广韵》的韵母系统教学重点:从《广韵》到普通话韵母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广韵》206韵、293韵类和142韵母的关系二、《广韵》到普通话韵母的演变:[m]尾韵全部并入[n]尾韵入声韵全部转为阴声韵除果、假二摄外,主元音大量合流原开、合二呼演变为开、齐、合、撮四呼演化出4个新韵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卷舌央中元音和舌面前高圆唇元音练习:一、简述中古开合洪细与现代四呼的关系二、练习七第二题三、练习七第三题第四节 《广韵》的声调教学重点: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古到现代普通话声调演变的基本规律: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二、由现代普通话推断古入声字的一些方法:对于诗词格律的平仄而言,普通话读鼻音韵的字其平仄与古代相同,普通话上、去声的阴声韵字古代也一定是仄声,因此只需注意今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字练习:一、练习七第四题二、从诗韵资料中找出普通话读阴平、阳平而古为入声的阴声韵常用字,列为字表三、从练习一第二题、练习二第一题中找出不能直接拼出普通话实际读音的反切,试解释其中原因第五节 反切今读教学重点:运用前阶段已学全部知识理解反切今读的部分规则。

      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内容:一、字母清浊对声调变化和声母送气与否的影响二、声母对韵母的影响三、韵母对声母的影响四、唇音反切轻重、开合问题五、其他问题练习:练习八第三题第四章 上古音系教学目的:掌握关于上古音系的主要结论和主要观点教学重点:关于上古韵部的主要结论,关于上古声母、声调的主要观点课时安排:6学时一、上古韵部:1、王力上古音三十部:《诗经》时代无冬部(归入侵部),为二十九部;《楚辞》时代由侵部合口音分出冬部,为三十部2、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较之王力三十部,韵目有同有异,而且幽、觉不分而统称沃部,脂、微不分而统称灰部阴阳入搭配也有不同:歌、萧无入、阳相配,灰配没、痕而屑、先无阴声韵二、上古声母:1、钱大昕古无轻唇音说、古无舌上音说章太炎娘日二母归泥说曾运乾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黄侃照组一分为二(照二归精、照三归端)说钱玄同邪纽归定说2、王力上古三十二声母: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娘归泥、喻三归匣、照组分为两组之说已成定论,王力三十二母已吸收这些观点,但日不归泥,喻母虽为舌音而自为一母,照组虽分两组而不归入精组、端组,邪母也仍自为一母3、黄侃古本声十九纽:除照二归精、照三归端外,吸收钱、章、曾三说,另将邪归心、群归溪。

      4、复辅音声母问题三、上古声调:尚无定论王念孙、江有诰谓已有四声,但具体字归类与中古不尽同,可能较近实际(《诗经》时代至秦汉)练习:默写王力上古三十部表、三十二声母表、黄侃古本韵二十八部表、古本声十九纽表第五章 其他韵书简介教学目的:了解《广韵》之外最重要的几部韵书的基本情况教学重点:《声类》,《切韵》,《刊谬补缺切韵》,《集韵》,《平水韵》与诗韵,《中原音韵》,《词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