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货膨胀的理论基础及现状分析.doc
8页全球通货膨胀的理论基本及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 -6-17 16:39:02 被阅览数: 1033 次 作者: 陈愉瑜 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内 容提纲: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理论觉得价格、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差额调节是通货膨胀国际间传递的三大机制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规模扩大 和国际资本流动加速,成为目前全球通货膨胀的重要传递途径而目前,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的上涨和次贷危机所引起的美元贬值,成为影响此后全球通货膨胀趋势 的两大重要因素 核心词:全球通货膨胀 国际传递 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 经济全球化使各个开放国家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多,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球资源商品价格的大幅飙升和剧烈波动,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恐慌本文以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理论为基本,分析目前浮现的全球通货膨胀成因及趋势 一、全球通货膨胀的理论基本———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国 际传递”最早见于后凯恩斯的开放经济理论她们觉得,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经济彼此联系,互相影响,影响国民收入均衡的因素不仅来自国内也来自外部的冲 击这些外部的冲击影响一国国内的国民收入均衡,于是就有了“传递”一说‘传递’重要是指一国发生的国民收入不均衡(通货膨胀或失业、或两者并发)如何对另一国产生有力的影响,通过‘传递’,一次萧条或经济衰退、一次通货膨胀虽然一方面发生于某一国家,但很有也许象投石于湖中同样逐渐(有时则是迅速地)蔓延、波及于整个西方世界。
① 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问题曾是上个世纪70年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获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形成了以“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模型”和货币学派为代表的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理论新世纪以来,全球重要国家的物价上涨引起了全球通货膨胀恐慌,使得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理论再次引起了关注 “斯堪的纳维亚模型”最初是由挪威经济学家奥克鲁斯特(Aukrust)提出用于分析“小国开放经济”的贸易问题,后经瑞典经济学家埃德格伦(G.Edgren)、法克森(Karl-Olof Faxen)及奥德纳(Clas-Erik Odhner)加以发展和完善所谓斯堪的纳维亚模型把对通货膨胀的‘构造性’解释的基本要素同通货膨胀从世界市场传递到小国开放经济的特殊传递机制结合起来②“小国开放经济(small open economy)” 是指那些参与国际贸易但其进出口总额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小,互换商品的供应和需求弹性无穷大,因此,无论从世界上进口商品还是向世界市场出口商品都 不会影响世界市场的价格小国开放经济”是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不是世界市场的价格制定者在这一模型研究中,一国的经济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部门:一 是开放部门(E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是在世界市场上进行互换的;二是非开放部门(S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是不进行国际间互换的。
斯堪的纳维亚模型”的基本结论如下:π=πW+αS(λE-λS) 其中,π指国内通货膨胀率,πW指世界通货膨胀率,αS指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λE指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λS指 非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等式右端的各个变量都是外生变量这一结论阐明“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世界通货膨胀率;二是该国 经济的开放限度,即开放经济和非开放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三是开放部门与非开放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别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从国际传递 到国内与经济构造关系密切,国内市场经济不发达,有的部门开放,有的部门不开放,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别比较大,开放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非开放部 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得慢,国内的通货膨胀率就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斯 堪的纳维亚模型”以“小国开放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为基本,基本阐明了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问题,开创了通货膨胀国际传递动态化、开放化研究的先河但 也存在着局限: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是导致一国通货膨胀也许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重要的因素对于目前的研究来说,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型建立在固定汇率的假 定基本上的,而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固定汇率制度已经不复存在,“斯堪的纳维亚模型”的假设前提动摇了。
货币学派用货币因素分析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觉得在固定汇率条件下,一国的货币扰动会影响其她国家,通货膨胀通过价风格节、国际收支差额调节和国际资本流动从一国传递到另一国 第一,价格机制传递莱德勒“把商品分为‘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和‘不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商品’两类,觉得前一类商品价格受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易于波动,然后再影响后一类商品价格的波动,这样就把通货膨胀从国外‘传递’到国内来了③从上个世纪70年 代至今,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的开放限度越来越大,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对世界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不同国家同类商品价格的差别不久地通过国际贸易由国际价 风格节加以消除例如,国际市场上某一类商品价格明显低于国内该商品价格,进口商就会从国际市场上低价买入然后在国内市场卖出以获得差价,反之亦然这样 由于供求规律的作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同类商品价格都会渐趋接近 第 二,资本流动机制以哈里·约翰逊为代表的大多数货币主义者觉得,利率机制在通货膨胀国际传递中的作用要不小于价格机制的作用,外汇市场和资我市场的调节要 快于商品市场的调节,资本在全球日益自由的流动是导致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重要因素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差别也许影响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变动,而国际金融市场 的利率差别将增进国际资本的流动,资本总是从利率低的地区向利率高的地区流动。
容许资本自由流动的国家,国内利率也因资本的流入与流出而有一种适应国际金 融市场利率水平的过程,国内通货膨胀率也将与世界通货膨胀率逐渐适应这样,世界通货膨胀就传递到了国内 第 三,国际收支差额传递机制当世界通货膨胀率高于一国国内通货膨胀率时,国际市场货币充足,会导致资本的流入,从而使国际收支产生盈余:一方面,较大的国 际收支顺差也许打破国内市场的均衡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国内为避免国际资本大量流入则会扩大货币供应量,扩大信用,使国内通货膨胀率提高,并使 之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相适应反之,当世界通货膨胀率低于一国国内通货膨胀率时,国内货币供应过多,信用松动会导致资本外流,从而使国际收支产生赤字;当一 国国际收支浮现较大逆差时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外债增长,从而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政府为避免资本外流过多也许导致的不利影响,将会紧缩信用,抑 制国内通货膨胀率,并使之与世界通货膨胀率相适应 货 币学派觉得,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单个国家无法制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唯一的选择是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自动升降替代了国际储藏货币 的流动,替代了国际收支差额变动的调节作用,使一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这样,只要国内货币政策均衡,世界通货膨胀率上升也不会导致国内资本外流,不会对国 内的价格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以来,虽说未能完全制止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但的确减轻了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强度,甚至全球进入了一种较高增长率和较低通货膨胀率的时代 二、新世纪以来全球通货膨胀的两大重要传递途径 货币学派的世界通货膨胀理论比较全面地回答了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三大机制从新世纪以来全球通货膨胀的发生及趋势看,目前全球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重要通过如下两大途径: 1.国际直接投资 根据货币学派的观点,国际资本流动是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重要机制之一新世纪以来,全球资我市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的复苏和高增长,成为目前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国际直接投资额创下了14,110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这与当时欧洲和北美的跨国公司并购潮有关,跨国公司的并购额约占当年全球直接投资总额的70%进入新世纪以来,除由于全球经济导致国际直接投资回落外,起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国际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13060亿美元,涉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东南欧及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中的转型期经济国际直接投资均呈现增长;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同步增长;发达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8,570亿美元,增长45%,而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资流入量达到了它们的历史最高水平,分别为3,790亿美元(较同比增长21%)和690亿美元(增幅为68%)。
除了国际直接投资流动规模不断增大的因素外,使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世界通货膨胀两大传递途径的重要因素在于,新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地理分布特性的变化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提供的《 世界投资报告》数据,新世纪以来随着新的重要的东道国和母国经济体的浮现,外国直接投资的地理分布特性正在变化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的外国直 接投资的上升,特别是在亚洲地区,南南外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其中,非洲自然资源吸引的外资不断增长,非洲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非洲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达到360亿美元,是的两倍 国际直接投资规模增大,地理分布越来越广泛,由此通过国际直接投资传递世界通货膨胀的强度越来越明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浮现的以资源性商品价格飙升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传递特别明显 2.进出口贸易 新世纪以来,国际货品贸易额除浮现小幅下降外,其她年份均呈现迅速增长,以来更是浮现了两位数的增幅;从地区看,不仅欧洲保持高速增长,亚洲和非洲的出口额更是增长迅猛新世纪以来,更多国家和地区、更多类别的商品通过国际贸易流通,进出口贸易在推动各国经济繁华的同步,也成为世界通货膨胀国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当 国际市场商品价格低于国内市场时,进出口商就会从国外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销售以赚取差价,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增长直接导致国际市场和该商品出口国的价格上 升,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反之,当国际市场商品价格高于国内市场时,进出口商就会组织国内的商品出口以赚取差价,对国内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继而通过进出口贸 易进行国际传递一般来说,贸易自由化限度越高,一国一般商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差价越小;经济开放限度越高,对进出口贸易的依存度越高,对国际市场价格变 化的反映越快 三、目前全球通货膨胀成因及趋势分析 新 世纪以来,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飙升,以原油为代表的能源类商品、以铜和铁矿石为代表的金属和矿产品类工业原材料、以天然橡胶、大豆等农业原材料商品的 价格均浮现了大幅上涨席卷全球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工业制成品和服务业价格上涨,使全球通货膨胀一度成为近年来宏观经济关注的焦点中国社 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觉得④,过去十几年中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有效克制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发展,世界经济得以在低通 货膨胀的条件下维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全球范畴内的收入分派都浮现了不利于劳动而有助于资本的变化例如,1999年到的记录数字显示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缓慢,日本制造业工人工资下降了7.5%, 在相称一段时间内,中国工人的工资增长速度也比较缓慢。
但是,目前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在此后相称一段时间内全球范畴也许会浮现工资增长的趋势中国劳动 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的升值,有也许会使全球国民收入分派浮现向着有助于劳动而不利于资本方向的趋势与此同步全球范畴内物价水平上涨的速度也许加快,低通 胀的时期也许结束 从末至初的世界经济形势分析,目前的全球通货膨胀重要有两大因素: 第一,全球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形成的成本推动型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从国际商品市场看,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是目前全球通货膨胀的诱因新世纪以来,资源性商品的价格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上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资料,以来全球范畴商品价格涨幅惊人(详见表1)具体来看,导致各类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比较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