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刘宝存-国际视野下的大学学科组织改革与发展+.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j7****6
  • 文档编号:61720965
  • 上传时间:2018-12-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20.50K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视野下的大学学科组织改革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刘宝存 liubaocun@,引 言,学科是大学区别于其他机构的特有的基本结构,是大学充分发挥其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基础单元 无论是学科的发展还是大学职能的发挥,都是通过一定的学科组织(如学院、学部、学系、讲座等)实现的 学科组织不但为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组织平台,而且规范了学科的发展主要内容,一、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二、20世纪60年代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改革 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改革走向,一、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产生与发展,英国高等教育史学家哈罗德·珀金(Harold Perkin)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理解过去不同时代和地点存在过的大学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现代大学1. 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初创,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古希腊、古罗马研究和传播高深学问的教育机构如古希腊的雅典大学,古罗马的亚历山大里亚大学、罗马大学,拜占庭帝国的君士但丁堡大学等在中世纪,基督教教会为了研究神学、传播基督教教义而广设修道院,建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大教堂学校,特别是大教堂学校是研究、保存和传播高深学问的中心。

      11世纪前后,研究开始趋向世俗化,神学、法学、医学以及作为这些学科发展基础的“七艺”都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兴趣,这样,一些学校便发展成为研究某一学科高深学问的机构studium从school到studium,学校的性质便向大学迈进了一步当时的studium分为两类:studium particulare和studium generale 一所学校要称为大学,必须有作为基础的文科以及一个以上高级学科若单纯以高级学科来看,最初的大学都是单科的,巴黎大学以神科为主,波隆那大学以法科为主,萨拉尔诺大学以医科为主后来,大学的学科趋于多样一般设文、法、医、神四科研究高深学问的教师或学生也开始组成具有行会性质的组织学生们按民族、同乡自发地结成组织,称为natione,意为“同乡会”教师则按学科专业组成教授会(facultas) 教授会(facultas)便是当时各个学科的组织形式,后来大学以facultas组织教学,facultas便有了学部(或译学院)的涵义 大学在很长时间内学科范围一直局限在文、法、医、神四科,学科组织形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2. 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成形,随着科学的分化,大学的学科设置也越来越丰富,特别是原来的“文科”之下的学科范围迅速扩张,并开始分化出新的学科门类,出现了新的学科如理学、工程学等,在学科组织上也就出现了新的学部(学院),并且产生了基层学科组织。

      德国,德国的大学起初也设文、法、医、神四科,相应设置文、法、医、神四个学部 到18世纪,哲学部取代文学部成为大学的基础学部,任何其他一个学部都必须以哲学部为基础,亦即以纯学术研究为中心,把法、医、神三个专业学部联系起来,四个学部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完形1810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这一理念的基础上,德国大学在学部之下设立讲座(chair)和研究所(institute)作为基层的学科组织,并推行习明纳尔(seminar)等研究性学习方式随着学科的继续分化,一所典型的德国大学一般包括4-6个学部(学院):神学、法学、医学、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其中哲学学部已经成为与其他学部平等的学部 在学科组织结构上,则形成了“大学-学部-研究所或讲座”模式,整个结构的重心在研究所或讲座一级英国,在19世纪初,在苏格兰中世纪大学分学科组织教学和德国大学在学部之下设立讲座和研究所制度的影响下,英国大学创设了学系(academic department,简称department),一个系一门学科和德国一样,一门学科的权力通常授予一名讲座教授当比较正式的组织成型后,讲座教授一般都任系主任。

      这样,在英国大学中便形成了“大学-学部-学系”学科组织模式,每当新学科增加时,便在某个学部内设置新的学系,每当新学科门类增加时,便在大学之下设立新的学部美国,美国最早的高等学校是按照英国大学下属学院模式建立的学院,但这些学院从一开始就独立授予学位,内部并没有像英国大学那样的文、法、医、神学科分野,直到18世纪末这些学院开始更名大学,大学内部才开始设立一些讲座,并逐渐形成大学之下的学院 在欧洲大学,学部按照惯例称为faculty;而在美国,学院则更通常称为college或school1825年系在哈佛大学出现,1900年系在全国的大学和学院里都已占有牢固地位,成为适应专业化需要、划分更大的结构的基本单位 在美国大学,系是一个社团式的机构,即一个围绕某一学科的共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相对统一的机构,在垂直结构上具有不太严格的等级性它既抑制了个人权力,又在大学结构中,把校内学者团体的秩序与校外的联系融合在一起 美国独特的“大学-学院-学系”学科组织结构,随着美国大学的发展和美国国力的增强而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日本,1877年,东京大学成立,设有理学、文学、法学和医学四个学部,在学部之下设置“学科”,如法学科、化学科、史学科等。

      1893年,《帝国大学令》修订,帝国大学实行讲座制,在学科之下设置“讲座”讲座是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单位,若干讲座组成学科,若干学科组成分科大学1918年,日本颁布了“大学令”,规定大学并非是分科大学的集合体,而是独立性较弱的学部综合体 大学由数个学部组成,学部分为法学、医学、工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商学等八种,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分合 在学部之下仍设立学科,学科之下设立讲座3. 20世纪初的学科组织发展,进入20世纪后,随着科学的日益分化和各分支科学的发展,各国大学的学科设置已经远远超出传统的文、法、医、神学科,而且包括理学、工程学、农学、商学、管理学、新闻学、教育学、建筑学、药物学、公共卫生学、图书馆学、护理学、公共行政学等新的专业教育在大学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分野和疆界又往往通过学科组织体现出来这样,大学便设置文理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农学院、新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建筑学院、行政管理学院等学科组织,规范专业教育的发展 学院或者学部的名称、涵盖具体学科领域的多少及其之间的关系,又因各国传统与国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二、20世纪60年代国外大学学科组织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学科领域联系的加强,各国又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大学的学科设置、学科组织形式与结构,形成了既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又互有殊异的学科组织结构。

      1. 法国,在学部之下的传统学科组织是讲座 1959年的法令授权学部按照学科设置“学系”(disciplinary department),形成讲座与学系并置的格局 到20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时,一所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的典型模式就是“大学-学部-讲座/学系”模式1968年,法国颁布《高等教育指导法》按照这个法律,解散了当时存在的23所大学及其学部,建立600多个“教学与科研单位”(UER),将这些教学和科研单位重新组成360多所新大学 学部由“教学与科研单位”(UER)构成,而教学与科研单位再划分成较大“整体”,如学系、实验室和研究所 1968年后的改革并不彻底,文理学部大都被划分为较小的“教学与科研单位”,而医学部、药学部和法学部几乎都保持了结构上的完整性,大多数仍然称为学部,学部之下仍然分为讲座1984年的高等教育法,将“教学与科研单位”(UER)更名为“培训与科研单位”(UFR),但其性质并没有多大改变 现在,法国大学下设“培训与科研单位”、学系、研究所等学科组织,以“培训与科研单位”为主体,但“培训与科研单位”与学系、研究所之间的隶属关系并不明显,看上去像是同一个层次的学科组织。

      法国大学设置的“培训与科研单位”大约可以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法学、经济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文学与艺术、理学、应用数学与社会科学、经济与社会行政、神学、体育与运动等2. 德国,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纲法》规定,大学设置“专业领域”(fachbereich)取代学部,研究与教学各种事物均由“专业领域”承担然而,由于德国的分权制传统,部分大学仍然坚持传统,沿用学部制度;也有一些大学采用英美的系科制,在大学之下设立学系 现在,德国大学之下设置的学科组织是学部或学系或专业领域,“这三者是平级的,仅仅是各校名称不同,大小范围略有区别而已而在这一级下面一般还有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小组、讲座等教学与科研单位,但各校有关情况不尽相同采用传统的学部制的德国大学,大学之下设置的学部名称不一,通常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学、法学、哲学、神学、医学等 采用专业领域制度的大学中又分为两类:一是按照学科性质而分类,如设立神学、经济学、哲学、教育学、医学、语言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学、心理学、体育、农学、艺术、药学、政治学等专业领域;一是采用跨学科的方式设立诸如家政、技术、音乐与美学,神学、地理、历史与社会学,教育学科与人文科学,心理学、体育与音乐,物理化学与应用化学,食品科技与生物科技等专业领域。

      3.英国,为了避免过早和过分专门化,60年代成立新大学在学科组织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新大学在学科组织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苏塞克斯大学、东英吉利大学、埃塞克斯大学、阿尔斯特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所采用的“学群结构制”(the schools of studies structure);另一类是约克大学、兰开斯特大学和肯特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所采用的经过改革的学院制(modified collegiate systems) 虽然两类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但其指导思想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打破传统的单学科系科结构,加强文理交叉,拓宽学生的学业基础面,推迟专门化的时间现在英国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 (1)传统的“大学――学部――学系”模式从牛津、剑桥到20世纪60年代新大学建立之前的大学,都采用此结构 (2)新大学的“大学――学院/学部――学系/学院”模式即在大学之下实行经过改革的学院制如肯特大学下设人文科学学部,科学、技术与药学学部,社会科学学部三个学部(faculty),学部下设18个系(department)或学院(school)兰开斯特大学下设应用科学学部、艺术与人文学部、环境与自然科学学部、管理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部,在学部/学院之下设立70多个学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3)新大学的“大学――学院/学群――学科”模式 埃塞克斯大学下设5个学院或学群(school):研究生院、人文与比较科学学院、法学院、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在学院之下设立17个学系 苏塞克斯大学下设人文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科学与技术学院、社会科学与文化学院、科学与技术政策研究院、苏塞克斯研究所、布莱顿-苏塞克斯医学院,学院(school)之下设立37个学系、研究所、学科4. 美国,进入20世纪以来,美国大学的学科组织结构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维系着“大学――学院――学系”的模式 学院的称呼大多称college 或school,也有的沿用欧陆大学的faculty,还有极少数称作institute选择哪一个称呼并无定规,似乎更多地与大学的传统和习惯有关 在学院之下一般设立学系,学系之下设立不同的课程计划(program,或译专业),有的则学系与课程计划并设在“大学――学院――学系”学科组织结构模式下,学院和学系的数量却呈增加的趋势学科比较齐全的大学在学院之下一般设立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系,设立几百个课程计划或专业 美国大学的学院设置口径较大,设置较多的学院依次为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