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热学全套实验指导书.doc

36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58457888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19.04K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一]用球体法测定粒状材料的导热系数一、实验目的1、巩固和深化稳态导热的基本理论,学习测定粒状材料的热导率的方法2、拟定热导率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二、实验原理热导率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其单位为W/(m·K),对于不同的材料,热导率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材料,热导率还取决于它的化学纯度,物理状态(温度、压力、成分、容积、重量和吸湿性等)和结构情况各种材料的热导率都是专门实验测定出来的,然后汇成图表,工程计算时,可以直接从图表中查取球体法就是应用沿球半径方向一维稳态导热的基本原理测定粒状和纤维状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方法设有一空心球体,若内外表面的温度各为t1和t2并维持不变,根据傅立叶导热定律: (1)边界条件 (2)1、若λ= 常数,则由(1)(2)式求得[W] [W/(m·K)] (3)2、若λ≠ 常数,(1)式变为 (4)由(4)式,得 将上式右侧分子分母同乘以(t2-t1),得 (5)式中项显然就是λ在t1和t2范围内的积分平均值,用表达即,工程计算中,材料的热导率对温度的依变关系一般按线性关系解决,即。

      因此,这时,(5)式变为 [W/(m·K)] (6)式中,为实验材料在平均温度下的热导率,为稳态时球体壁面的导热量,分别为内外球壁的温度,分别为球壁的内外直径实验时,应测出和,并测出,然后由(3)或(6)得出假如需规定得λ和t之间的变化关系,则必须测定不同下的值,由 (7)可求的值,得出λ和t之间的关系式三、实验设备导热仪本体结构和测量系统如图1-1所示图1-1 导热仪本体结构和测量系统1.内球壳 2.外球壳 3.电加热器 4.热电偶 5.转换开关6.冰点保温瓶 7.电位差计 8.调压变压器 9.电压表 10.电流表本体有两个很薄的铜制同心球壳1和2组成内球壳外径为d1,外球壳外径为d2,在两球壳之间均匀填满粒状材料(如砂子、珍珠岩、石棉灰等)内壳中装有电加热器,它产生的热量将通过粒状材料导至外壳,为使内外球壳同心,两球之间有支撑杆由试料导出的热量从外壳表面以自然对流的方式由空气带走,球外商部和下部的空气流动情况不同,外球表面温度分布不均匀,因此在内外球壳的表面上各埋置3~6个对热电偶,用来测量内外球壳的温度,并取其平均值作为球壁的表面温度。

      球内试料应力求松紧均匀,填满空间,室温应尽量保持不变,避免日光直射球壳,应防止人员走动、风等对球壳表面空气自由流动的干扰,以便使外球壳的自然对流放热状态稳定,这样才干在试料内建立一维稳态温度场四、实验环节1、将试料烘干,并根据给定的被测材料的容量,算出仪器内所需装填的试料重量,然后均匀的装入球内;2、将所有仪器仪表按图1-1接好,并经指导教师检查;3、接通电源,用调压变压器将电压调到一定的数值并保持不变,观测各项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4、当各项数据基本不随时间变化时,说明系统已达稳定状态,开始测量并记录,每隔5分钟测一次,并测3次;5、整理数据,选取一组数据,代入计算式,计算值;材料 内球壳外径 外球壳内径 室温 测量内球壳外面温度℃外球壳外面温度℃电加热器次数123456平均123456平均电流I电压V1                2                3                6、改变电加热器的电压,即改变热流,使它维持在另一数值上,当达成新的稳态后,反复环节4和5,得到新的值运用两种情况下的值,由(7)式求得值,得出λ和t之间的关系式五、实验报告规定1、画出实验装置系统简图;2、实验过程中所测量的原始数据记录3、实验表格和计算结果4、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和讨论六、思考题1、试料填充的不均匀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内外球壳不同心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3、室内空气不安静会产生什么影响?4、如何判断、检查球体导热过程已达成稳态?5、如何按测得的数据,计算圆球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6、球体导热仪从开始加热到热稳态所需时间取决于哪些因素?[实验二]空气外掠单管管外放热系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对流放热的实验研究方法。

      2、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管表面时的平均放热系数h,并将实验数据整理成准则方程式,加深对相似理论的理解3、学习测量风速、温度和热量的基本技能二、实验原理根据相似理论,流体受迫外掠物体时的放热系数h与流速、物体几何形状及尺寸、流体物性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准则方程式描述:实验研究表白,流体横掠单管表面时,一般可将上式整理成下列具体的指数形式式中:c、n、m均为常数,由实验拟定,上述各准则中d为实验管外径,作定性尺寸[m]u 为流体流过实验管外最窄面处流速[m/s]λ为流体的热导率[W/(m·K)]a为流体的导温系数[m2/s]ν为流体运动黏度[m2/s]定性温度用流体边界层的平均温度,鉴于实验中流体为空气,,故准则式可化为本实验的任务在于拟定C与n的数值,一方面使空气流速一定,然后测定有关数据:电流I、电压V、管壁温度tw、空气温度、微压计动压头h至于a、ω在实验中无法直接测得,可通过计算求得,而物性参数可在有关资料中查得得到一组数据后,可得一组Re、Nu值,改变空气流速,又得到一组数据,再得到一组Re、Nu值,改变几次空气流速,就可得到一系列的实验数据三、实验设备图2-1 实验风洞简图1.双扭曲线进网口 2.蜂窝器 3.整流金属网 4. 第一测试段 5.实验段6.第二测试段 7. 收缩段 8.测速段 9.橡皮连接管 10.风机 11.皮托管本对流实验在一实验风洞中进行。

      实验风洞重要由风洞本体、风机、构架、实验管及其加热器、水银温度计、倾斜式微压计、比托管、电位差计、电流表、电压表以及调压变压器组成风洞本体如图2-1所示:由于实验段前有两段整流,可使进入实验段前的气流稳定比托管置于测速段,测速段截面较实验段小,以使流速提高,测量准确风量由风机出口挡板调节实验风洞中安装了一根实验管,管内装有电加热器作为热源,管壁嵌有四对热电偶以侧壁温四、实验环节1.将比托管与微压计连好、校正零点;连接热电偶与电位差计,再将加热器、电流表、电压表以及调压变压器线路连接好,指导老师检查确认无误后,准备启动风机2.在关闭风机出口挡板的条件下启动风机,让风机空载启动,然后根据需要启动出口挡板,调节风量3.在调压变压器指针位于零位时,合电闸加热实验管,根据需要调整变压器,使其在某一热负荷下加热,并保持不变,使壁温达成稳定(壁温热电偶电势在3分钟内保持读数不变,即可认为已经达成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热电势、电流、电压、空气进出口温度及微压计的读数,所加电压不得超过180V4. 在一定热负荷下,通过调整风量来改变数的大小,因此保持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依次调节风机出口挡板,在各个不同的开度下测得其动压头,空气进、出口温度以及电位差计的读数,即为不同风速下,同一负荷的实验数据。

      5.不同热负荷条件下的实验,仅需要运用调压器改变电加热器功率,反复上述实验环节即可6.实验完毕,先切断实验管加热电源,待实验管冷却后再停止风机五、实验数据的整理计算1.壁面平均放热系数电加热器所产生的总热量,除以对流方式由管路传给空气外,尚有一部分是以射方式传出去的,对流放热量为为—辐射换热量;—试管表面黑度;—绝对黑体辐射系数;—管壁面的平均绝对温度;—流体的平均温度;—管表面积根据牛顿公式,壁面平均对流放热系数为:2.空气流速的计算采用毕托管在测速截面中心点进行测量,由于实验风洞测速分布均匀,因此不必进行截面速度不均匀的修正若采用倾斜式微压计测得的动压头为 ,则由能量方程式: 而 式中:—微压计酒精的密度;—空气的密度,根据空气的平均温度,可在有关书中查得;—动压头,用液柱高表达由上式计算所得的流速式测速截面处的流速,而准则式中的流速是指流体流过实验管最窄截面的流速,由连续性方程:式中:测速处流道截面积; 放试管处流道截面积;实验管有效管长;实验管外径; 实验管数;测速处流体流速;实验管截面处流速;3.拟定准则方程式: 将数据代入,得到准则数,即可在为纵坐标,认为横坐标的常用对数坐标图上,得到一些实验点,然后用直线连接起来,因:为直线的截距, 为直线的斜率,取直线上的两点,即可得出具体的准则方程式六、实验报告规定1. 实验原理2. 实验原始数据,数据整理;3. 做出 图线4. 误差分析七、思考题1、 以本实验为例,试讨论相似理论在对流换热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2、 为什么本实验可认为风道壁温,等于流体温度,并用流体温度来计算辐射换热量?3、 标绘测速断面速度分布图,并进行分析4、 本实验中的实验管,其边界条件属于常热流边界条件,还是常壁温边界条件?实验数据原始登记表风洞截面尺寸:1.测速段截面尺寸,0.25*0.10m2 2.实验段截面尺寸,0.25*0.25m2 3.实验段有效流通面积,m2实验管尺寸: 1.外径,m;0.038 2.有效长度,m,0.23实验顺序电加热器气流温度微压计 实验管壁面温度电流电压入口空气温度出口空气温度平均值微压计读数倾角比值1234壁温平均值毫伏读数温度毫伏读数温度毫伏读数温度毫伏读数温度 AV℃℃℃mm mV℃mV℃mV℃mV℃℃1                2                3                4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