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征系列火箭.doc
11页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国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 “长征1号”运载火箭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 “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 “长征2号”运载火箭 “长征2号”运载火箭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 改进型“长征2号C”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 “长征3号”运载火箭是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
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运载火箭 “长征3号A”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B”火箭是在“长征3号A”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 “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B”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
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 “长征4号” “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A”、“长征4号B”等火箭 “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 “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B”是在“长征4号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介绍[日期:2008-01-06]来源: 作者:[字体:大 中 小] 背景: 中国的长征火箭已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到目前共有12种国产型号形成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它们是:长征1号、长征2号、长征2号丙、长征2号E、长征2号丙改、长征2号捆、长征2号丁、长征3号、长征3号甲、长征3号乙、长征4号和长征4号乙火箭。
长征1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火箭,火箭全长29.8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起飞推力112吨,能把300千克重的卫星送入44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主要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小型有效载荷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1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奠定了长征系列火箭发展的基础长征1号D”运载火箭是“长征1号”火箭的改进型主要的改进有:提高一子级发动机推力;提高二、三子级性能;采用“平台-计算机”全惯性制导经过改进,“长征1号D”火箭可以发射各种低轨道卫星,并已投入商业发射长征2号”火箭是一种两级火箭,全长31.17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190吨,能把1.8吨的卫星送入距地面数百公里的椭圆形轨道,它是中国的航天运载器的基础型号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火箭完成了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在“长征1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2号”、“长征3号”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器 “长征2号”火箭的改进型“长征2号丙”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液体火箭发动机,箭长增加到35.15米,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增加到2.4吨,火箭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长征2号D”火箭,也是一种两级液体火箭。
主要在“长征2号”火箭的基础上采取增加推进剂加注量和增大起飞推力的方法,使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火箭全长38.3米,起飞重量232吨 “长征2号E”捆绑火箭,是以加长型“长征2号C”为芯级,并在第一级周围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组成的低轨道两级液体推进剂火箭火箭总长49.68米,直径3.35米每个液体助推器长为15.4米,直径2.25米,芯级最大直径4.2米总起飞重量461吨,起飞推力600吨,能把8.8吨至9.2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经适当适应性修改后,还可以用来发射小型载人飞船在“长征2号”火箭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了“长征3号”运载火箭,增加的第三级采用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火箭全长44.86米,一、二级直径3.35米,三级直径2.25米,起飞重量204.88吨,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为1.6吨长征3号”火箭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火箭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首次采用了液氢、液氧作火箭推进剂;首次实现火箭的多次启动;首次将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长征3号甲”火箭长52.52米,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240吨,主要运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也可以运载低轨道、极轨道或逃逸轨道的有效载荷。
长征3号乙”火箭是在“长征3号甲”和“长征2号E”火箭的基础上研制的大型三级液体捆绑火箭,芯级基本上就是“长征3号A”,而助推器及其捆绑结构则与“长征2号E”相同长征3号B”火箭的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重型卫星,亦可进行轻型卫星的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5.0吨长征3号C”则是在“长征3号乙”的基础上,减少了两个助推器并取消了助推器上的尾翼其主要任务是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有效载荷,可以进行一箭多星发射或发射其它轨道的卫星火箭长54.84米,最大直径8.45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3.7吨长征4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风暴1号”、“长征4号”、“长征4号甲”、“长征4号乙”等火箭风暴1号”为两级液体火箭,主要用于发射低轨道卫星,并成功完成一箭三星的发射任务火箭长32.57米,最大直径3.35米1982年停止使用长征4号”是在“风暴1号”基础上研制的三级常规运载火箭,作为发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运载火箭的另一方案,其后改型为“长征4号A”,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火箭长41.9米,最大直径3.35米。
长征4号乙”是在“长征4号甲”基础上发展的一种运载能力更大的运载火箭,主要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的对地观察应用卫星火箭长45.58米,最大直径3.35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