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豪放词风的创立及其特点_兼论苏轼的词史地位_孟凡香.pdf
4页37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 巨 钻,它和汉赋、唐诗、元曲一样,代表了一代文学之胜,彪炳千秋,这是文学史家公认的事实这诚如《宋六十一名家词序》所说: “夫词,至宋人而始为霸,晏衍繁昌;至宋而词之各体始大备其人韶今秀士,其间复鲜艳带人,有新脱而无因陈,有圆倩而无沾滞,有纤丽而无冗长,有峭拔而无钩棘,一时以之赓和名家,而鼓吹中原,肩摩于世云 ”词,起源于唐末五代,如温庭筠、冯延巳、 李煜等人,直至北宋初、中期,包括柳永的词,基本上走的是“婉约”的路子,词中以写“艳科”为主,表现为纯娱乐性的“雕虫小技” ,转来转去还是没有冲破儿女情长和闺怨愁思的圈子,语言的运用也无法摆脱柔靡纤巧的旧有模式到了苏轼,词风为之一变,多抒发豪情壮志,山水风光,开创了“豪放”词派,为中国古典文学再添新葩一为什么说是苏轼开创了“豪放”这一风格 呢?下面谨从豪放词的发展脉络中找寻答案豪放词派”是宋词的一个流派据《宋词 大词典》诠释,这里的“豪放” ,是指词的艺术风格: “豪迈放纵,无可羁勒” 相对于婉约词派的婉转含蓄,柔美蕴藉,豪放派词风更呈现一种粗犷、雄浑、刚健、激越的阳刚之美。
总体上看,豪放词派的产生要晚于婉约词 派因为词在进入舞筵歌席乃至宫廷之后,人们常把它视作娱乐消遣的工具,所以词人的作品大多把抒写柔美香艳的婉约词作为创作的正途,而把表现阳刚悲壮之气的作品视为异端而变得十分稀少然而,倘若追根溯源,探寻豪放词派的发展 轨迹,可以发现在早期的敦煌曲子词中,那些表现豪侠、感慨、志愿、勇武等题材的作品,就已初步呈现出豪放的风格我们可以把它们视作宋代豪放词的滥觞如《菩萨蛮》词: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藩遥钦仰效敦煌古往出神将,感得诸藩遥钦仰效 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节望龙庭,麟台早有名只恨隔蕃部,情 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恳难申吐,早晚灭狼蕃,一齐拜圣颜 此词上片讴歌昔日敦煌边塞守将的足智多谋和英勇善战;下片则抒写民众渴望边境太平、国家统一的迫切心情与一般言情之词不同,它有着刚健、清新的雄劲之气最为明显的是那首《定风波》词: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罗手执 绿 沉 枪 似 铁 , 明 月 , 龙 泉 三 尺 斩 新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罗手执 绿 沉 枪 似 铁 , 明 月 , 龙 泉 三 尺 斩 新宋代豪放词风的创立及其特点——兼论苏轼的词史地位孟凡香摘 要 [ ]宋词群星璀璨,在我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宋代“豪放”词的出现,是词坛的一大转折而苏轼无疑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他一扫晚唐、五代以来萎靡不振的词风,突破了词为“艳体”的传统观念,扩大了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豪迈奔放的风格,使词沿着一条比较健康的道路发展苏轼的“豪放”词,以博极雄大的才华,开阔坦荡的襟怀以及意气风发的生命活力,取代了传统“婉约”词的统治地位,极大地征服了读者关键词[] 宋词;豪放词派;苏轼;创立;特点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堪羡昔时军伍,谩夸儒士德能多 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四塞忽闻狼烟起,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此词描述有志之士决心驰骋沙场,平定战乱,为国建功立勋,誓死作战的爱国精神全词热情奔放,气势雄壮,可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晚唐五代,是婉约词开始形成的时期不 过,词人们在创作婉约词的同时,也有若干风格刚健之作如李晔的《菩萨蛮》和韦庄的《喜迁莺》等,都在情真意切中透出浑朴苍凉之气牛峤的《定西番》词,叙写边塞乡怨,可说是盛唐之岑参、高适的边塞诗,更是中唐李益的边塞诗七言绝句的翻版词云: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 声呜咽,雪漫漫声呜咽,雪漫漫 描写征人的乡愁,本是诗的传统表现题材,但牛峤将它用词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十分难得尤其是在词坛流行婉约词的时代,更觉不易词人通过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的描写,寄托着浓烈的乡愁,在悲凉和凄惨中,亦显露着艺术境界的阔大和雄浑,给人以温馨和幸福的淡淡希望北宋初年,晏、欧统治词坛,婉约词盛行 然而也有一些刚劲清新之作出现较早的如潘阆的《酒泉子》 “长忆观潮”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或意气昂扬,或慷慨悲凉,都给人以积极进取的力量尤其是范仲淹的《渔家傲》词,在宋初的词中别具一格,对后世豪放词派的形成,有直接的启迪作用以写婉约词著名的欧阳修,也有一首《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写得苍凉郁勃词云: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 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 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此词写送友赴任,却一扫绮靡柔情而直抒胸臆,大开大阂,一种豪放的气势迎面扑来。
再如他的《渔家傲》词:十二月严凝天地变,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含新霜十二月严凝天地变,莫嫌台榭无花卉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气,直教耳热笙歌沸陇上雕鞍惟数骑,猎围半含新霜 里,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里,霜重鼓声寒不起千人指,马前一雁寒空坠 全词写戍边战士的边塞生活,字里行间充满了豪气尽管天寒地冻,风雪弥漫,但他们豪情洋溢,围猎添兴,充满了生活的乐趣此外,还有苏舜钦的《水调歌头 潇洒太湖·岸》和王安石的《桂枝香登临送目》等词作,·也可列于豪放词一类从词的兴起至北宋初、中期,虽有若干词风 豪放的作品熠熠发光,但与占主导地位的婉约词相比,它们实在是小巫见大巫,构不成什么词派我们只能说,这是豪放词的萌芽期但诚如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所说,欧阳修等人的词“疏隽开子瞻” 它为豪放词派在我国词坛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二词至柳永一变虽然这种变化中也有题材、 内容上的发展,但从根本上来说,并无重大的突破他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在艺术形式上的转变这种艺术上的创新,极其有力地推动了词的发展而真正使词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上起到全面突破和革新作用的是苏轼。
苏轼的词,写得意气风发,旷达豪迈,一变婉约词的绮丽轻柔的风格,对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苏轼在豪放词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胡 寅的《酒边词序》说得特别清楚他说: “词典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文章豪放之士,鲜不寄于此者,随也自扫其迹,曰谑浪游戏而已也唐人为之最工者 ”柳永在词坛进行了革新,但只是“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也说: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39 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派并行,而不能偏废 ”这些都说明,词至宋代中期,经过苏轼等人的努力, “豪放词派”作为词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遂正式形成从根本上决定豪放词的出现,当是词人在赴 密州的路上才得以实现的试看其《沁园春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月月,月霜月月,月山月月,月月月月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 吟 罢 , 凭 征 鞍 无 语 , 往 事 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月月,月霜月月,月山月月,月月月月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 吟 罢 , 凭 征 鞍 无 语 , 往 事 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 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此词特点有五:一是多用议论而非传统词作之具景细微的刻画全词由“世路无穷”以下皆为议论,一气贯下,如此气势,舍东坡其谁也?二是由议论而产生了直露,而非传统词作的含蓄蕴藉,写景物而云“野店鸡号” ,抒情怀而云“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此亦确非一般词人所敢写三是多用典故,以补议论之空乏四是用大字眼,如“千字” 、 “万卷” 、 “千端”等,铺大景致,如“云山 锦”等五是全词既有“孤馆灯青”一类景物所透露的惆怅感,又有“袖手何妨闲处看”的洒脱感,形成一种超旷豪逸的总体审美感受。
此五者,皆后来“豪放词”之特质在密州,苏轼还创作了那首著名的描写出猎 场面、气势如虹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推出了雄浑的第一首豪放词代表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月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月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 霜,又何妨!持节月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霜,又何妨!持节月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东坡此词,又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豪放风格呢?约略可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如前文所述,所写出猎题材,本身就不与十七八女郎、月牙板相为俦侣,而非东州壮士抵掌顿足高歌、吹笛击鼓为节不足以尽其长其二,其中的主人公形象自然也非柔肠百曲之士,而是“聊发少年狂”的“老夫” 、 “亲射虎”的“孙郎”等其三,以大字眼、大角度、大景致、大笔勾勒,而绝不精雕细刻如“千骑卷平冈”视野开阔,充满动感,一个“千骑”夸张了阵容,一个“卷”字,使满纸皆为飞扬的尘土其四,以典故增加豪放疏落中深稳不足的审美感受,如“牵黄” “擎苍” ,以当年李斯之叹息不可得,反衬今日词人之自由豪迈。
其五,以魏尚自比,有一种惆怅感,失意感,惆怅失意之中,又揉进超脱清旷,如“鬓微霜,又何妨”等这些因素,不仅构成了此词豪放的总体审美因素,而且奠定了豪放词的基本构成因素 密州词的另一座高峰是作于熙宁九年中秋的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 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的艺术特质由几个方面构成:首先是境界阔大雄奇上自汗漫天宫、琼楼玉宇,下自朱阁绮户、悲欢人间,无不网罗其次是醉酒骋思、情思浪漫醉酒是浪漫的催生剂,有了醉意,才有这似醉似醒的朦胧浪漫的境界,才有“明月几时有”的痴问,才有“把酒问青天”的痴举,才有“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痴想,至“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恐已醉深矣!月在当时,本不可登,词人却认真地提出是否登月的问题,月上是寒是温,当时本无可知晓,词人却认真地以其寒而怕登月。
在这些如醉如梦、似幻似痴的醉词中,却蕴藏了多少人生哲理之妙趣再次,词人以大手笔、大字眼,写大境界,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在情绪上大起大落如下片先写“照无眠” 、 “何事长向别时圆”的离愁别恨,愁之深,恨也深,却以“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