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烃的备课资料.docx
9页第五章烃的备课资料一、 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烃编排在高二课本第五章,是考虑到学生在高一化学中已学过物质结构的知识,掌 握了共价价、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知识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多的物质结构的知 识,为学好本章打好了条件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本章主要介绍了各类烃的代表物的 分子结构、性质、制法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烃 这一章知识,能为学习烃的衍生物及往后学习的有机内容奠定了基础烃一章的知识主线有二条:1.各类烃的重要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鉴别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2.石油和煤的成分,加工原理和综合利用二、 教学目标本章在教学大纲中共罗列了 22组知识点,按化学II的要求,只需对这些知识点有大 致印象层次的有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煤的干馏和综合 利用,占13.63%;要达到对该知识点了解层次的有有机物的结构式、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 式的确定、饱和烃 不饱和烃 芳香烃 烃基 同系物、烷烃及其命名(碳原子数为 5 以 内的分子)、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碳原子数为5 以内的分子)、乙烯的物理性质、 乙烯的用途、烯烃、乙炔 炔烃、苯的结构,占 63.63%;对知识点要达到理解层次的有取 代反应 加成反应 聚合反应,占 4.54%。
对知识点要达到应用层次的有、甲烷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跟氯气反应、受热分解)、乙烯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跟溴水、水的反应、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合)、乙烯的实验室制法、苯的性质(跟溴、氢气的反应、 硝化反应、磺化反应)等,占 18.2%容 内 学 教动 活 与 验 实有机化合物物n^5 基内原 定炷应 确炷为体眾 的香数构旷 式芳j沂廉 分炷卸彭血 式和和"和 戈 构式饱名象 耐 儁验不沧H 力 机机和炷分分代 有有饱烷同的取B B B B B C种子烷体 几分 丁构 示的 作异 展物制分D机型2)同型 {有模{的模跟 跟合 、 、、聚 应 時 H時%砒鹉 咗构质 的1的的性的的 灿结性1 烷解烯烯酸烯烯炷烘的的应 和分乙乙使乙乙帰乙苯苯反D BD B DBBBD验性狞读以甲局像利 席型黑蠶观常1)烷;质室化的油2)石煤 {甲质性验的苯石{①②用苯的同系物(甲苯、二甲苯)苯的同系物性质(取代反应、使酸性高锰酸褪色)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ABABA三、与现行教材比较,本章内容及安排的变化1.删去内容1) 删去甲烷在自然界里的存在、甲烷的组成、甲烷的制法(2) 删去甲烷、乙烯、乙炔、苯的键长、键能、键角的内容。
3) 删去选学内容烯烃的命名4) 删去二烯烃和橡胶(5) 删去环烷烃的内容6) 删去苯与溴的反应实验和苯的硝化反应的实验内容7) 第二册(I)中删去苯的同系物( 8)删去石油分馏示意图、石蜡催化裂化实验9) 删去石油的催化重整洁的选学内容10) 删去干馏煤的实验11) 删去选做实验苯和甲苯的性质2.增加内容(1)增加了讨论内容:“分析甲烷和氯气混合反应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从中可以 得到哪些有关实验的信息”和“比较乙炔、乙烯和乙烷的分子结构,推断乙炔可能具有的 化学性质的讨论( 2 )增加了家庭小实验“催熟水果”和“自制烷烃的分子模型”3) 增加了对一般有机物的命名可析图4) 增加阅读材料“有机化合物认识简史”、“苯的发现和苯的分子结构”和“汽油的辛 烷值”( 5 )增加了液化石油气的资料( 6 )增加煤的气化和液化的教学内容3.变更的内容( 1)概念的变化① 加成反应由原来的有机物分子里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 成别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改为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 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叫做加成反应② 聚合反应由原来的生成聚乙烯这样的反应属于聚合反应;改为由相对分子质 量小的化合物分子互相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叫做聚合反应。
③ 芳香烃的概念更明确:芳香烃是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④ 表 5-1 、表5-2、表5-3、表5-4 中几种烷烃、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中,将原来液 态时的密度改为相对密度 2 )实验的变化① 将甲烷与氯气反应的实验作了改进,使实验更易操作和实验现象更明显■ ■・・・■■■鬻点亮心灯~~~///「/)\\\~~~照亮人生■■・・・■■■鬻② 乙炔通入溴水的实验中将溴水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3)内容安排的变化① 新教材将原教材一、烷烃和二、同系物合并为一、烷烃的结构和性质将原教材三、 烃基和四、同分异构体和 烷烃的命名变为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和三、烷烃的 命名新教材的安排更合理、更科学、更突出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和烷烃的命名② 将原教材中第三节乙烯和第四节烯烃合并为三节乙 烯 、烯烃;③ 将原教材中教学过程作了变化,将原来的一、乙炔的物理性质和结构式和二、乙炔 的制法、化学性质和用途改变为从制法、物理性质、结构式入手,重点突出了乙炔的化学 性质④ 将原教材中第八节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和第九节煤和煤的综合利用合并为第六节 石油 、煤⑤ 将原教材中表4-4石油分馏的产品和用途改为石油分馏和裂化的产品及用途示意图四、本章内容编写的特点1. 新教材很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甲烷、乙烯、乙炔, 教材采用探索结构——分析——推论——实验验证——结论的模式,新教材的安排更合 理、更科学2. 新教材中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特别是着对比C—C单 键、C=C双键、C三C三键、和苯环的结构特征,由结构特征引起的各自的化学性质,使 学生初步认识到学好有机化学的关键是紧紧抓住官能团的特性3. 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材中大量运用了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以 帮助学生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和原子的相对位置,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物质与物质性质之间 的关系4. 教材重视演示实验的作用,注意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引入,重点、 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课外活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 本章教材为还增加了 2个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动手做烷烃的分子模型和催熟水果实验,以 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五、教学建议1. 重视结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①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利用日常生活中易得的物品制分子结构模型② 充分利用课本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多媒体制作分子模型让学生进行观察,培养学 生从分子空间角度研究问题的习惯2. 重视对比分析,探索规律。
① 对概念的比较,如对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裂化和裂解等概 念的比较② 对结构的比较,对C—C单键、C=C双键、C三C三键、和苯环的结构特征进行比 较③ 对性质的比较,对甲烷、乙烯、乙炔的性质进行比较④ 对乙烯和乙炔制备的比较,从反应原理、反应的发生装置等进行比较3. 重视实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材中共有11个演示实验和1分组学生实验,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 度与实验技能起到一定作用,为了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调动起眼、耳、手、鼻的 感觉器官与大脑思维的积极性,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1)加强实验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有关实验内容,并思考一些问题如实验 室制取乙烯、乙炔时,思考下列问题:a. 实验室制取乙烯时:① 为什么配制醇酸混合液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慢慢地分几次倒入无水乙醇之中,且要振荡 摇均,冷却至室温② 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哪个部位?温度计有量程的要求吗?③ 为什么在容器内要放入数片碎瓷片(或沸石)④ 加热要把温度迅速升高至17O0C?⑤ 加热的后期,混和液要变黑,同时产生的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其原因是什么? 可用何种方法把 C2H4 提纯?⑥ 为什么乙烯宜用排水集气法,而不宜用空气法收集?⑦ 为什么点燃c2h2前要检验纯度?b. 实验室制取乙炔时:① 能否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乙烯?② 为了控制水与电石的反应速率可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③ 用试管制取少量乙炔时,在试管上部为什么要放置一团棉花?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 使用一团棉花的实验有哪几个?使用棉花的作用是否相同?④ 理论上c2h2是无色无味气体,为何在实验过程中制得的c2h2却带有难闻的气味?可 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这些气味?⑤ 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乙炔?⑥ 为什么点燃C2H2前要检验纯度?(2)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
如CH4和Cl2混合反应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是: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试液变红等4.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和预习,如乙烯的复习提纲和乙炔的预习提纲,按下表设计进行复习和预习乙烯乙炔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分子内各原子的相对位置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在 上2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 在 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燃烧氧化反应酸性KMnO4溶液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鉴别方法【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鉴别方法1酸性KMnO4溶液主要用途实验室制法结论(化学活动性)相互关系5.重视探索推理教学法,培养学生探索推理能力探索推理教学是部分探究教学,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 ①提出问题 ②猜想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⑤分析与论证 ⑥评估 ⑦交流与合 作探索推理教学法是采用探究教学的一般步骤中的几步,对甲烷、乙烯、乙炔、苯的教 学都可采用探索推理教学法可按下列操作进行甲烷教学:(1)探索甲烷的结构和由学生写出甲烷的电子式h/c'x H,推出其可能的结构,其结构式可能有下列两种:并指出已知甲烷分子结构中任意两个键的夹角都相等,由学生进行分析探讨两种结构 后,展示甲烷结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2) 烷的性质 根据甲烷的结构式和已有知识可预测甲烷具有哪些性质?由学生进行讨论,并进行推理: ►非极性分子 ►难溶于水—H ►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221- 0.717g / L 碳的化合价为-4价 具有还原性 ►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根据已学知识可以证明:CH4 + 202点坷 也 + 2H20推理.r可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1予、”■ ■ ■丄・■ ■ ■鬻点亮心灯~~~/〃(芥)\需要实照验验证.■・■■■■■鬻可能被氯气氧化( 3)实验验证(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①CH4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不褪色 证明甲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溶液褪色。
结论: 一般情况下,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及强氧化剂等不起反应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1000°C以上,甲烷就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空吧C + 2H2ch4甲烷分解生成的炭黑是橡胶工业的重要原料,也可以用于制造颜料、油墨、油漆等 结论:甲烷可发生分解反应 II②CH4和Cl2混合反应实验 观察现象:色变浅、出油滴、水上升、有白雾、石蕊变红一 CH«和 CL,怆和食盐水放在光亮的地方就会发生反应 液变红,证明有HC1气体生成, 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H —C ClH —C—Cl+H—C1在室温下,甲烷和氯气的混合物可以在黑暗中长期保存而不起任何反应。
