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18页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验收规则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 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GB396—8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GB772—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GB1200—75 镀锌钢绞线GB2694—81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GB4623—8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12527—90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14049—92 额定电压 10kV、35kV 架空绝缘电缆DL/T464.1~5—92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3 器材检验3.1 一般要求3.1.1 器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器材,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3.1.2 器材须有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3.1.3 器材须进行下列检查,且符合:a)外观检查无损坏或变形;b)型号、规格正确;c)技术文件齐全3.1.4 发现器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做试验:a)超过规定保管期限;b)损伤或变形;c)对产品质量有怀疑3.2 架空绝缘线(或称架空绝缘电缆 )3.2.1 中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4049 的规定3.2.2 低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2527 的规定3.2.3 安装导线前,应先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要求:a)导体紧压,无腐蚀;2b)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措施;c)绝缘层紧密挤包,表面平整圆滑,色泽均匀,无尖角、颗粒,无烧焦痕迹3.3 金具及绝缘部件3.3.1 低压金具及绝缘部件应符合 DL/T464.1~5 的规定3.3.2 安装金具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b)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的表面光洁,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适当;c)镀锌良好,无剥落、锈蚀DL/T 602—19963.3.3 绝缘管、绝缘包带应表面平整,色泽均匀3.3.4 绝缘支架,绝缘护罩应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裂纹,无毛刺、锐边,关合紧密。
3.4 绝缘子3.4.1 绝缘子应符合 GB772 的规定3.4.2 安装绝缘子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要求:a)瓷绝缘子与铁绝缘子结合紧密;b)铁绝缘子镀锌良好,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c)瓷绝缘子轴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和气泡等缺陷3.5 钢筋混凝土电杆3.5.1 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应符合 GB396 的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应符合 GB4623的规定3.5.2 安装钢筋混凝土电杆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要求:a)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偏心、露筋、跑浆、蜂窝等现象;b)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及构件不得有纵向、横向裂缝;c)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及细长预制构件不得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超过 1/3 周长;d)杆身弯曲不超过 2/10003.6 混凝土预制构件DL/T 602—1996 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和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3.7 拉线3.7.1 拉线应符合 GB1200 的规定3.7.2 安装拉线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a)镀锌良好,无锈蚀;b)无松股、交叉、折叠、断股及破损等缺陷3.8 电气设备3.8.1 电气设备必须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及产品使用要求。
3.8.2 安装电气设备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要求:a)外表整齐,内外清洁无杂物;b)操作机构灵活无卡位;c)通、断动作应快速、准确、可靠;d)辅助触点通断准确、可靠;e)仪表与互感器变比及接线、极性正确;f)紧固螺母拧紧,元件安装正确、牢固可靠;g)母线、电路连接紧固良好,并且套有绝缘管;h)保护元件整定正确;3i)随机元件及附件齐全4 电杆基坑4.1 基坑施工前的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a)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 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 50mm;b)转角杆:位移不应超过 50mm4.2 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双杆两底盘中心的根开误差不应超过 30mm;b)双杆的两杆坑深度差不应超过 20mm4.3 在设计未作规定时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表 1表 1 电杆埋设深度表 m杆长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18.0埋深 1.5 1.6 1.7 1.8 1.9 2.0 2.3 2.6~3.0遇有土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应做特殊处理。
4.4 变压器台的电杆在设计未作规定时,其埋设深度不应小于 2.0m4.5 电杆基础采用卡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卡盘上口距地面不应小于 0.5m;b)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应路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c)承力杆:卡盘埋设在承力侧4.6 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 500mm 应夯实一次4.7 回填土后的电杆坑应有防沉土台,其埋设高度应超出地面 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的路面不留防沉土台4.8 采用抱杆立杆,电杆坑留有滑坡时,滑坡长度不应小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必须夯实,并留有防沉土台4.9 现场浇筑基础杆塔和拉线基础中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并应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4.10 基础钢筋焊接应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4.11 不同品种的水泥可在同一基础中使用,但不应在同一个基础腿中混合使用出现此类情况时,应分别制作试块并作记录4.12 当等高腿转角、终端塔设计要求采取预偏措施时,其基础的四个基腿顶面应按预偏值,抹成斜平面,并应共在一个整斜平面内4.13 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支模时应符合基础设计尺寸的规定。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拆除后应立即将表面残留的水泥、砂浆等清除干净当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采取防止泥土等杂物混入混凝土中的措施4.14 浇筑基础中的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应安装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并应将螺纹部分加以保护4.15 主角钢插入式基础的主角钢应连同铁塔最下段结构组装找正,并应加以临时固定,在浇筑中应随时检查其位置4.16 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及现场施工条件,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应有适当的强度储备储备强度值应按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历史水平确定44.17 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将水泥、黄砂、石子搅拌数次后,再加水搅拌均匀浇筑混凝土时,每隔 300mm 厚度捣固一次,以保证浇筑质量4.18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a)塌落度每班日检查 1~2 次;b)混凝土的强度检查,每项工程试块取 1~2 组,当原材料变化、配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4.19 现场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4.19.1 浇筑后应在 12h 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 3h 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础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4.19.2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对普通硅酸盐和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5d,当使用其它品种水泥时,其养护日期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4.19.3 基础拆模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回填土,并应对基础外露部分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浇水养护,养护时应使遮盖物及基础周围的土始终保持湿润4.19.4 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在拆模并经表面检查合格后立即涂刷,涂刷后不再浇水4.19.5 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不得浇水养护4.20 基础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且强度不应低于 2.5MPa4.21 浇筑铁塔基础腿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保护层厚度:-5mm;b)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1% ;c)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10mm4.22 浇筑拉线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a)基础尺寸偏差:断面尺寸,-1%;拉环中心与设计位置的偏移:20mm;b)基础位置偏差:拉环中心在拉线方向前、后、左、右与设计位置的偏差:1% L,L 为拉环中心至杆塔拉线固定点的水平距离4.23 整基铁塔基础在回填夯实后尺寸允许偏差见表 24.24 对混凝土表面缺陷的修整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4.25 现场浇筑基础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表 2 整基基础尺寸施工允许偏差 mm地脚螺栓式 主角钢插入式项 目直线 转角 直线 转角 高塔基础横线路方向 30 30 30 30 30整基基础中心与中心桩间的位移 顺线路方向 30 30 基础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2‰ ±1‰ ±0.7‰基础顶面或主角钢操平印记间相对高差 5 5 5注:1.转角塔基础的横线路方向是指内角平分线方向;顺线路方向是指转角平分线方向2.基础根开及对角线是指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之间或塔腿主角钢准线间的水平距离3.相对高差是指抹面后的相对高差转角塔及终端塔有预偏时,基础顶面相对高差不受 5mm 的限制4.高低腿基础顶面标高差是指与设计标高之比5 杆塔组装5.1 混凝土电杆及预制构件在装卸运输中严禁互相碰撞、急剧坠落和不正确的支吊,以防止产生裂缝或使原有裂缝扩大55.2 运至桩位的杆段及预制构件,放置于地平面检查,当端头的混凝土局部碰损时应进行补修5.3 电杆起立前顶端应封堵良好设计无要求时,下端可不封堵5.4 钢圈连接的钢筋混凝土电杆,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由经过焊接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焊工操作,焊完后的电杆经自检合格后,在规定位打上焊工的代号钢印。
b)钢圈焊口上的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除干净c)应按钢圈对齐找正,中间留 2~5mm 的焊口缝隙如钢圈有偏心,其错口不应大于2mmd)焊口符合要求后,先点焊 3~4 处,然后对称交叉施焊点焊所用焊条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焊条相同e)钢圈厚度大于 6mm 时,应采用 V 型坡口多层焊接,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头和收口的质量多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严禁堵塞焊条或其它金属f)焊缝应有一定的加强面,其最小高度和宽度见表 3表 3 焊缝加强面的最小高度和宽度 mm钢 圈 厚 度 δ焊缝加强面尺寸<10 10~20高度 c宽度 e1.5~2.51~22~32~3示 意 图g)焊缝表面应以平滑的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的陷槽,并不应有裂纹基本金属的咬边深度不应大于 0.5mm,当钢材厚度超过 10mm 时,不应大于 1.0mm,仅允许有个别表面气孔h)雨、雪、大风时应采取妥善措施后,方可施焊施焊中杆内不应有穿堂风当气温低于-20℃,应采取预热措施,预热温度为 100~120℃,焊后应使温度缓慢下降i)焊完后的电杆其分段弯曲度及整杆弯曲度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 2/1000,超过时,应割断重新焊接。
5.5 当采用气焊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圈的宽度,一般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